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八道河總校066500)
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袁瑞雪(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八道河總校066500)
現(xiàn)代社會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的人。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式教學已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認真學習新課改,研究教育新形勢,要緊跟教育發(fā)展的步伐,為學生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在探究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F(xiàn)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激起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動機,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學生才能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行為,其思維最活躍、注意力最集中,這樣的認知活動才能成功,才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要改變以往枯燥而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努力為學生打造愉悅而輕松的教學氛圍。
1.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處于被管理的被動地位,師生之間關系的不對等,直接造成了教學的緊張與對立,學生消極情緒滋生,無法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學生只是在機械而被動地接收信息,沒有經過思考與內化的知識只能處于膚淺層次,更不要說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樣當學生意識到自身被尊重與被認可,意識到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自然有效緩解學生的消極對抗情緒,使學生對認知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放下身份,從高高在上的講臺走下來,俯下身來,成為與學生平等中的首席,不是強制學生,而是帶領學生一起來參與教學,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積極互動。這樣的教學更加輕松自由,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欲。
2.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單純的智力活動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激情與動力。成功的教學不僅包含著知識的互動,還是師生之間進行有效情感溝通與互動的過程??梢哉f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為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積極的情感與情緒來教育與感染學生,這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學中教師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個贊賞的眼神,都可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換來學生對教師的積極情感,自然也會將這種積極的情感轉移到學科的學習上來。這樣更加利于營造愉悅而寬松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帶著愉悅而輕松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學會運用提問藝術,以富有探索性與啟發(fā)性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1.問題要有梯度性。學生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學習中表現(xiàn)為不同的認知水平與層次,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提出統(tǒng)一的問題,勢必會造成優(yōu)生“吃不飽”,而差生“消化不了”的尷尬局面,課堂只能成為部分學生的專屬,而將大部分學生排除在教學之外。為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層次性,提出富有梯度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促進各層次學生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2.問題要具開放性。封閉性的問題只能束縛學生的思想,限定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要設計富有開放性的問題,即沒有標準的答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以教材教參為標準的固定思維與模式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發(fā)揮個性、展現(xiàn)特長,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來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與技能,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問題要有啟發(fā)性。正所謂“不憤不悱,不啟不發(fā)”。提問并不是無目的,而在于激趣、啟思、導行,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問題本身的探索性與啟發(fā)性。要問在關鍵處、問得恰到好處,要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效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只是想當然,而是要切實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出發(fā)點,這樣所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更具啟發(fā)性與探索性,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只是對知識的運用,是一種手段,而提出問題則是對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這是一種方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提問,這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滿足于學生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見解。
1.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與精神。不要讓學生迷信書本、迷信教師,以這些來限定學生的思想與思維,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要引導學生勇敢地挑戰(zhàn)教師、挑戰(zhàn)教材,勇于質疑,敢于提問,能夠產生更多獨特見解與感受。當學生無疑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以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有疑處卻要無疑。
2.引導學生發(fā)言。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心有困惑,但是沒有發(fā)表的時間與空間,而將學生的問題意識湮沒。學生心有困惑沒有發(fā)表出來,沒有經過交流與討論,同樣也是失敗的。為此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質疑,還要引導學生發(fā)言。讓學生將思維的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教師要抓住重要的契機,來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這樣的教學才能處于不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才能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同時又學會方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現(xiàn)代教學的重要目標。這是一個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作,并不是短期就可以見成效的,不是一個外加的過程,而是不斷內化的過程。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興趣入手,以提問為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增強學生問題意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