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楠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510000)
淺談攝影作品中的多元性別
馬 楠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510000)
當一個嬰孩降生到人世,人們稱她/他為“女孩”或 “男孩”,開始了完成性規(guī)則規(guī)定的過程。但是性與性別是不同的兩個范疇?!靶浴笔且环N基于生物學的符號所指,而“性別”則是一種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符號所指。1
攝影;多遠
在性別演化的進程中,有些學者開始突破長期歷史形成的性別二元論。美國后結(jié)構主義哲學家朱迪斯·巴特勒提出了劃時代的性別概念,打破男女二元的性別區(qū)分——非陽即陰;并非所有身體生來就非男即女,它一再困擾敦促人類認識性別的真相。
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老子曾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庇纱擞^察,在性別解放的今天,攝影術的誕生為許許多多藝術家制造出新的媒介來展現(xiàn)新興性別觀念——多元性別概念;人的性別不只是單一的二元性別,那么攝影也有性別嗎?通過攝影作品能否傳遞給觀者多元性別的觀念?多元性別的攝影形式又該如何融入以視覺文化為中心的商業(yè)攝影?
攝影有性別嗎?
雖然不能以男女攝影師數(shù)量的多寡來判定攝影的性別。但某些男性攝影師的確在他們的作品中宣揚了自己的男權立場。日本情色攝影家荒木經(jīng)惟創(chuàng)作的意向離不開“性,裸女,欲望,死亡”,野人荒木赤裸裸物化了女人。在他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個個都貌美如花,身姿妙曼,溫柔順從,看上去就像是沒有女性意識的人偶娃娃。在女性主義者的角度看,荒木經(jīng)惟拍的女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供男性投射他們情欲的商品。
女權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西蒙·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成的?!彪m然男女的差異首先體現(xiàn)在生理構造上,但這不是男女差異的主要原因,性別角色是由社會定型的。十九世紀中后葉,新女性不斷追求在男性霸權系統(tǒng)下的平等權利。攝影這個從被發(fā)明開始就擔當起衡量人類視覺力量的標尺,無疑是女性主義者在男性視覺暴力下申張自身權利的極佳媒介。西方的新女性已然通過極富表演性的自我再現(xiàn),直接挑戰(zhàn)來自男權時代對傳統(tǒng)女性的判定和桎梏。
卡斯提格里昂女伯爵與攝影師比埃-路易斯·比爾森于1855年合作拍攝的肖像攝影中,她以極具幾何構成的面具將自己的面容分割成眼、睫、唇等部分,女伯爵大膽的自我再現(xiàn),從她篤定的目光中透露出來的是對自我強烈的掌控權;正是這般眼神吸引又抗拒觀者的目光。她不愿淪為男性藝術家靈感的繆斯女神,更不甘于作為凝視的情欲對象。她已先行探索屬于女性自身的陰性力比多。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女性攝影家克勞德·卡恩在1920年代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自拍照。她宛如千面羅剎般忽男忽女,雌雄同體的裝扮下,完全顛覆了把自拍照視為傳統(tǒng)自我表達方式的傳記式攝影。除卻將真實變?yōu)槌F(xiàn)實主義的符號化面孔的最重要特色外,卡恩更像是一個無性別論的癡迷者,通過不斷地改變妝容,服飾,布景來詮釋她所向往扮演的角色。卡恩以攝影與文字展現(xiàn)自己作為新女性的自我認同,模糊二元性別的主體性,銘刻種族、性別與性欲的差異認同。
無論是斯提格里昂女伯爵對女性主體意識的詮釋,還是克勞德·卡恩游走于兩性之間,無疑啟迪了20世紀新女性攝影家以扮裝自拍來展現(xiàn)自我;英國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曾說過:“偉大的心靈都是雌雄同體的?!贝菩弁w,并非是不男不女,是在尊重兩性的性格特征的前提下塑造人格,解構既定的性別范疇。展現(xiàn)出獨一無二、超越二元的性別張力。
美國男攝影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是一位用影像塑造性別觀念的藝術家。他最先關注到男性中的弱勢群體——如黑人、變性人、易裝者。梅普爾索普打破了題材的禁忌,并以其嚴謹?shù)墓诺湓煨团c雄性的力度震驚了西方攝影現(xiàn)場。他所拍攝的黑人男性人體,皮膚細膩、肌肉健碩的黑人置于極其柔美的光線下,充滿陰陽混合之美。這種男女性別的美感兼具的觀念在他拍的女性人體中也可發(fā)現(xiàn),在他的攝影集《LADY LISA LYON》里,他拍攝的一位具有男性肌體力量的美麗女人,女人用面紗掩蓋了她秀麗的面龐,卻毫不吝嗇地向展示充滿陽剛、力量感十足的健美身體。在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作品中,他將光影這一攝影語言駕馭得游刃有余,柔和的光線使照片籠罩在談談的、若有若無的神圣光暈里,有種寧靜、神圣而優(yōu)美的味道,沒有強烈視覺沖擊感,使觀者感受到照片背后拍攝者溫情的目光。
翻閱中外時尚類雜志,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商業(yè)攝影最常見的拍攝對象就是女性。照片中女人無不性感漂亮,足以刺激男人的審美感官?!懊琅當z影語言”的風格在時尚界獨占鰲頭。
然而時尚界潮流不斷推向前進,曾幾何時,中性風潮開始抬頭,時尚攝影師們將鏡頭對準性別模糊這一主題,將性別的PH值調(diào)到7(ph等于7是酸堿中和的中間值)。時尚攝影教父史蒂文·梅塞 就是其中的典范。他擅長運用多變、豐富的時裝攝影表現(xiàn)手法,將攝影的純影像語言把握得很透徹。充分利用影調(diào)、虛實、色彩等極其個人化的表現(xiàn)方式來呼應獨到的時尚品位。
這位時尚攝影教父為《W》雜志拍攝的時尚大片《性別革命》突出了時尚和性別觀念不斷進化的界限。梅塞以他的鏡頭,極富時尚感的構圖,引領著觀者深思世界對"典型男女"狹窄的定義,并大膽地使用性別混淆的概念,將男女人的傳統(tǒng)形象來個翻天覆地的大改造,極端夸張地表現(xiàn)了無意識性別的形態(tài)。
史蒂文·梅塞在作品卷首寫道:“一年來,我也一直在偽裝。為了成為一些人欣賞的,掩飾自己的真性情和感受。所以,有時很無奈,沒一點辦法?!比松喽?,如果在拿出最美好的時光去偽裝,活在性別的禁錮下,人生還有什么意義?!癘n the Road of a Sexual Revolution”表達了史蒂文·梅塞在無性別意識道路的求索。
在當今社會里,二分性別的觀點和藝術實踐仍舊存在。性別多元往往源于傳統(tǒng)的偏見。而在影像藝術的世界里,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攝影家意識到,多元地思考性別更有利于精神的進化,應該平等地面對多元性別、種族、性取向的人,不把視覺影像當作物化種族的工具或性別霸權的載體。
注釋:
1.參見《人類性別觀的演變》一文 作者:劉紀紅 正文第一至三段。
[1]蘇珊·桑塔格編著,毛建雄,艾紅華譯.《論攝影》.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劉瑞琪著.《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2004年12月1日初版印刷.
[3](法)波伏娃著.《第二性》(全譯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年7月1日.
[4]朱迪思·巴特勒著.《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