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9例臨床觀察
張海燕
目的觀察心脈隆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17例CHF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和心脈隆組,常規(guī)治療組58例行常規(guī)規(guī)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療,心脈隆組59例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5 mg/kg,2次/日,共治療10 d。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結(jié)果心脈隆組總有效率86.44%高于對照組65.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脈隆組治療后對室射血分數(shù)(LVEF)、N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最大代謝當量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心脈隆注射液對CHF有一定干預(yù)作用,可改善CAF患者臨床癥狀及LVEF、NT-proBNP、最大代謝當量,安全性較好。
慢性心力衰竭;心脈隆注射液;左室射血分數(shù);N端B型腦鈉肽前體;最大代謝當量
據(jù)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公布,我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約為0.9%,至少有420萬心力衰竭患者[1]。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心力衰竭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其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熱點。目前住院期間口服藥物基本依據(jù)指南標準化方案,對其針劑的應(yīng)用目前多集中于活血化瘀類及改善心肌代謝類。本研究通過觀察心脈隆注射液對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N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最大代謝當量(MAX-MET)的影響,評價其對CHF的干預(yù)作用。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老年病科住院的117例心功能Ⅲ級~Ⅳ級CHF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公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和心脈隆組。心脈隆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齡63歲~82歲;常規(guī)治療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齡60歲~8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chǔ)疾病、CHF病程、心功能分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肺占位、房顫、頻發(fā)室性早搏、輕中度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腦血管疾病、癡呆、抑郁狀態(tài)。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公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行常規(guī)規(guī)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療。心脈隆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云南騰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5 mg/kg加入250 mL葡萄糖或氯化鈉溶液靜脈輸注,使用前做皮試陰性,滴速統(tǒng)一為3mL/min,2次/日,共10d。
1.3 觀察指標及方法
1.3.1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由同一操作熟練的技師用Simpson方法操作,治療前后均用美國LOGIQ E9多普勒儀超聲心動圖測定LVEF。LVEF≤40%為收縮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
1.3.2 N端B型腦鈉肽前體 于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4 mL,用南京基蛋白生物科技公司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儀測定血清NT-proBNP含量。NT-proBNP<300 ng/L可排除心力衰竭。
1.3.3 最大代謝當量 能量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energy,MET)是以安靜、坐位時的能量消耗為基礎(chǔ),表達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是評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標,應(yīng)用MET這個概念來代表活動的強度可以計算在一段時間活動的總強度,MAXMET表示個體運動耐量。參照標準[2]:在平坦堅硬的樓區(qū)以4.8 km/h行走時消耗能量為3.3 METs,若走路30 min,當量為99 METs(3.3 METs×30 min=99 METs/min)。測試地點:我院干部病房一段平整筆直走廊,長度為60 m。準備工作:簽署知情同意,測試前患者睡眠充足,停止吸氧1 h,清場閑雜人等,備急救車,按下計時器同時,囑患者以4.8 km/h勻速行走,待患者感覺不適、不能耐受該速度時,立即停止計時,記錄運動時間。
1.3.4 安全性觀察 觀察輸液中、輸液后有無皮疹、疼痛、瘙癢,有無胸悶、心悸、頭暈,監(jiān)測心率、血壓、體溫,治療后復(fù)查肝腎功能、凝血五項。
