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峰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幼兒在文學中修辭體驗的主要方式,然后介紹了幼兒修辭體驗的心理特征和審美特征,最后就如何通過語感訓練增強幼兒修辭體驗能力和如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設計專門的修辭體驗活動進行了探討。本文的研究成果會對幼兒在文學“聽賞”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貢獻意義。
[關鍵詞]文學作品;主要方式;特征;修辭體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12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62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一、幼兒在文學中修辭體驗的主要方式
索緒爾曾經(jīng)說過:“語言可以比作一張紙:思想是正面,聲音是反面。我們不能切開正面而不同時切開反面。同樣,在語言里,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這句話以紙的正面和反面作比喻,形象生動地告訴我們“聽”在我們感知事物中以及思考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還沒有很完善地去學習文字,對于大部分的書面讀物,他們還是看不懂的,那么,他們接受信息的來源就主要依靠“聽賞”。即“聽賞”是幼兒接受修辭體驗的主要方式。幼兒文學話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其所使用的修辭也往往是幼兒可以接受的。例如將“太陽升起來了”擬人化成“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這樣,就可以使幼兒易于理解,容易接受,也使所要表達的意思生動化,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更能使幼兒在接受的過程中體會到文字的獨特魅力。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電子產(chǎn)品充斥著我們的世界。在電子產(chǎn)品中有一種是專門針對幼兒接受故事的“講故事機”。“講故事機”通過語調的抑揚頓挫,可以使幼兒對語調產(chǎn)生一定的敏感度,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它會為幼兒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幼兒修辭體驗的心理特征
(一)修辭體驗的直覺性
我們通常對幼兒時期學習的兒歌記憶猶新,不僅因為兒歌本身朗朗上口,代代相傳,還因為兒歌本身就很符合幼兒的感知,幼兒更偏向于形象記憶,例如我們的一首兒歌《小燕子》:“我問燕子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边@首兒歌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燕子秋去春來的自然現(xiàn)象。幼兒在朗讀這首兒歌時,很容易在朗讀的過程中配以輕輕飛舞的動作,從而加深了對燕子的印象,也懂得了燕子秋去春來的自然現(xiàn)象。
還有一個方面,漢字本身就分為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等,漢語中包含的詩意是需要人進行反復揣摩的,而這種揣摩也是要有一定的前提,即語感。有了所謂的語感,漢語理解起來也就輕松許多,幼兒在語言的學習時期,會形成自己對語言的理解,這也就是對語言的直覺。
(二)修辭體驗的想象性和情感性
想象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個小故事,所能體現(xiàn)出來的修辭信息是有限的,但是幼兒對它的想象卻是無限的,而且“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幼兒對這個故事的想象都不盡相同。故事中優(yōu)美生動的詞句會激活幼兒的情感世界和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在感受、體驗、理解的同時,情不自禁加之自己的想象并以自己的方式將故事復述出來,這樣,幼兒對修辭的掌握又提高了一步。
所謂情感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文本信息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在幼兒的閱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情感附著于自己想象出來的畫面上,這樣,想象力就會越豐富,自己的情感表達也會越充分。
三、幼兒修辭體驗的審美特征
(一)音樂美。幼兒文學語言中的音樂美主要體現(xiàn)在押韻、頂真、反復等修辭手法上,這些修辭手法使語言朗朗上口,并時而宛轉悠揚,時而抑揚頓挫,時而慷慨激昂。幼兒文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押韻,其實也就是音樂中所說的節(jié)奏感。幼兒在朗讀文學時聲調的起伏也是使幼兒文學有音樂欣賞性的原因之一。
(二)形象美。形象美是幼兒文學的基本審美特征。在幼兒的世界里,動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思想會說話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擬人,幼兒對于幼兒文學的感知首先是基于幼兒對自己生活的認知,所以幼兒文學通過形象化的話語表現(xiàn)出來,便于幼兒欣賞。
(三)情感美。情感美是幼兒在讀到具有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時候而產(chǎn)生的特殊的感情,這種感情可能源于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種事物的感情,并且高于對這種事物的感情。修辭是門藝術,這門藝術作為真實情感在書面上的“反饋”,把自然語言豐富成藝術語言,又通過藝術語言將這種情感傳播出去,從而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幼兒在讀幼兒文學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也可以體現(xiàn)出幼兒自身所具有的靈性、童趣、童真等。
四、通過語感訓練增強幼兒修辭體驗能力的方法
