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禎胡萬秋*陳思偉殷加鵬王雪松②
①(國防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系統(tǒng)復雜電磁環(huán)境效應國家重點實驗室 長沙 410073)
②(國防科技大學理學院 長沙 410073)
有源轉發(fā)式干擾的全極化單脈沖雷達抑制方法研究
李永禎①胡萬秋*①陳思偉①殷加鵬①王雪松①②
①(國防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系統(tǒng)復雜電磁環(huán)境效應國家重點實驗室 長沙 410073)
②(國防科技大學理學院 長沙 410073)
有源轉發(fā)式干擾成為防空反導、反艦攻擊等典型作戰(zhàn)場景下非常重要的一種干擾樣式,對現(xiàn)代雷達形成了嚴重威脅。該文針對有源轉發(fā)式干擾對雷達形成的距離欺騙性假目標干擾和角度欺騙性干擾兩種典型情況,研究了全極化單脈沖雷達識別轉發(fā)式干擾并加以抑制的方法,理論推導和仿真實驗結果表明利用極化信息可以識別并抑制此類干擾,這對新一代極化雷達適應復雜電磁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論指導和借鑒意義。
雷達轉發(fā)式干擾;全極化;單脈沖;鑒別與抑制
隨著現(xiàn)代戰(zhàn)場電磁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惡劣,尤其是電子對抗技術和裝備的快速發(fā)展,雷達系統(tǒng)的工作性能日益受到挑戰(zhàn)。目前,隨著數(shù)字儲頻(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 DRFM)、固態(tài)功放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等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有源欺騙性干擾,尤其是轉發(fā)式干擾成為防空反導、反艦攻擊等典型應用場景下非常重要的一種干擾樣式[13]-,諸如拖曳式有源誘餌,對現(xiàn)代雷達及雷達導引頭系統(tǒng)形成了嚴重威脅。
極化描述了電磁波的矢量運動特征,是電磁波幅度、頻率、相位以外的一個重要基本參量。極化信息用于抗有源壓制式干擾的研究較多,并取得了較多的理論與實際應用成果,諸如極化濾波、自適應極化對消等[47]-,但是用于抗有源欺騙式干擾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側重于距離多假目標干擾,交叉極化干擾等識別與抑制方面[810]-。
隨著雷達極化理論與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同時極化測量體制雷達(簡稱為同時極化雷達)已成為極化雷達技術發(fā)展的主流方向,具有在一個脈沖重復周期(Pulse Recurrence Time, PRT)內(nèi)獲得目標與環(huán)境全極化特性的能力,為對抗復雜電子干擾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應用潛力。同時,對于防空反導、精確打擊等應用而言,雷達一般采用單脈沖體制進行目標角度信息的測量,這也就是說,同時極化雷達測量體制與單脈沖測角體制相結合,這種新體制雷達(簡稱為全極化單脈沖雷達)在一個PRT內(nèi)可以獲得目標位置(距離、角度)和極化散射矩陣的完整測量。本文針對轉發(fā)式干擾對雷達及雷達導引頭形成的距離欺騙假目標和角度欺騙性干擾兩種典型情況,分別研究了全極化單脈沖雷達識別轉發(fā)式干擾并加以抑制的方法,理論推導和仿真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具有潛在的優(yōu)良抗干擾性能。
2.1 全極化單脈沖雷達目標回波的建模與極化/角度信息測量
同時極化雷達是采用一對正交極化通道“同時發(fā)射、同時接收”的工作模式,原理上在一個PRT內(nèi)即可獲得目標極化散射矩陣(Polarization Scattering Matrix, PSM)的完整測量。全極化單脈沖雷達的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消除距離、天線增益等調(diào)制系數(shù)Ae的影響,最后可以得到目標PSM的估計值在理想情況下為
對于單脈沖測角而言,不失一般性,以方位角度測量為例進行分析,水平、垂直(H/V)極化接收通道分別形成對應的和差波束,某一極化通道的單脈沖測角原理示意如圖2所示。其中,α為雷達目標與瞄準軸的夾角,θ0為波束中心與等強信號軸的夾角。由于α較小,有f(θ0±α) ≈f(θ0)?f′(θ0)α成立,在此假設下,那么H/V極化通道分別形成的和((t))差((t ))波束為
圖1 全極化單脈沖雷達的原理框圖
圖2 單脈沖測角原理示意圖