1.4 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力衰竭的癥狀、體征變化,并進行NYHA分級評定。根據(jù)1993年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評定效果。顯效:臨床NYHA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恢復(fù)1級或改善2級;有效:臨床NYHA心功能改善1級,但未達到Ⅰ級心功能;無效:用藥前后心功能分級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級,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治療前后用配對t檢驗,組間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比較 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心脈隆組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LVEF比較(±s)%
組別n 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830.59±5.4538.42±4.621)觀察組5930.64±5.47 45.15±5.151)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比較 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心脈隆組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比較±s)n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比較±s)ng/L
組別n 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84 974.35±1 815.142 937.13±892.451)對照組595 080.33±2 154.702 331.41±1 095.421)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MAX-MET比較 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心脈隆組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MAX-MET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MAX-MET比較(±s)
組別n 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5813.21±4.9829.29±4.231)觀察組5913.75±4.6134.15±5.781)2)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2)P<0.05。
2.5 安全性 兩組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yīng)。
CHF在中醫(yī)辨證多屬氣陽兩虛、瘀血內(nèi)阻型。西醫(yī)認為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損傷引起心肌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變化,最后導(dǎo)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低下[2],特征為呼吸困難、無力和液體潴留,一旦發(fā)生將不斷進展、加重的疾病,過程如自由落體。其發(fā)病機制復(fù)雜,目前公認基本機制為一系列復(fù)雜的分子細胞造成心肌結(jié)構(gòu)、功能和表型改變,即心室重構(gòu)[3]。在初始心肌損傷以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RASS)興奮性增高,多種內(nèi)源性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細胞因子激活,其長期、慢性激活促進心室重構(gòu),加重心肌損傷和心功能惡化,又進一步激活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細胞因子,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治療CHF的關(guān)鍵是阻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活,阻斷心室重構(gòu)[4],CHF的治療方向已轉(zhuǎn)變?yōu)殚L期的修復(fù)性的策略。指南均強調(diào)以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抑制劑為基礎(chǔ)的治療原則[5],明確規(guī)范A、B、C、D各階段用藥,但即使規(guī)范服藥,多數(shù)患者因病情加重反復(fù)住院。因此急需一種滿足臨床的抗心力衰竭藥物。
心脈隆注射液由美洲大蠊經(jīng)由多層工藝提取而成,具有益氣活血,通陽利水的作用。藥理認為,其具有多靶向作用:①強心作用,促進心肌細胞Ca2+內(nèi)流,增加心肌收縮力。黃躍華等[6]認為心脈隆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且對外周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心律無影響。彭芳等[7]認為其強心作用與升高細胞內(nèi)游離Ca2+有關(guān)。由于心肌收縮力對外源性Ca2+有明顯依賴作用,因此,血鈣濃度變化對心肌收縮力有較大影響,即在一定范圍內(nèi),血鈣升高則心肌收縮力增強,反之,心肌收縮力減弱。細胞內(nèi)游離鈣主要通過細胞內(nèi)鈣釋放和細胞外鈣內(nèi)流兩大途徑獲得。心脈隆作用于心肌未選擇鈣釋放途徑,而是啟動了優(yōu)越的鈣內(nèi)流通道,因此心脈隆體現(xiàn)為溫和、持久的強心作用。本研究顯示,經(jīng)心脈隆干預(yù),患者胸悶、氣喘、乏力改善,運動耐力增加,代謝當量改善,可能與其發(fā)揮強心作用后肺淤血及心排血量增加有關(guān)。②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介導(dǎo)的心肌損傷。肺淤血、冠狀動脈痙攣、狹窄均導(dǎo)致低氧血癥,CHF時酸性代謝產(chǎn)物持續(xù)堆積,低氧及酸中毒均可使H+濃度增高。H+和Ca2+競爭與肌鈣蛋白結(jié)合,H+增加時,Ca2+與肌鈣蛋白結(jié)合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弱,此外低氧時三磷酸腺苷(ATP)合成減少,心肌收縮力減弱。嚴豐祥等[8]證實,心脈隆可擴張冠狀動脈。吳建新[9]認為經(jīng)心脈隆干預(yù)后心肌損傷標志物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脫氫酶降低,二者對缺血心肌有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來實現(xiàn)的,SOD、GSH-PX可清除氧自由基。