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杰
葉圣陶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在對學生的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就在于內(nèi)因(即能否進行自我教育)。因此,應從小學開始就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
小學生自我教育教育氛圍所謂自我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指個人把自我作為教育對象并依據(jù)一定的規(guī)范、自覺主動地自我認識、自我調(diào)控,不斷矯正自己的目標,激勵自我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最終實現(xiàn)自我超越,塑造完善人格的活動。而小學階段卻是人生路上的第一個精神斷乳期,小學生走進學校,將從心理、生理、行為、習慣等方面逐步擺脫對家長的全盤依賴,開始學習并運用自己的身心,眼光去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進而適應外部世界,并且能夠逐漸用獨立思考、獨特的個性擁有自己周圍的世界。因為這個階段是人生的第一個起點,所以它在人的一生中將留下深深不可磨滅的烙印,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人的一生。由此可見,我們作為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人的小學階段教育,從早、從小抓起,運用正確方法加以引導,幫助小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
一、教師要想幫助小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為之營造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的氛圍
誠然,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學習自我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學校要努力來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潔凈、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氛圍。學生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自然誘發(fā)愛護、保護環(huán)境意識。是的,學校進行環(huán)境教育可與學校環(huán)境改變相結合,結合勞動技術課,讓學生在校園內(nèi)外栽培觀賞樹木、培植草坪、購置花卉,設計出各種圖案,開盤成花園式校園,使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從而使學校變成最美的地方,學生的樂園。
其實,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來說,也是起著很大作用的,讓墻壁說話,讓花草樹木傳情。校園墻壁上書寫“相信自己”,給學生以信心;“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立”,給學生以動力;花草叢中“愛花像愛護眼睛一樣”,“不要讓小草、小花傷心”等充滿脈脈人情味的警示牌比那些“不準”“嚴禁”之類不茍言笑、霸氣十足的標語口號,更能為人樂于接受。
美好的環(huán)境需要保持,我們要把學生當做學校的小主人,讓他們參與環(huán)境管理中來。比如說,少先隊可提倡隊員自制樹卡活動,圓形的、菱形的、三角形的……各種各樣的樹卡懸掛起來,標明樹的名稱、種類、特征,集知識性、藝術性、教育性為一體,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啊,學生動手制作,許多孩子是生平第一次,而這第一次在其心理播下了“我能行”的種子。除此之外,少先隊還可以提倡同學們每人自帶一個塑料袋,及時把平時的廢物收集起來,課間扔到指定地點去,這些細微的舉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習慣。
二、教師要想幫助小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為之樹好典型,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學知識的黃金時期,更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因而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我們教師要給他們樹立典型進行正面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我們教師在樹立運用典型過程中,必須將“遠學”和“近學”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兩種典型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首先是要為之樹高大英模,陶冶靈魂。通過思品課堂教學和觀看愛國主義優(yōu)秀影片這種形式,讓雷鋒、董存瑞、李四光、焦裕祿這些遙遠、親切而又鮮活的名字伴隨著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走進校園,讓英雄和英雄的故事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上引起強烈的震撼,使他們的靈魂受到洗禮。其次是要為之樹身邊榜樣,找現(xiàn)實閃光點。如果說,那些高大的英雄人物還有些讓我們的小學生感到可敬而不可近的話,那么,樹學生身邊的榜樣,找現(xiàn)實閃光點著實讓他們更真切的感受到,原來那些可學、可比、可信的榜樣其實就生活在自己中間。只要努力進取、不懈追求,自己也有可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甚至是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學生來說,老師的贊揚會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學生的心田,這種溫暖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它會使學生在被認可中產(chǎn)生成就感,激勵其奮發(fā)向上,會產(chǎn)生強大無比的內(nèi)動力。
三、教師要想幫助小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教育,就要為之制定自我規(guī)劃,培養(yǎng)自控能力
是的,小學生自控能力的培養(yǎng),應本著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短時間到長時間,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小事到大事的程序進行,學生可有目的地的進行訓練,也可以幾項訓練同時進行。具體操作時可讓小學生先自我剖析,找到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強的地方,然后小組評議,列出該生近期應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的哪些品質,最后由本人定出整改計劃、目標和具體措施,這樣使學生一天一對照,周末自評、自查、自糾,形成良好的習慣,哪些地方還有待提高,然后本組同學互評,從而互相監(jiān)督,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一個月給老師匯報自己在原來的起點上進步幾分,老師幫助學生分析情況,及時給予評價指導,老師可組織學生兩個月進行一次階段性總結,一學期或一學年個人或班會上交流總結一次。
總而言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決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學生自我教育的形成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持之以恒才能見成效,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勤動腦筋,多想辦法,真心奉獻愛心,我們的教育目的——使小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就一定能夠達到。
參考文獻:
[1]趙春燕.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與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06).
[2]孫娟.“放手”讓學生自我教育[J].學子,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