因此,可以分別進行角度測量,得到4組測角值,理論上都是一個值。實際應用時,在無干擾情況下可以對這些測量結果根據(jù)信噪比的大小進行綜合處理,諸如求取平均等,可以提高測角精度。
其中,mk為測角斜率,理論上
2.2 轉發(fā)式干擾的全極化單脈沖雷達回波建模及其等效PSM
一般情況下,有源轉發(fā)式干擾是首先將雷達信號進行接收,然后進行特定的幅相、時延調(diào)制后通過收發(fā)共用天線轉發(fā)出去,模擬不同距離上的假目標,對雷達(或雷達導引頭)形成欺騙干擾的效果。
對此信號進行幅相調(diào)制后,再轉發(fā)出去,雷達水平、垂直極化通道接收的干擾信號為
其中,JB為與干擾機幅相調(diào)制、接收天線方向圖增益、距離衰減等因素有關的調(diào)制量。
在忽略接收機噪聲的條件下,對上述信號分別進行H極化通道和V極化通道匹配濾波處理后,消除距離、天線增益等調(diào)制系數(shù)的影響,最后可以得到轉發(fā)式干擾等效PSM的估計值在理想情況下為
由式(10)可見,假目標干擾的等效PSM是滿足互易性條件的。另外,對于轉發(fā)式有源干擾而言,H/V極化通道分別形成的和差波束為
分別進行H/V極化通道匹配濾波,可以得到4個和波束值和4個差波束值。類似地,可以得到一組測角值,然后進行綜合處理,得到有源轉發(fā)式干擾的角度測量值。
根據(jù)轉發(fā)式干擾與目標的相對位置以及干擾效果,可以劃分為轉發(fā)式距離假目標干擾和轉發(fā)式角度欺騙性干擾,下面分別論述這兩種情況的全極化單脈沖雷達鑒別與抑制方法。
3.1 轉發(fā)式距離多假目標干擾的極化鑒別
轉發(fā)式距離假目標干擾是在距離分辨單元上與真實目標完全不重合,可以形成多個逼真假目標,甚至可以形成穩(wěn)定航跡,雷達難以利用時頻域上的特征差異來鑒別,造成雷達資源浪費、資源飽和的目的,達到有效干擾的效果。
在此情況下,轉發(fā)式距離假目標干擾和真實目標分別當作獨立的目標來處理。那么,對于PSM為的雷達目標而言,理想條件下=S。一般情況下,目標的主極化分量與交叉極化分量是不等的,統(tǒng)計上分析是大于交叉極化分量的,甚至達10 dB之多[11],此時,目標PSM的行列式的模值
而對于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而言,同時極化雷達處理后得到其等效PSM的估計值為=,此時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PSM的行列式的模值為[12]
因此,可以利用目標與轉發(fā)式干擾的PSM行列式模值的相對大小來進行鑒別。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難以獲得目標或干擾PSM的絕對測量值,實際應用中可利用相對極化散射矩陣即可進行判決處理,因此可以對測量得到的PSM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然后再進行判決是否為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那么真假目標的判決轉變?yōu)橐粋€二元假設檢驗問題
其中,Xη為歸一化散射矩陣行列式的模值,ηT為判決門限,主要取決于測量PSM時的信噪比(干噪比)以及目標特性。
3.2 轉發(fā)式角度欺騙干擾的極化鑒別
轉發(fā)式角度欺騙干擾,是指轉發(fā)的干擾信號在距離分辨單元上與目標信號完全重合,而在角度上存在差異,形成非相干兩點源干擾,對雷達測角系統(tǒng)起到欺騙效果,破壞雷達角度的跟蹤。
目標和轉發(fā)式干擾在距離分辨單元上重合在一起,那么雷達水平、垂直(H/V)極化通道接收的和差波束分別為
令βαδ=+,另由目標的互易性可知,VHHV=SS??梢缘玫?個測角值,分別為
那么,若無干擾或單純?yōu)楦蓴_的情況下:
而存在轉發(fā)干擾的情況下:
因此,可以利用上述鑒別量的大小來鑒別其是否存在轉發(fā)干擾。判決的準則是只要有一項大于某一門限值,則認為存在轉發(fā)式干擾。全極化單脈沖雷達抗轉發(fā)式干擾的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
為了分析對抗效果,下面結合典型目標的微波暗室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機仿真實驗來驗證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1 轉發(fā)式距離多假目標鑒別的仿真分析
圖3 全極化單脈沖雷達抗轉發(fā)式干擾的處理流程
