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李文輝 侯志燕 王進軍
(①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030024;②廊坊市北方天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065000)
工程中有大量液粒兩相流應用問題,對于管道輸運,水電站等出現液粒兩相流流動現象中的管壁和水輪機,許多學者都致力于防止這些金屬部件的沖蝕磨損的研究,對其做了大量理論和實驗研究。機械生產過程中,許多工件內孔需要去除毛刺,對內孔表面進行光整,提高表面質量,傳統(tǒng)的人工打磨等加工方法不能使內孔表面質量均勻,而且效率較低,加工范圍比較局限。根據工件的光整加工機理[1],利用金屬部件在液粒兩相流中沖蝕磨損作用,對防止金屬部件腐蝕理論進行反向應用,利用液粒兩相流理論光整加工工件內孔,去除毛刺,提高其表面質量。
金屬在攜帶固體顆粒的流體中有相對速度存在時,金屬表面會受到沖刷磨損作用,工程中出現的金屬部件在受液粒兩相流沖刷磨損的過程,往往是不穩(wěn)定、不均勻的,出現金屬部件表面磨損程度不一致現象,同時參照槳葉式攪拌機作用機理[2],設計了一種小型光整加工裝置,裝置結構簡圖如圖1 所示,主要部件為:流體箱、葉輪、電動機等輔助裝置。
工件置于流體箱內,調整位置使葉輪處于工件內孔中心處。流體箱(工件是盲孔則不需要)利用連通器原理,主要作用是保持工件內混合流體相不會流出。葉輪的葉片與垂直于葉輪軸線平面間夾角大約為20°,如圖1b 所示,這一特殊結構使得葉輪在旋轉時,工件內孔的液粒混合液在旋轉過程中能夠沿著工件內孔向上攀爬一定距離,整個截面形狀類似開口向上的拋物線,如圖2 所示,葉輪靜止時,流體混合相中固體顆粒沉積在容器底壁,葉輪在電動機的帶動下高速旋轉,此時由于葉輪的特殊曲面結構,將流體箱內預先配制好的液粒混合液攪拌均勻,并帶動其旋轉,形成了強制液粒兩相流湍流流動,液粒兩相流體在流體箱內以葉輪軸為中心高速旋轉,流體中的固相顆粒在液相的帶動下緊貼工件內壁做圓周運動,對放置在流體箱的工件內壁進行沖擊,劃擦磨削等作用下進行光整加工。同時電動機可以帶動葉輪在工件軸向進行進給,對工件內孔不同位置進行光整加工,該進給輔助塊的作用就是隨著電動機的移動限制磨具的運動,改變加工位置。
流場中固體顆粒的濃度較小,連續(xù)相的流體速度較大,并且連續(xù)相和離散相之間具有較大的密度差,因此,固體顆粒受到的繞流阻力、附加質量力、流場的壓力梯度引發(fā)的附加力、Basset(巴塞特)力、Saffman(滑移剪切)升力和Magnus(旋轉)升力等作用力一并不予考慮,所有相間力中,拽力相對最重要[3]。此外,固體顆粒做圓周運動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會對壁面產生壓力作用,使固體顆粒緊貼工件內壁運動。
流體區(qū)域中任意處流體固相顆粒速度方向都是沿著該點所在圓周切線方向,工件內孔表面是不光滑的,有凹凸不平的毛刺結構,如圖3 所示,流體沖擊工件表面的沖擊角度的改變是由凸起高度和凸起面形成夾角α 來實現的。流體中固相顆粒沖向工件表面時,其速度可以分解成沿工件表面方向VS和垂直于工件表面方向VH,固相顆粒對工件表面的沖擊作用分為兩種,沿工件表面的速度分量對工件表面主要起切削劃擦作用,垂直工件表面速度分量主要起撞擊作用,這兩種作用效果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沿工件表面的劃擦切削作用使工件表面產生微觀溝槽,顆粒以垂直工件表面的速度時,沖向表面的凸起棱角結構,在大量固相顆粒作用下,工件表面棱角凸起結構發(fā)生疲勞破壞而從工件表面脫落。
用FLUENT(流體)軟件對流場運動進行模擬,葉輪是曲面結構,要建立完全與葉輪吻合的模型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根據起旋結構特征構建相似模型,并對流場區(qū)域及葉輪劃分網格,網格總數為123 443 個,選用標準k-ε 雙方程湍流模型。對于流場中葉輪的旋轉運動,應用多重參考系MRF(moving reference frame,運動參考系)方法來實現,壓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 linked equations,壓力關聯(lián)半隱方法)格式。
模擬計算流場中流動情形,模型中圓柱外壁即為實際加工中工件內壁,因此選擇模型的外壁面作為考察對象,在外壁面截取一條與圓柱軸線平行的直線,得到該直線上軸向、切向、徑向速度分布情況,如圖5 所示。
圖5a 為沿管壁高度方向(由下到上)的軸向速度分布圖,可以看出軸向速度是先增大后減小的,在0.03 m高度左右達到最大值,此處恰好為葉輪的葉片曲面凹低處,這就解釋了葉輪旋轉時,工件孔內流體為何成開口向上的拋物線狀。圖5b 則為徑向速度分布圖,徑向速度對于加工是有利的,徑向速度大流體能夠將磨料顆粒緊壓向工件內壁,使磨料顆粒對內壁的作用力較大,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在0.02 ~0.03 m 高度位置處徑向速度達到最大值。圖5c 是切向速度分布,整體看切向速度也是比較均勻的,在0.03 m 高度位置處有最大值。流體相在運動過程中會帶動固相顆粒,使二者的速度大致相同,該速度直接反映磨料顆粒與工件孔壁的相互作用強弱,在3個方向速度疊加下,反映了磨粒最終運動狀態(tài)。
