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教學細節(jié)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很細小的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或是一個細小的片段。教學細節(jié)形成于教學中,從某一種程度上說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智慧的一種展現(xiàn)。正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jié)”,我們的課堂才綻放出絢麗的光彩。在以嚴謹著稱的數(shù)學課堂上,更要關注教學細節(jié)的設計,以此達到課堂優(yōu)質(zhì)高效的境界。
一、喚醒,情境導入重體驗 a
創(chuàng)設情境又是廣大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比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一課時,一位老師這樣進行課堂教學。
師: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jīng)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出示課件,如圖。
生:老師可以從家直接去學校。
師:為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最近呢?我們可以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什么圖形呢?
生:三角形。
師: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
(請學生欣賞長江大橋、高壓線桿、自行車、房屋的人字梁等含有三角形物體的圖片。)
師:三角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了許多三角形,你能想辦法自己做個三角形嗎?
教師把符合學生興趣、適應時代氣息的生活實踐內(nèi)容請進課堂,喚醒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同時通過操作,讓學生體驗到樂學的幸福。
二、思考,探究新知挖本質(zhì)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粗線條的放手,而是應該體現(xiàn)在關鍵處、細微處的教師指導和點撥,以引領學生的思維不斷向縱深發(fā)展,體現(xiàn)細節(jié)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那份精彩。比如《垂線、平行線》一課的生上臺板演平行線的教學片斷。
生1:用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邊說邊演示)
師:大家說他第一步做得怎樣?(生:好)好在哪里?(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就要以已知直線為準。)
生1:然后向上移一點。(他正準備畫線)
師:向上平移兩點行不行?(學生笑著點點頭)
就在學生再向上平移的過程中尺子晃動了,他似乎感覺到了,但還是畫了上去。
生2:這兩條不是平行線,他在平移的時候,尺晃動了。
生3:要是有什么辦法使尺不晃動那就好了!
師(因勢利導):你的設想很好,如果尺不晃動那該多好??!小組討論一下,有什么辦法?并嘗試一下。(學生小組討論,再次嘗試,一會兒,學生們興奮地叫起來,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生4:第一步和生1一樣(教師板書:重合);為了讓這把移上去的尺不晃動,要用第二把尺固定住。第二步用另一把尺緊貼三角尺的另一條邊(師板書:緊貼);然后按住貼上去的尺,緊貼著它移動三角尺(師板書:移動);到所需的位置畫直線(師板書:畫直線)。
生5:我還有一種畫法。(這位學生展示了利用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特點板演了畫法)
從上面的教學細節(jié)中,不難看出學生在獲得“平行線”概念后,在畫“平行線”中已經(jīng)知道畫一條直線的平行線中要把這條直線平移。關鍵是在平移過程中產(chǎn)生晃動,給平移造成了誤差。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就成為本節(jié)課細節(jié)設計的切入點,正是由于教師抓住了“在平移的過程中晃動”這一細節(jié)而設計教學,才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體現(xiàn)。
三、變式,練習鞏固掃障礙
數(shù)學課堂練習是學生形成理性認識的實踐活動,通過課堂練習,能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同時,在練習過程中也能暴露學生在理解上的誤區(qū),從而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變式訓練就是當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比如,在教完比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后,我出這一題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例題教學之后可進行如下變式:
1.變換條件,將題中“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變換為:
(1)六月份比五月份少捕了1/4;
(2)六月份捕魚是五月份的一又四分之一倍;
(3)相當于六月份捕魚千克數(shù)的4/5;
(4)六月份比五月份的4/5多100千克。
2.變換問題,將題中“六月份捕魚多少千克”變換為:
(1)五月份和六月份一共捕多少千克?
(2)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魚多少千克?
(3)五月份捕魚千克數(shù)是六月份的幾分之幾?
(4)六月份捕魚是五月份的幾分之幾?
本片段通過例題教學,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改變例題中的條件和問題,進行變式教學,不僅可以得到一組新題,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善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為進一步學習掃除了障礙。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德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