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越來越重視化學實驗的考查。從2014年江蘇高考化學試題來看,在選擇題中專門考查實驗的有兩道題,在其他試題中還有多題涉及到實驗的考查;在非選擇題中有一題是專門考查化學實驗(如果包括最后一題選做題的實驗題,則考查實驗的有兩道題),在其他的如工業(yè)流程題等中也有部分考查實驗內容。綜合分析這些試題我們可以發(fā)現,對實驗的考查分為選擇題考查和非選擇題考查,其中選擇題考查主要還是對實驗基礎知識的考查,而在非選擇題中對實驗的考查不僅注重了實驗能力特別是分析和綜合能力的考查,同樣也突出了對實驗基本操作、實驗現象的描述等基礎知識的考查。本文就以江蘇高考中的兩道實驗題來看化學實驗的考查,并探究高三化學實驗的復習方法。
一、高考真題解析及命題分析
1.(2014年江蘇高考第5題)下列裝置應用于實驗室制氯氣并回收氯化錳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取氯氣
B.用裝置乙除去氯氣中的少量氯化氫
C.用裝置丙分離二氧化錳和氯化錳溶液
D.用裝置丁蒸干氯化錳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A選項中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制備氯氣時必須是在加熱條件下才能進行,A不正確;B選項中用洗氣的方法除去氣體中的雜質氣體時,應“長管進短管出”,B中通入氣體的方向不正確,B不正確;C選項中是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固體與溶液,C正確;D選項中從氯化錳溶液中獲取晶體時,不能直接加熱蒸發(fā),因為氯化錳在加熱過程中會發(fā)生水解,應在酸性條件下將其蒸發(fā),D不正確。
答案:C。
2.(2014年江蘇高考第13題)在探究新制飽和氯水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水的顏色呈淺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顏色變成棕黃色,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
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著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平衡,所以可得氯水中的成分有氯氣分子、氯離子、氫離子、次氯酸分子、次氯酸根離子以及水電離出來的極少量的氫氧根離子。通過實驗方法可以將溶液中的粒子鑒別出來。如A選項中的氯氣是黃氯色氣體,所以從氯水的顏色可以判斷氯氣分子的存在、B選項中的硝酸銀和稀硝酸是檢驗氯離子存在的方法、C選項中用碳酸氫鈉與酸的反應檢驗溶液呈酸性,這些都是正確的檢驗物質或某種粒子存在的方法。而D選項中在檢驗溶液中存在次氯酸時的方法不正確,因為氯水的成分中既存在著強氧化性的次氯酸,但同時也存在著強氧化性的氯氣,它們都可以將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從而使溶液變成了棕黃色,D不正確。
答案:D。
二、探究高三化學實驗復習
由以上2014年江蘇高考化學試題中兩例實驗考查可以看出,高考中在選擇題型中對實驗的考查偏重于基礎實驗知識及基礎實驗知識的應用的考查。由真題出發(f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高考化學實驗的復習。
1.講實驗不如做實驗
心理學實驗證明,學習是一種過程的體驗,所以學生的參與度是學習的關鍵。中學階段是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度的重要階段,很多學生在不是很熟悉的環(huán)境中,更多的依賴于形象思維,所以在教學中要從理論的描述轉化為學生的參與。實驗教學中要能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如在介紹實驗儀器的使用,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的練習,這樣他們更容易記住各種儀器的特點、作用方法和使用注意點,其達到的效果絕不是老師在課堂講授所能達到的。同樣,一些簡單的、無危險的實驗也同樣可以在實驗室進行開放,讓每個學生有動手的機會,這樣既可以將化學中常見的化學實驗問題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利于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又可以使每個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一個提升,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2.強化基礎實驗知識
中學化學實驗在進入高中時就以實驗開篇,突出了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在教材中突出的化學實驗基礎知識有:
(1)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中學教材中的漏斗(包含小漏斗、長頸漏斗及分液漏斗等)、燒瓶(包含圓底燒瓶和蒸餾燒瓶等)、滴定管(包含酸式、堿式滴定管)、冷凝管、容量瓶,另外還有初中就要求掌握的玻璃棒、試管、燒杯、廣口瓶、溫度計、蒸發(fā)皿及坩堝等的使用方法。
(2)基本實驗方法:中學化學中的基本實驗方法包含了物質的鑒別與提純(包含蒸發(fā)結晶、過濾、蒸餾、萃取分液等)、常見粒子的檢驗(包含陽離子有H+、NH+4、Na+、K+、Fe2+、Fe3+等;陰離子有OH-、CO2-3、SO2-4、Cl-、I-等)、常見溶液的配制(如一定體積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等)、滴定操作等。
(3)中學化學中的常物質的制備:氯氣、氨氣、鈉、鋁、乙烯、乙酸乙酯等物質的制備、提純、收集及性質的檢驗等。
(4)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常見物質工業(yè)制備:掌握教材中關于鋁的制備、鐵的冶煉、硫酸及硝酸的工業(yè)制備等。在這些工業(yè)生產中,我們要從工業(yè)流程、實驗原理和反應、主要設備、尾氣處理等角度理解工業(yè)生產。
3.強化訓練,提高綜合能力
我們對每種儀器的使用、每個實驗方法的掌握都最終要轉化成一種問題解決的能力。
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知識的同時,還要通過一定的訓練,將知識轉化成問題解決的能力,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通常在描述醋酸時,總是說他是一種易揮發(fā)的液體,熔點低(熔點約為16.8℃)。對于學生來說如果僅是從知識的角度讓他們牢牢記住,可能很多學生都是從表面上記住了這些信息,但實際上卻并未真正的理解,更談不上應用了。在高考中曾經考過這樣一道簡單的實驗方法題:“在寒冷的冬天,如何取用試劑瓶中的冰醋酸”。就這樣一道看似簡單的實驗題,當年的得分率卻很低。學生的答案主要有兩點,一是用鑷子取,在實驗室中保存醋酸都是用的細口瓶,用鑷子取是不可行的;二是答加熱,在實驗室中加熱一般都是默認為用酒精燈加熱,而試劑瓶是不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所以答加熱也是不正確的??紤]了這兩個方面,我們就很快得到正確的答案是用水浴加熱(或者用熱毛巾捂也可以)。再如過濾操作,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記憶深刻,可是當高考考了“請你描述如果洗滌剛過濾得到的濾渣”時,有些學生顯得茫然,不知如何作答。其問題的根源在于在高三化學實驗的復習過程中總是關注學生有沒記住或是理解了基礎知識,而沒有關注到學生如何把知識轉化成為一種問題解決的能力。
因此在復習時,要將知識問題化,這樣不僅是在應用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更是將知識應用到了問題解決中去,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在實驗基礎知識中對氣體的收集、氣體的除雜、氣體的干燥都有了很好的掌握下??梢栽O計一個問題,來檢測或是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現有一個如圖1裝置所示,如果瓶中是空氣,現在要收集NH3、CH4、H2等氣體,則應從 處通入氣體圖1;如果在瓶中盛滿水,現要收集氣體,應從 通入氣體,舉三種可用此法收集的氣體 ,如果是用來量氣,則此時通入氣體應從 通入氣體;如果在瓶中盛有濃硫酸,來用于干燥CO、HCl等氣體,則應從 通入氣體等等的問題。
通過這樣的知識問題化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基礎實驗知識,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收稿日期: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