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734500)
高中學生評估歷史習題的方法及意義
史登偉(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734500)
高考歷史復習中高效利用參考資料,并合理利用參考答案進行有效的評估,是提升學生成績的有效途徑。
高中學生評估歷史習題方法和意義
高考復習離不開參考書的指導。習題參考答案是參考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參考答案,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突出問題。用得好如虎添翼,用不好則是前進的絆腳石。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給予程度不同的學生以更廣闊的自我發(fā)展空間,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參考答案做好習題的評估。
學生做完一道歷史試題往往只是簡單地對照參考答案,看看正確與否,而不對不足之處作深究,甚至參考答案存在問題也奉為教條不敢妄加非議。這已失去了利用參考答案的意義。具體來說,有效地利用參考答案做好對解題效果的評估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評估審題能力
結合參考答案首先要評估審題能力。審題能力的評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審清試題有幾問,特別是要挖掘出隱性問題。其次要分清問題的類型。一般有比較式問題、分析式問題、概括式問題、評價式問題等。再次是要審清限定問題的條件有哪些,如時間、地點、人物、社會性質、基本事件背景等。對于一題多問既要注意其整體背景條件,又要注意具體問題的具體條件。最后是要找出關鍵詞,如要求能力的如概括、比較、分析、評價等,要求解答的如背景、原因、特點、影響、意義等。
(二)評估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般分析問題采用的方法有形式邏輯方法,如概括、抽象、歸納、分析、綜合、比較等。辯證思維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階段分析、因果分析、系統(tǒng)分析法等。教師應要求學生結合參考答案評估自己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否得當,并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比較式問題難在比較項的建立。事件的比較包括背景、原因、過程、結果、特點、影響、性質等;人物的比較項包括所處時代、所屬階級屬性、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這些是分析構成事件、人物的要素,可以得出綜合的結果。分析式問題主要分析原因、影響、意義等。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按性質,可分為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原因、對外關系、科技文化方面的原因等;按原因的產生方面,可分為內因外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按原因產生影響的程度,可分為主要次要原因、根本直接原因;按原因的時間順序,可分為歷史原因、近期原因。影響意義可從歷史現實的、局部整體的、積極消極的、近期長期的等方面分析。概括式問答題有分類概括(內容)、分段概括(時間)等。
對材料題的分析首先要讀懂材料,其次是要審清問題類型及限定條件,最后是結合相關材料及歷史背景用上面分析的方法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每道試題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分析的方法是一種也可能是多種,但一般都采用形式邏輯方法結合辯證思維方法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評估對教材識記、理解和應用的能力
在正確審題和應用上面的方法對習題進行分析后,可利用材料和相關知識,組織符合問題要求的答案知識系統(tǒng)。而這一知識系統(tǒng)的構建依賴于學生自己對教材及相關知識的識記、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評估,學生可從下面幾個方面查漏補缺。如記憶能力:人物要知道其身份和時代,主要活動和業(yè)績;事件要把握時間、背景、性質、職能、影響;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把握其時間、背景、內容沿革變化影響;文化成果則把握其產生年代、創(chuàng)造者、內容和價值。上述方面構成歷史學科的主要知識內容,它們相互影響,密切聯系,必須準確記憶。
歷史學科的理解能力是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對歷史現象、歷史規(guī)律以及歷史理論方法基本內容的概括性、本質性和特征性認識;對歷史表象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已有的結論性的理性認識轉化為自己的理性認識,并掌握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關系的聯系性,達到能夠應用理解的知識觀點分析解決歷史實際問題的目的。歷史學科一般的理解能力包括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對歷史結論的理解、對歷史階段特征的理解、對歷史發(fā)展線索的理解、對基本歷史進程的理解、對基本歷史理論和基本歷史分析方法的理解、對材料的理解、對圖表的解讀等。綜合能力測試的歷史學科理解能力包括學科內綜合能力和跨學科綜合能力。
歷史學科的應用能力,是指人們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場上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構建和闡釋歷史事實的能力。歷史認識者主體思想的廣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歷史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對于文綜測試,則要緊密聯系以下幾個領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知識、經濟學知識、政治學、法律學、軍事學、文化學、地理學等。高中生要盡可能對這些知識做到全面了解,重點理解,突出關鍵。
(四)評估行文能力
學生在答題時需做到答案結構要有邏輯,概述事實要全面,語言表達要準確,文字書寫要整潔。邏輯性即行文做到要點化、序號化和段落化,層次清楚,線索分明,要點明確,注重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全面性就是要語言精練,概括全面,抓住本質的東西合理進行分析概括,不要空話連篇、套話成堆,切忌借題發(fā)揮、節(jié)外生枝。準確性是指文字準確、條理清楚。文字準確是指觀點正確、史實正確,盡量用歷史學科語言作答。條理清楚是指行文時或按時間順序、或按方位次序、或按內容屬性、或按比較項目等,有規(guī)律、有順序地作答。書寫整潔性是指文面整潔、干凈、文字工整。
(五)評估分數
分數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映,也是高校錄取的依據,因此要依據參考答案評估分數。首先是根據問題細化得分點,評估得分。其次,通過評分過程進一步對解題過程中答題知識結構的認知進行反思,提高解題能力。最后是樹立正確的分數意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學生對解答的習題認真評估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認、再現。而且,學生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審視,就為以后學習提供了準確目標和指導思想。這也對備考加強針對性、提高時效性、提升應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張舒予主編.現代教育技術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