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欣 鄭立紅 董靜 王玉
作者:呂艷欣,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生物遺傳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為醫(yī)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鄭立紅,通訊作者,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生物遺傳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為醫(yī)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董靜,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生物遺傳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為醫(yī)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王玉,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研究室教授,研究方向為醫(yī)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161006)。
醫(yī)學遺傳學是醫(yī)學中最前沿的學科,也是新興學科[1]。醫(yī)學遺傳學主要是利用DNA技術就疾病與基因之間的關系,從分子角度為疾病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以有效預防出生缺陷、疑難雜癥等疾病的診斷[2]。醫(yī)學遺傳學是聯(lián)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紐帶。日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醫(yī)學遺傳學教學方法,已引起醫(yī)學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對不同年級的醫(yī)學遺傳學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討論式教學模式的評價,分析討論式教學方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2年、2013年、2014年醫(yī)學遺傳學專業(yè)的學生共921人,發(fā)放調查問卷921份,收回921份。統(tǒng)計分析調查問卷的結果,并得出最后結論。
對問題式教學方法的印象 通過對921份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792人非常喜歡討論式教學方法,占85.99%;101人比較喜歡討論式教學方法,占10.97%;28人對討論式教學的印象一般,占3.04%。
對問題式教學方法的總體評價 834人認為討論式教學方法非常有新意,占90.55%;73人認為討論式教學有一定新意,占7.93%;14人認為討論式教學無新意但有意義,占1.52%。
設置問題的難度 82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很難,占8.90%;101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比較難,占10.97%;615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難度一般,占66.76%;123人認為設置問題簡單,占13.36%。
設置問題是否合理 145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非常合理,占15.74%;674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比較合理,占73.18%,86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較為一般,占9.34%,16人認為討論式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不合理,占1.74%。
小組討論能否解決教師的提問 249人認為通過小組討論能解決教師的所有提問,占27.04%;有580人認為小組討論可以解決教師提出的大部分問題,占62.98%;有73人認為小組討論可以解決教師提出的小部分問題,占7.93%;有19人認為無法解決問題,占2.06%。
小組討論是否有助于理解遺傳知識 755人認為小組討論非常有助于遺傳學知識的理解,占81.98%;166人認為小組討論比較有助于知識理解,占18.02%。
對提高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分析能力的意義 810人認為討論式教學對提高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分析能力非常有意義,占87.95%;83人認為討論式教學對提高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分析能力比較有意義,占9.01%;10人認為對提高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分析能力無意義,占1.09%;18人不清楚是否具有意義,占1.95%。
學習模式 765人更喜歡小組討論的學習模式,占83.06%,125人更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習模式,占13.57%;31人認為兩種學習模式都可以,占3.37%。
授課模式 563人更喜歡授課式教學模式,占61.13%,324人更喜歡問題式教學模式,占35.18%,34人認為兩種授課模式都可以,占3.69%。
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實景教學等教學手段逐漸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實景教學通過先進技術的運用,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直觀的教學內容,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越來越注重靈活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教育方式。
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而且提倡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討論式教學的特點是充分結合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需要學習的內容,而不僅僅局限于文字方面的學習,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jù)醫(yī)學遺傳學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目標,以案例為導向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應用于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遺傳咨詢科技服務平臺,讓學生充分了解臨床實踐中的真實遺傳病例,并通過分析、思考以及相互討論等解決實際問題。
醫(yī)學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以分子水平為疾病實施早期診斷,包括實施基因診斷、轉基因治療等,有效預防出生缺陷與疑難雜癥,為患者提供更科學、更高效的新型醫(yī)學服務。醫(yī)學遺傳學基于DNA技術研究,通過研究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huán)境或遺傳影響引起下一代物質畸變引起的疾病,目前主要應用于產前診斷、遺傳咨詢、兒科及腫瘤科等。
醫(yī)學遺傳學的授課中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遺傳咨詢科技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病例,通過讓學生分析、思考以及互相討論等解決問題。有研究顯示,討論式教學方法已逐漸應用于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的學習過程中,且已取得滿意效果。討論式教學方法強調課程開始階段,通過提供圖片、視頻等直觀資料,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基本了解,根據(jù)提供的材料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改善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情況。
本組研究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僅有2.06%的學生認為討論式教學解決不了問題,這可能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密切相關。張英華[3]等人的研究認為,提供視頻、圖片等直觀資料可以讓學生了解疾病的臨床癥狀,切實體會到疾病帶來的痛苦,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責任以及職業(yè)態(tài)度,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有研究顯示[4],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枯燥無味,通過直接觀察病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研究顯示[5],討論式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以明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協(xié)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以遺傳病例為主導的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明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師工作的滿意度,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及理論知識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許雪青,王燕,王艷艷,等.構建病案導入式教學法的新型醫(y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1):8-10.
[2]王燕,章波,許雪青,等.病例討論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17(9):31-34.
[3]張英華,高玲玲.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在病例討論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護理,2012,9(7):563-564.
[4]吳常偉,霍春月,任麗麗.病例討論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2(28):613-614.
[5]周鳴鳴,譚湘陵,謝曉玲,等.臨床病例討論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2,20(6):117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