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文 劉天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0028-01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些老師對課后的總結往往不夠重視,或重視得不夠,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一課的開頭要精彩,能迅速激發(fā)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的興趣;一課的結束亦要精要,能引導學生查漏補缺,承前啟后,溫故而知新。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總結了以下幾種課后的總結方法:
討論歸納法。即老師通過讓學生們充分自由的發(fā)揮,引導他們對所講到的或未講到的知識進行討論、歸納,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識記和運用。如:在上《荔枝》這課后,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下去討論:(1)課文表達的是對母親懷念的感情,為什么不用“懷念母親”做題,而是用“荔枝”呢?(2)這樣的結尾好在哪里?學生們分組討論后歸納——作者圍繞荔枝寫了幾件小事,于細微處反映了母親對兒孫深厚的愛,表達了作者深切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教師適時給予了補充,對他們所激發(fā)的新觀點、新看法,給予了充分肯定。把同學們歸納起來的精華部分,以知識的形式板書在黑板上,讓同學們的思維更加清晰化、條理化和結構化。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并初步培養(yǎng)了他們研究創(chuàng)新的能力。
2.訓練鞏固法。在一課結束的時候,老師根據該課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給學生留幾道題,趁熱打鐵,加深他們的記憶,使同學們得到訓練和鞏固。如:我在上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后出了這樣兩問題:(1)詩人“喜于狂”的原因是什么?表現是什么?(2)寫出詩人還鄉(xiāng)路線。運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出題少而精,勿泛泛而出。
3.聯系現實的方法。即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現實中的一些事或物有機地聯系起來。如我在上完《只有一個地球》后作了這樣的總結:學習了這課我們知道了地球小而易破碎,地球與人同在,請大家走出校門,看一看哪些行為是在破壞地球,請你們加以制止和勸說!第二天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有抽取地下水,使地表下降,導致我們全組的人缺水;有用“電貓”捕獵,使物種滅絕;有伐木,森林遭受破壞的,等等。這不但利于同學們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還讓學生們認識、了解了社會,提高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用于指導社會實踐,運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
4.運用電教手段。這種方法主要對有條件的學校而言。在一課結束的時候,播放與之相配套的錄像、錄音和投影,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知、了解。我在上完《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后,使用配樂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聽錄音的同時展開想象,學生聽這如詩一般美的語言,想象夢一般的畫面,學生仿佛聞到了來到了遙遠的小興安嶺,看到了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音樂美,為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奠定了基礎。
課后恰到好處的收結,一般能使文章主旨更為明確,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濃縮和提高,潛意識中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育;還便于同學們對新知識加深鞏固,便于他們對前面知識的繼承和對后面知識的啟迪,利于他們的拓展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技能的培養(yǎng)。一講一收,一收一進,把知識既分割又聯系地教給學生,使學生不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是有了提高和突破,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