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
翻轉課堂是當前比較流行和實用的課堂形式,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和實例也是非常的多。翻轉課堂實施效果如何,關鍵不在課上,而是課前的設計和準備,這個準備不僅包括教師的準備,還包括了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就如何做好課前準備,促進問題提前生成,為課上解決問題提供依據(jù)做一些探討。
一、方法指導與具體要求相結合
對于學生學習方法引導應該由兩部分組成,即指導和要求。指導是指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有積極意義的建議,但是不容易以實物呈現(xiàn),難以檢查。要求是指為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建議,而且能以文字等形式呈現(xiàn),能及時檢查與反饋。
在引導學生預習當中,一方面要在閱讀、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索資料等方面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但另一方面,還要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閱讀哪一部分、參考哪些資料、解決哪些問題、達到怎樣的效果等,提出明確和科學可行的要求。這樣學生對預習什么,目標是什么,怎么達成目標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預習,才能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為科學準確地制定教學計劃提供參考。
二、課前預習設計的開放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既然課前預習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那么在課前預習的設計中,就要避免閉門造車,應該探索開放性的備課模式。在課前預習的設計中,不拘泥于課本,積極吸收各類學術成果,開發(fā)適合的參考資料;備課中不是以教師個人為中心,打破“備課是教師的事”的思維局限,在設計之初就與學生多交流,探索師生共同備課的新模式。
同時,教師還應該和學生一起積極摸索多樣化的預習設計,避免每節(jié)課、每預習都是千篇一律的填空、問答、文字等。課前預習設計形式上可以多樣,有問答題、材料分析、自主命題、小論文等文字形式,也可是圖片收集、資料征集、人物訪問等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還可以是短劇展示、電影評析等等語言表達??傊?,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有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才會真實反映認知水平和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三、課前生成問題的積極反饋和及時反饋
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互動得越充分學習的效果就會越顯著,所以當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生成了問題之后,必須要積極、及時地給予反饋,這樣會形成有效的互動,既能給教師提供更多的信息,又能讓學習最大程度受益,并且保持持續(xù)互動的興趣。
當然,課前預習生成的問題不一定都是優(yōu)質(zhì)的,可能很淺顯,可能是偏離教學主題的,甚至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教師可以將各種問題分類處理,優(yōu)質(zhì)的可以用在課上教學,膚淺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解決,偏離教學主題的可以在鼓勵思考的同時,給予相應資料或指導,幫助完成,對于錯誤問題也不要置之不理,要誠懇地支持錯誤,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幫助糾正。普遍的問題可以用在課上討論,個別的問題可以小范圍研究。
總之,只有對預習中的問題做出了積極和及時的反饋,才會真正實現(xiàn)了解學生和學期的目的,為課堂設計準備有針對性的素材,推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四、分層次布置預習任務
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一個動態(tài)的區(qū)域,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認知水平有發(fā)展,不同的人在同一時期認識水平也不可能是一致的。所以,當我們面對學生時,一定要時刻謹記,我們探求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和潛在認知水平永遠不會是一條直線。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前預習時,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有所收獲,就必須正視學生水平的差異。預習任務可以分為必做與選做兩部分,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xiàn)認知水平上的互補,分層次的任務布置能夠使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是課前生成的問題更加具有普遍性。
通過課前的充分準備,促進問題在課前提前生成,然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設計,并能通過有效辦法去引導課堂問題的積極生成,推動教學的高效性和參與性。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