下面通過對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的判決鑒別量仿真分析來說明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圖4給出了某飛機目標和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在信噪比/干噪比SNR/JNR=20 dB情況下判決鑒別量的統(tǒng)計直方圖,蒙特卡洛仿真次數(shù)為104,干擾的極化狀態(tài)為右旋圓極化。圖5給出了典型目標和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的判決鑒別量均值隨著信噪比(干噪比)的變化曲線,即天線極化方式[cosα, sinαej?], (α,?)∈([0,π], [0,2π]),所有情況下干擾的判決鑒別量均值隨著干噪比的變化曲線疊加在一起如圖5(a)所示,判決鑒別量方差隨著干噪比的變化曲線疊加在一起如圖5(b)所示;典型目標為金屬球和某姿態(tài)下飛機目標,PSM分別為,其判決鑒別量均值隨著信噪比的變化如圖5(c)和圖5(d)所示,蒙特卡洛仿真次數(shù)為104。
由圖4和圖5可見,轉發(fā)式干擾的判決鑒別量均值、方差與有源干擾天線的極化方式無關,主要取決于干噪比的大小,這有利于判決門限Tη的確定,由圖5(a)可見,在干噪比大于15 dB的情況下,判決鑒別量小于0.15,因此判決門限可以設定為Tη=0.2;而對于目標而言,其判決鑒別量不僅與信噪比有關,同時與目標的極化散射特性有關,但是目標的判決鑒別量在統(tǒng)計上與轉發(fā)式干擾存在顯著差異,一般情況下大于0.5,這為真假目標的鑒別提供了物理依據(jù)。
4.2 轉發(fā)式角度欺騙干擾鑒別的仿真分析
圖4 某飛機目標和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的判決鑒別量統(tǒng)計直方圖
圖5 典型目標和轉發(fā)式假目標干擾的判決鑒別量均值隨著信噪比(干噪比)的變化曲線
這里也主要通過對轉發(fā)式角度欺騙干擾判決鑒別量仿真分析來驗證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其中飛機目標的散射矩陣及干擾的極化狀態(tài)選擇同4.1節(jié)。圖6給出了某飛機目標在無干擾條件下全極化單脈沖雷達測角值和判決鑒別量隨著信噪比的變化曲線。其中,測角斜率km=30,雷達目標與瞄準軸的夾角α=0.5°,蒙特卡洛仿真次數(shù)為103。圖6(a)給出了飛機目標測角誤差(角度測量值與真值之差)統(tǒng)計均值隨著信噪比的變化曲線;圖6(b)給出了飛機目標測角誤差統(tǒng)計均值隨著夾角α的變化曲線,信噪比SNR=20 dB;圖6(c)給出了在無干擾情況下判決鑒別量η14統(tǒng)計均值隨著信噪比的變化曲線。圖7給出了存在轉發(fā)式欺騙干擾情況下飛機目標的測角值和判決鑒別量隨著信噪比、目標和干擾的夾角β的變化曲線。其中,干信比JSR=0 dB, α=0.5°,蒙特卡洛仿真次數(shù)為103。圖7(a)給出了存在干擾情況下飛機目標測角誤差統(tǒng)計均值隨著干噪比的變化曲線,=0.5°;圖7(b)給出了存在干擾情況下飛機目標測角誤差統(tǒng)計均值隨著夾角α的變化曲線,=0.5°, SNR=20 dB;圖7(c)給出了存在干擾情況下判決鑒別量η14統(tǒng)計均值隨著β的變化曲線,SNR=30 dB。
由圖6和圖7可見,在無干擾、高信噪比的條件下,雷達能夠以較高精度測量目標的角度信息,判決鑒別量的統(tǒng)計均值也趨于零;存在轉發(fā)干擾的情況下,雷達目標的角度測量值顯著偏離真實值,嚴重影響了雷達的正常工作,而判決鑒別量的統(tǒng)計均值大于零(尤其是目標和干擾的角度偏差β較大、干噪比較高的情況),這對于雷達導引頭抗拖曳式誘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目前,轉發(fā)式有源欺騙性干擾成為防空反導、反艦攻擊等典型應用場景下非常重要的一種干擾樣式,對現(xiàn)代雷達和雷達導引頭系統(tǒng)形成了嚴重威脅。事實上,這種干擾可以形成3種干擾效果,一是與目標沒有重疊在一起,形成距離上多個假目標,這是一類識別與抑制問題;二是完全覆蓋住目標,形成角度欺騙性干擾,諸如拖曳式誘餌干擾,這是一個干擾存在性檢測與抑制問題;三是部分覆蓋目標,可衍生認為是拖引干擾,但這對于現(xiàn)代多功能多任務雷達系統(tǒng)而言,最終可以歸結為上兩個問題的研究。
本文基于同時測量體制的全極化雷達,研究了全極化單脈沖雷達識別轉發(fā)式干擾并加以抑制的方法,仿真結果較好地驗證了利用極化和角度信息是對此類干擾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應用潛力,這對新一代極化雷達適應復雜電磁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具有較好的理論指導和借鑒意義。
圖6 某飛機目標在無干擾情況下全極化單脈沖雷達測角值與判決鑒別量隨著信噪比的變化曲線
圖7 存在干擾情況下飛機目標測角值與判決鑒別量隨著干噪比、目標和干擾夾角β的變化曲線
[1] Fouts D, Pace P E, and Karow C. A single-chip false target radar image generator for countering wideband imaging radars[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2002, 37(6): 751-759.