心脈隆通過增加冠狀動脈供血,提高血氧含量,抑制酸中毒及增加ATP合成,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左心室充血狀態(tài),降低室壁張力。本研究顯示心脈隆具有升高LVEF、降低NT-proBNP作用,可能與以上機制有關(guān)。③熊旭東等[10]認為心脈隆可擴張血管,降低肺動脈壓。心脈隆干預(yù)CHF后患者胸悶、氣喘、肺水腫等改善,因此心脈隆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④糾正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失衡,增加血漿降鈣素基因肽(CGRP)含量,抑制內(nèi)皮素(ET)的分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激活在CHF的進程中起重要作用已獲公認, CHF時強效血管收縮因子ET-1過度激活,導(dǎo)致心臟負荷增加,并啟動心肌細胞肥大和心肌重塑,心室進行性擴張變形,室壁張力持續(xù)升高,而CGRP是強效血管舒張因子。李興文等[11]認為心脈隆注射液通過增加血漿CGRP,可有效拮抗病理狀態(tài)下釋放的ET-1,糾正內(nèi)分泌異常。NT-proBNP分泌的主要條件是心室和室壁張力的改變[12]。本研究顯示心脈隆可降低NT-proBNP水平,其原因可能有該機制參與。⑤擴張腎動脈,增加腎血流量,利尿。CHF發(fā)生后因血液再分布,首先腎臟血流明顯減少,但由此激活了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血管加壓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最終導(dǎo)致液體潴留。熊旭東等[13]認為心脈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通過擴張腎動脈、增加腎灌注,阻斷相關(guān)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素激活,進而改善體循環(huán)淤血,改善癥狀、體征,提高代謝當量。本研究顯示心脈隆對代謝當量有顯著干預(yù)作用,可能與此有關(guān)。⑥心脈隆含有活性氨基酸、核苷酸、肌苷,可為心肌提供營養(yǎng)支持,并抑制氧自由基介導(dǎo)的心肌損傷。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LVEF。
本研究證實,CHF患者短期接受該藥物治療后癥狀、體征改善,LVEF、NT-proBNP、MAX-MET指標有一定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其對CHF有一定干預(yù)作用,推薦臨床應(yīng)用,但本研究樣本量相對小,期待大樣本循證,評價其近期、遠期療效,另外,長期、間斷應(yīng)用心脈隆注射液的效果尚需進一步論證。另一方面,從建立心衰分期的觀念出發(fā),CHF的治療不但包括防止和延緩心衰的發(fā)生,緩解臨床癥狀,還應(yīng)改善其長期預(yù)后及死亡率,為此,更需患者口服標準化方案藥物治療。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4.
[2] 林妍霞,齊國先.體力活動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響[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5(2):164-167.
[3] Colucci WS.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myocardial failure[J].Am J Cardiol,1997,80(11A):15L-25L.
[4] Braunwald E,Bristow MR.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ifty years of progress[J].Circulation,2000,102(20 Suppl 4):14-23.
[5]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23.
[6] 黃躍華,王新華,王德成,等.心脈隆對兩種實驗性心臟疾病模型的治療作用[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91,12(2):23-26.
[7] 彭芳,劉曉波,方春生.心脈隆注射液對大鼠心肌細胞內(nèi)游離Ca2+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2,13(4):224-225.
[8] 嚴豐祥,張華明,李樹楠.心脈隆注射液對離體大鼠心臟的強心和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J].大理醫(yī)學院學報,1992,1(1):1-4.
[9] 吳建新.氧自由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心脈隆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1,15(1):39-41.
[10] 熊旭東,趙輝.心脈隆注射液對野百合堿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的作用[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8,5(5):293.
[11] 李興文,張濟建,黃維麗,等.心脈隆治療肺心病心衰的機制探討[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98,19(2):42-44.
[12] 莊智偉,鮑逸民,楊永青.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和血脂變化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337.
[13] 熊旭東,王左,周吉燕.心脈隆注射液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1999,8(2):54-55.
R541.6 R289.5
: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2.030
:1672-1349(2015)02-0218-03
2014-09-17)
(本文編輯郭懷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五中心醫(yī)院(河南開封475003), E-mail:zhaoxian_3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