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張明勤+金剛+韓立芳
0 引言
隨著近些年我國建筑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預制件的使用量日益增加,2015年長沙某大廈僅用12天就建設完成,其中預制件所占比例為92%。使用預制件搭建建筑將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但是,目前尚沒有針對預制件裝卸的專用起重設備,因此,針對建筑工地預制件裝卸研發(fā)了一種小型起重機。
1 問題的提出
起重機卷揚機構的主要作用是完成重物的起升和緩降,目前,起重機卷揚設備大多采用電動或液壓作為卷揚機構的動力源。但由于實際施工現(xiàn)場初期缺少必要的配套設施,另外由于預制件多由工廠加工完成后直接運至施工現(xiàn)場,因此,如何利用機械結構實現(xiàn)預制件在卸車時的緩降是本次卷揚機構設計的重點。
2 緩降機構方案設計
2.1運用TRIZ理論分析問題
TRIZ理論把實際問題轉化為39個通用工程參數(shù),利用沖突矩陣找到發(fā)明原理中解決問題的標準解,然后結合本人相關知識得到特定的解,從而得到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方案或改進方案。
通過分析要實現(xiàn)預制件緩降,即實現(xiàn)對其可操作性的提高,但是在提高可操作性的同時會產生一些負面因素,如表1所示。通過分析需要參考發(fā)明原理主要內容見表2。
表1 TRIZ技術矛盾沖突矩陣
表2 對應發(fā)明原理
2.2緩降機構方案設計
對于小型起重機來說,要實現(xiàn)預制件的緩降控制,就是要通過機械結構克服一定量預制件重力,從而減少勢能向動能的轉化量。根據表2所列發(fā)明原理的提示,結合現(xiàn)實使用情況,直接利用摩擦力是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辦法。但是這種方法的可靠性較差,對摩擦材料的要求較高,因此并不適用于起重設備。
2.2.1渦輪蝸桿機構
在此基礎之上,通過“1分割原理”的啟發(fā),可以將原有預制件的重量通過力的分解,將其分解為不同方向的力,使相互接觸物質間的正壓力減小,從而減小對材料的損耗,增加結構的可靠性。
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如何通過兩個面的接觸實現(xiàn)對預制件卸載時限速的問題,該機構的選擇或者設計需考慮兩個主要問題:(1)由于空間的限制,接觸過程需要具有一種循環(huán)特性;(2)選擇合適的壓力角方向。
圖1 渦輪蝸桿減速機構
針對這樣的問題,使用渦輪蝸桿機構即可實現(xiàn),如圖1所示,當蝸桿螺旋升角小于嚙合面的摩擦角時,該機構具有自鎖的特性。利用該特性,當螺桿螺旋升角略大于嚙合面摩擦角時,在力的作用下,渦輪在克服摩擦力的同時會產生緩慢的轉動。將吊索卷筒與渦輪鏈接即可實現(xiàn)預制件的緩降。
但由于預制件往往重量較大,渦輪蝸桿的角度設計是一個接近引起自鎖特性的臨界角度,因此,對于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的要求較高,雖然結構與方案合理但不適用于工作條件相對惡劣的建筑工地。
2.2.2多級變速機構
結合表2中的發(fā)明原理“12 等勢原理”,通過摩擦力對重物的下落進行限速,其能量的轉化形式為:
Gh=fSS+mv2 (1)
通過式(1)可知,在一定重物下降高度一定的情況下,要限制速度v就需要增大摩擦力fS或者摩擦力作用的距離S。上文已說,增大摩擦力對材料摩擦性能和結構強度要求較高,因此,可以考慮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距離S。
在有限的空間內對直線運動行程進行放大,最有效的方式是將直線運動轉化為圓周運動,通過對轉速的快慢與轉動半徑的大小的控制,將原有的運動行程進行放大。
可實現(xiàn)上述功能的機械傳動主要有帶傳動、鏈輪傳動以及齒輪傳動。帶傳動由于傳動比不明確,易打滑等缺點,因此不適用于起重機重載傳動。鏈傳動的主要特點是結構可靠,適用于低速重載,工作環(huán)境相對惡劣的地方。齒輪傳動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緊湊,傳動比穩(wěn)定,工作可靠,但制造成本較高。
結合鏈傳動與齒輪傳動各自的特點,在初始轉速較低,沖擊載荷較大的傳動鏈起始端使用鏈傳動,經鏈傳動后將圓周運動傳遞給齒輪,通過二級行星齒輪變速,使最終轉速達到設計的預期值。將圓周運動輸出端與摩擦塊通過圓周徑向伸縮桿和彈簧連接,當轉速未達到限定值時,摩擦塊與減速罩不接觸,預制件正常下落;當轉速達到限定值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伸縮桿伸長,摩擦塊會與外側減速罩接觸,從而限制了轉速即限制了預制件的下降速度。其變速機構簡圖如圖2所示。
圖2 變速機構簡圖
3 多級變速離心剎車機構設計
首先,將直線運動速度轉化為圓周運動轉速。
其次,通過齒輪間的傳動關系及齒數(shù),計算二級行星輪變速機構的傳動比,分別計算兩行星輪機構的傳動比。
再將鏈輪傳動計算進去,即為整個變速機構的傳動比:
因此,輸出轉速與重物下落的速度v的關系為:
(2)
最后在摩擦塊質量m與伸縮桿最短長度R一定的情況下,利用離心力的計算式,求得使彈簧伸長的離心力大小,從而選擇合適彈簧。
根據上述設計過程,對自制小型起重機無動力緩降機構進行了設計及制造,如圖3、圖4所示。
圖3 傳動部分制造樣機
圖4 剎車部分制造樣機
4 結 論
應用TRIZ理論提出了小型起重機緩降機構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案,并與TRIZ理論中提出的自我實現(xiàn)的設計理念相吻合。該設計方案較好的解決了重物緩降的設計要求,不需設置其他輔助動力驅動即可實現(xiàn)功能,并且結構簡單、緊湊,可對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過程進行定速控制,可通過簡單改造應用于其他需要實現(xiàn)緩降動作的設備。 責編/萬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