[2] 崔旭. 拖曳式雷達有源誘餌干擾技術研究[D]. [碩士論文], 電子科技大學, 2005: 35-59. Cui Xu. Study on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of towed active decoys[D]. [Master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5: 35-59.
[3] Kerins W J. Analysis of towed decoy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993, 29(4): 1222-1227.
[4] Poelman A J and Guy J R F. Multinotch logic-product 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filters: a typical design example and its performance in a rain clutter environment[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84, 131(7): 383-396.
[5] 張國毅. 高頻地波雷達極化抗干擾技術研究[D]. [博士論文],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生院, 2002: 56-89. Zhang Guo-yi. The research on polarization suppression in HF ground wave radar[D]. [Ph.D.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 56-89.
[6] Lee C J and Wang H. An adaptive multiband clutter polarization canceler[C].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hicago, IL, USA, 1992, 2: 1011-1014.
[7] Giuli D, Fossi M, and Gherardelli M. A technique for adaptive polarization filtering in radars[C].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Radar Conforence, Arlington, VA, USA, 1985: 213-219.
[8] 施龍飛. 雷達極化抗干擾技術研究[D]. [博士論文],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2007: 58-87. Shi Long-fei. Study o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echnology of polarimetric radar[D]. [Ph.D.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07: 58-87.
[9] 常宇亮. 瞬態(tài)極化雷達測量、檢測與抗干擾技術研究[D]. [博士論文], 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2010: 108-133. Chang Yu-liang. Study on measurement,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echnologies of instantaneous polarimetric radar[D]. [Ph.D.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0: 108-133.
[10] Giuli D and Fossi M. Radar target scattering matrix measurement through orthogonal signal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F, 1993, 140(4): 233-242.
[11] Giuli D. Polarization diversity in radar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86, 74(2): 245-269.
[12] 莊釗文, 肖順平, 王雪松. 雷達極化信息處理及其應用[M].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1999: 101-109. Zhuang Zhao-wen, Xiao Shun-ping, and Wang Xue-song. Radar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M]. Beijing: Defense Industry Press, 1999: 101-109.
李永禎: 男,1977年生,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雷達極化信息處理、目標檢測與識別.
胡萬秋: 男,1985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為雷達極化信息獲取與處理、目標識別.
陳思偉: 男,1984年生,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雷達極化信息處理、SAR圖像處理、目標識別.
Active Repeater Jamming Suppression Using Polarimetric Monopulse Radar
Li Yong-zhen①Hu Wan-qiu①Chen Si-wei①Yin Jia-peng①Wang Xue-song①②
①(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Effects o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②(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The active repeater jamming is a very important jamming technique in the modern warfare, especially for the air defense, anti-missile and anti-warship operations. It becomes a serious threat for the modern radar syst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presentative distance-deception and angle-deception artifacts in radar formed by the active repeater jamming techniques. The discrimin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such active repeater jamming with fully polarimetric mono-pulse radar is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and validate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polarization information has the capability to identify and suppress these jamming patterns. The obtained conclusion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and can assis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ssue that how radar can be adapted to the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Radar repeater jamming; Full polarimetry; Mono-pulse; Discrimination and suppression
TN957.51
A
1009-5896(2015)02-0276-07
10.11999/JEIT140146
2014-01-23 收到,2014-12-01改回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60802078) 資助課題
*通信作者:胡萬秋 wanqiu_198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