液粒兩相流體直接由液體介質和固相顆?;旌隙?,液相選擇水,并在水中加入研磨液,研磨液的功效就是軟化水質,活化、軟化工件表面,可以提高工件表面材料沖蝕磨損速率。液粒兩相流體中固相顆粒的物理性質也是影響工件表面沖蝕磨損速率的關鍵因數。文獻[4]中指出,固相顆粒硬度越高、顆粒粒度越大,沖蝕磨損越嚴重,同時顆粒濃度越大,在相同時間內會有更多的固相顆粒沖擊工件表面,提高沖蝕磨損速率;但是固相顆粒濃度過大會導致顆粒之間相互影響所引起的屏蔽效應使沖蝕磨損速率反而降低。此外,帶有棱角顆粒與球狀顆粒相比,具有尖銳鋒利的表面,對工件表面能夠產生較強的劃擦犁削作用;顆粒質量較小時,其對工件內壁的作用力也小,沖蝕磨損的效率較低,但帶棱角顆粒尺寸較大時,對工件表面劇烈碰撞,加工質量嚴重不均勻。綜上考慮,實驗中固相顆粒選用球狀顆粒。
實驗初始階段采用了一段無機玻璃管,便于觀察磨粒的運動狀態(tài),分別加入棱柱狀和球狀磨粒,發(fā)現在葉輪附近磨料運動比其他位置要劇烈,這一點驗證仿真的正確性。棱柱狀磨粒翻滾,對管壁進行不均勻劃擦碰撞,而球狀磨粒運動完全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實驗接著對內徑Φ130 mm、長度為200 mm 的45 鋼管加工,電動機轉速1 000 r/min,工件內孔表面初始粗糙度Ra值10.001 μm,采用粒徑為4 mm 的球狀氧化鋁顆粒作為磨料,經過20 min,使用TR200 便攜式粗糙度儀測得加工部分的粗糙度值為2.173 μm,加工效果顯著,表面質量較好的區(qū)域成環(huán)帶狀,與模擬仿真結果一致。為進一步探究該光整工藝的合理性,在工件圓周方向上選取5 個位置作為加工質量檢測點,實驗每隔5min 測量一次,得到粗糙度值變化趨勢如圖6 所示。監(jiān)測點1 ~5 的初始粗糙度值分別是:8. 829、8.724、8.551、8.168 和8.661 μm,經過5 min 的光整加工,粗糙度大幅度下降至5.003 μm,此后隨著加工時間不斷增加,表面粗糙度值不斷下降,到25 min 時,下降比較緩慢,達到1.742 μm,繼續(xù)降低粗糙度值只能更換粒徑較小的磨料。
通過理論分析和模擬仿真對該工藝進行探究,實驗結果則表明該工藝方法是可行的,該工藝能在加工過程中清洗工件表面,防止磨屑嵌入工件表面,加工后工件表面質量較好;同時成本低廉,具有實踐參考價值。對于電機轉速,磨料量等影響加工質量的因素將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繼續(xù)探究。
[1]楊勝強,李文輝,陳紅玲,等. 表面光整加工理論與新技術[M].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
[2]李新明.漿化攪拌槽的液粒兩相流及葉輪磨損特性的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12:7 -28.
[3]張繼軍,曹會敏,張少峰.彎管中液固兩相流固粒對壁面磨損的數值模擬[J].石油和化工設備,2008(1):4 -8.
[4]丁一剛,王慧龍,郭興蓬.金屬在液粒兩相流中的沖刷腐蝕[J].材料保護,2001,34(11):16 -18.
[5]偶國富,葉健,章利特.一種旋轉式液粒兩相流沖蝕磨損試驗裝置的研制[J].中國機械工程,2013,24(13):1705 -1708.
[6]王春林,呂亞云,史亞婷.槳葉式攪拌槽內部流場數值模擬及PIV 試驗[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0,28 (4):335 -339.
[7]Wu J,Graham L,Lester D,et a1.An effective modeling tool for studying erosion[J]. Wear,2011,270(9 -10):598 -605.
[8]Avery H S.Classification and precision of abrasion test[C].Wear of Materials.New York ASMF,1977:148 -157.
[9]于勇,張俊明,姜連田. FLUENT 入門與進階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10]李進良,李承曦,胡仁喜. FLUENT6.3 流場仿真[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11]代真,段志祥,沈士月.流體力學因素對液固兩相流沖刷腐蝕的影響[J].石油化工設備,2006,35(6):4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