幼兒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也是語感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因為在這個時候,幼兒正是學習說話和寫字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對文學作品有一個準確地感知,就很有利于今后的語言文字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边@也就是說,在進行幼兒的語感訓練時,首先要選擇好文本。一部好的作品,不管是在其自身的內容上,還是在語言表達上,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而且其綜合性強,可以在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啟發(fā)幼兒,使幼兒在快樂中了解到各種修辭,并且在此期間,幼兒通過閱讀文本,增強了自身對語句排列、詞語變化所造成的不同的效果、不同情境中語言的運用等的敏感。
事實上,在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幼兒就已經(jīng)接受關于語感地培養(yǎng)了,例如我們在叫嬰兒名字的時候,通常會加上一些前綴,像“胖胖的”、“乖乖的”、“漂亮的”等,這些詞不僅包含著大人對幼兒的喜愛,也會使幼兒以“聽”的方式來辨別簡單的語言和增強幼兒對語言的興趣。endprint
幼兒在一開始接觸語言時,有一定的專指性,舉個例子來講,當家長教會幼兒認識桌子的時候,幼兒只以為專指的那個才是桌子,其他的都不是。這只是在初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也在不斷增長。但在語言學習初期,語感訓練的材料應適應幼兒的認知,即有一定的專指性和典型性,這樣,幼兒在接受修辭時就會容易一些,從而提高語感訓練的水平。
然后對于幼兒的訓練,就應該是整體性的訓練了,這就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感官刺激,使幼兒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并在幼兒可以熟練運用修辭表達自己情感的情況下適當加之書面表達的培訓。
五、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設計專門的修辭體驗活動
(一)對文學作品進行模擬
這里的模擬可以解釋為兩個方面的模擬,即模擬文學作品中的情景和模仿文學作品中的修辭手法。
幼兒文學作品都是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和游戲氣息的,所以,幼兒可以通過自己扮演里面的角色來體驗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修辭,這樣,既逼真地把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事物表達了出來,又渲染了氣氛,增強了其藝術效果。
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讓幼兒模仿文學作品中的修辭手法,然后讓他們運用學到的修辭去寫自己想象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幼兒內心很有成就感,而且教師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就教會了幼兒使用修辭手法。這在幼兒修辭體驗活動中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二)使真實的事物與虛幻的事物相通
優(yōu)秀的幼兒文學作品善于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以純真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這樣可以讓幼兒將他們自己眼中的現(xiàn)實和他們自己的想象相溝通,在藝術的大海中縱橫馳騁。修辭手法里面尤其是比喻和擬人這兩個修辭手法,將幼兒奇特的想象和純真爛漫的愿望與多姿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使幼兒眼中的世界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了出來,既讓人感嘆,又讓人感覺在情理之中。
幼兒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熟悉的事物,例如在看到月亮時,就會聯(lián)想到鐮刀;聽到銀河時,就會想到自己看到的河并可能想到小船,以及坐小船去“銀河”等虛幻的情景。
對于幼兒而言,文學性再高一點的作品,可能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使用了隱喻這種修辭手法的作品了,這種作品更能表示那種亦真亦幻的情境,因為它本身沒有類似“像”“似”之類的詞,所以可以將真實與幻想中的情節(jié)隨時轉換。
(三)合理使用“夸張”這一修辭手法
要使得世界萬物在幼兒的幻想中變形,就離不開“夸張”這一修辭手法??鋸埦褪枪室馇以诤侠淼某潭确秶鷥瓤浯笫挛锏奶攸c,這樣也就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夸張是浪漫主義文學常用的手段,例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fā)三千丈”等,具有很強的視角沖擊感。而在幼兒文學中,也不乏夸張的“身影”。比如童話故事中的“魔杖”,在我們看來是荒誕的,可在幼兒看來卻是真實可及的,這也就是幼兒幻想的結果。這對幼兒是有很積極的影響的,幼兒可以通過這個,了解到修辭真正的美學價值。
六、結語
不管是幼兒在“聽賞”過程中還是在讀文章的過程中,都會將自己的想象附著于聽到的或看到的故事上,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修辭不僅是一種語言技巧,還是幼兒連接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橋梁”。而幼兒時期又正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所以在此期間,教師要將修辭方法在幼兒“聽賞”的過程中貫穿進去。這樣,才能讓幼兒以更加充足的語文貯備,迎接今后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方衛(wèi)平.“超文本”的文學——論幼兒文學的綜合性特征[J].幼兒教育,2012(15):1-3.
[2]鐘硯濤.文學修辭的概念衍生——民族圖“形”到產(chǎn)品造“型”的思維方式[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1).
[3]蘆金亮.體育新聞標題中的文學修辭手法探析——以《中國體育報》亞運特刊為例[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4]樸曉琳.品味童趣、激發(fā)美感、引起共鳴——通過兒童文學鑒賞活動促進幼師生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2).
[5]潘洋.幼兒園教師的幼兒文學素養(yǎng)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6]任繼敏.幼兒文學審美能力培養(yǎng)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