周上榮
摘要:本文基于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新特點,側重探討新方案學(選)考時間改變、學生選課、專業(yè)導向等對高中教學的影響,探索興趣+實力+專業(yè)選考科目、新的高中放假時間以及分層和分類走班教學的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方案;教學策略;浙江省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浙江省人民政府特制定了《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簡稱“新方案”),并于2014年9月9日正式發(fā)布,新方案一發(fā)布,便引起社會強烈關注。
一、新方案新特點
1.七科選三且不分文理科
新方案中“選考、不分文理科”成最大亮點。高考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選考科目,語、數、外3門是必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高中學考科目中,考生從中選擇三科作為選考科目。作為高中學考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題,必考題考試內容為該科目必修內容。作為高考選考科目,該科目考生除需考必修內容還需考加試題,加試題考試內容既包括必修內容又包括選修內容。
七科選三,對考生而言,選自己想學且認為學得好又感興趣科目進行考試,“選自己所長”、“選自己所好”,不僅可增加考生自主選擇機會,同時也可減輕考試心理負擔。七科選三,對中學而言,可以實現因材施教;對高校而言,可以選拔合適人才。
文理不分科,有利于減少過度偏科、過度應試的現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2.弱化“一考定終身”
新方案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方向,對考試的類別、內容、評價、招錄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革新,學生擁有更多更大的選擇考試、選擇教育、選擇大學的權利。
不同發(fā)展取向的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參加統(tǒng)一高考招生、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或三位一體招生;參加統(tǒng)一招生考試的學生除語數外3門必考科目外,其余3門選考科目可自行確定,選考和學業(yè)水平考試一年安排兩次,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高考錄取成績選取其中較高的一次成績。2015年10月進行首次考試,每年4月開考除外語以外的科目,10月開考全部科目。給予學生兩次考試機會,可有效降低學生的考試焦慮與心理負擔。
3.“專業(yè)+學?!毙落浫》绞?/p>
新方案提出考生報考志愿將由“專業(yè)+學?!苯M成,考生可自主選報專業(yè),錄取也不再分批次,實行專業(yè)平行投檔。考生報考“專業(yè)(類)”志愿時,擁有了更多選擇權,既可報考同一高校中的不同專業(yè)(類),也可報考不同高校的同一專業(yè)(類),還可報考不同高校不同專業(yè)(類)。以往批次錄取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數,先選擇學校再選擇專業(yè),如果分數不能滿足第一志愿的專業(yè),就不得不被調劑到其它專業(yè)。但取消批次后,將形成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雙向選擇。
“專業(yè)+學校”的志愿填報方式,將以專業(yè)為導向,學生先選定自己的專業(yè),再根據專業(yè)選擇高校,解決了因批次錄取將學校放在首位,考生被迫選擇自己不太感興趣專業(yè)的困境。同時,以專業(yè)為導向的錄取方式將倒逼高校的專業(yè)建設,但也會導致學生蜂擁選擇熱門專業(yè),而使得其它專業(yè)受到冷落。
二、新方案對高中教學的主要影響
1.學(選)考時間改變對教學的影響
浙江省原來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即會考)和高考都安排在學期末進行,但新方案把學(選)考時間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接近每學期期中??荚嚂r間改變對教學會產生哪些影響?首先,學(選)考時間改變,教師的排課將受到不容小視的影響。按照新方案,學生的第一次學考一般會選擇在高二第一學期的10月進行,相應任教學考班級的教師勢必要在9、10兩個月為學生進行必要的復習備考,但是學考結束后,學校一般不會再對相應學考科目組織開課,教師的任課勢必要重新安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正常排課。其次,學(選)考時間改變還會影響學生的復習備考。原來學考安排在學期末,基本在新課結束后,大概有兩個月復習備考時間,雖然時間不多,但復習備考是在學生新課授完后立即進行,復習效率顯而易見?,F在學生的復習備考基本要在兩個月的暑假后進行,學生掌握的學科知識難免存在部分遺忘或生疏,復習備考效率將受到一定影響毋容置疑。另外,學(選)考時間改變還會對原來的課程設置產生一定影響,以往如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在高一期末就結束學考,到高二文理分班后有的課程就不用開設。現在考試時間變化后,課程重新設置、學生選科、部分教師閱卷等都需要時間,這將對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學生選課對教學的影響
新方案給予考生“7選3”的選考自主權,也就是“自主選擇”成為學生基本的發(fā)展性行為。對每一個考生而言,無論是選考科目還是普通學考科目,均有兩次自主確定考試時間的機會。由于選考與普通學考的考試要求有所不同,這意味著每一位學生對這7門學科,都有一定的學習選擇權。這一制度安排將學生選課自主權從原來非高考性質的校本課程向高考性質的必修課程做了切實延伸,可大大拓展學生的選課自主性,無疑會打破中學課程原有的組織模式和流程,迫使分層分類選課走班模式向必修課延伸。但在學生未確定選考科目之前,如何處理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難度?這都是新方案實施之后,高中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高中地理學科指導意見規(guī)定參加學考學生只需掌握必修模塊“基本要求”,而參加選考學生除要掌握必修模塊“基本要求”外,還需掌握必修模塊的“發(fā)展要求”和兩本選修模塊相關內容。教師在授課時,很難兼顧不同類型學生的要求,而且有些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人為割裂開來,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難度較大,也是“發(fā)展要求”內容,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大部分學校都選擇在高二選考復習時為學生授課該部分內容。但是學生沒有這部分學科專業(yè)知識,又會影響到學生學習后面章節(jié)相關內容,如何處理“基本要求”與“發(fā)展要求”也是地理教師需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