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莊浪縣趙墩小學744603)
從“案例”中談小組合作學習
李高偉
(甘肅省莊浪縣趙墩小學744603)
新課程改革以來,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文本與教師、學生間的距離近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動起來了,課堂也活了。取得這些可喜的成績之后,我們還不難看出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熱鬧”背后的放任,隨意與“急功近利”。不少教師的“創(chuàng)新”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表現(xiàn)出一定的膚淺與浮躁,這都是課程改革的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個方面: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被課堂教學大量運用,做到了生生參與,小組互動,同學之間競爭合作,課堂呈現(xiàn)了創(chuàng)新,這樣的課堂給人以享受和啟迪。但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盲目追風,片面追求形式,有的教師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讓優(yōu)等生匯報,讓課堂順順當當,違背了面向全體的原則。
案例一:
我聽過一位年輕教師講解《瑞雪》的第一課時是這樣進行的:
1.學生匯報課前積累的描寫雪的詞語,句子和文章,引入課題。
2.圍繞課題質疑:什么叫瑞雪?為什么把這場雪叫瑞雪?
3.學生自學,初讀課文。邊讀邊想:每一段主要講什么?你喜歡哪一段?
4.匯報交流,第一自然段主要寫雪大,第二自然段主要寫景美,第三自然段寫人樂。
5.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分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三個自然段中的一個段落。(本文共有三個自然段,教者的意圖是讓學生分成三組,每一組或者采用畫圖畫,或采用討論,或者采用朗讀的形式學習其中一個自然段,經過將近五分鐘的選擇座位后,學生終于按教師的意圖分成三組,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結果學生用了將近十五分鐘的時間,才完成了小組合作學習。三個小組的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畫畫這一學習方式,而且也沒有合作,各畫自己的畫。)
6.學生匯報小組合作成果,師生逐一研讀課文。
7.總結課文,現(xiàn)在你能說說為什么把這場雪稱為瑞雪嗎?
8.出示優(yōu)美的雪景圖,教師配樂朗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9.作業(yè):下面幾題請你選擇你最愛的一題,做一做。
(1)背誦課文;(2)讀課文,畫一幅畫,配首小詩;(3)搜集關于雪的詞句,文章進行交流。
從以上案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瑞雪》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詞匯豐富的課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詞句,通過朗讀去體會文章是如何寫“雪大”,又是如何反映出“景美”“人歡”的,而不應該用分小組畫畫的形式去“合作,自主,探究”。
《瑞雪》是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對于過渡時期的學生,教師不僅要考慮到字詞的教學,而且要注重段的訓練。這篇課文詞語優(yōu)美,有相當一部分詞語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予以注意。另外,第一自然段按“時間順序”的構段方式,也是學習的重點。教師為了體現(xiàn)課堂的完整性,只用一課時就講完了,大有匆匆走過場之感。
案例二:
師:請小朋友兩人合作學習,一個扮演小鳥,一個扮演青蛙,爭論天到底有多大。老師先給你們一分鐘時間,開始吧?。ɡ蠋熣f完,站在講臺上觀望)
(學生先各自準備,然后開始爭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去,在學生中走動)
小鳥:我在天上飛了100多里,飛得嘴都干了,難道你們不相信我嗎?
青蛙:鬼才相信你呢!反正我知道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鳥:你怎么這么笨?。〔幌嘈拍闾鼍诳纯?。(此時,教師停在學生中間繼續(xù)觀望,未發(fā)現(xiàn)不良苗頭)
青蛙:你才笨呢!我不跟你多費口舌了。
小鳥:我也懶得理你。(兩人已互不理睬,教師卻還未發(fā)現(xiàn))
我們從這個案例中發(fā)現(xiàn),實際教學之中,合作學習成了課堂教學的點綴,動輒就合作,合作次數(shù)也較多,只注重形式,忽視了課堂的實質。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成了旁觀者,放任學生無的放矢,使交流的內容開放無序,合作過程混亂,質量無法保證,活動流于形式。合作的目標不明確,一些沒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放在小組合作思考上,合作教學成了課堂教學的調味劑。
對此我提出以下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的運用要從教材的重難點處入手,只有科學地選中合作學習的切入點,處理好“傷十指與斷一指”的關系,才能突出重點,強化活動效果。以點帶面、突出重點才是合作學習的最佳途徑。
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有以下幾點:(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力所不能及的問題時需要合作;(2)學生在交流探究過程中有多種認識和看法不一致時需要合作學習;(3)在學習過程中感悟語言文字規(guī)律或人文內涵時觀點、情感出現(xiàn)了偏差,這時運用合作學習來解決。
教師要充分當好角色,處理好訓練的順序:(1)先給學生以明確的分工,使之有明確的任務和探究對象,然后再進行合作學習;(2)要求學生根據(jù)各自的任務進行自學,必須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參與集體交流匯報,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學生的小組合作非常需要教師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教師既要做小組成員,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又要做引導者,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進一步開展全班交流做準備。如果教師在備課中合理安排了小組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就一定要清楚自己此時的任務,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交流。
(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