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廣東省珠海市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廣東 珠海 519000)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各種不良因素的誘發(fā)和刺激作用下所引發(fā)的一種急性炎癥性神經(jīng)性皮膚?。?]。屬中醫(yī)“纏腰火丹”范疇[2]。主要癥狀為受侵犯神經(jīng)節(jié)發(fā)炎、壞死、神經(jīng)痛和相應節(jié)段成簇水皰出現(xiàn),疼痛年輕人較輕,中老年較重[3]。中醫(yī)認為帶狀皰疹因肝膽火盛及脾濕郁久,外感毒邪而發(fā)[4]。筆者用雙敗毒湯加減治療帶狀皰疹68例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68例,均為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觀察組男15例,女19例;年齡21~84歲,平均(45.2±12.6)歲;病程2~11周,平均(2.6±0.4)周。對照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22~82歲,平均(43.1±11.9)歲;病程2~12周,平均(2.6±0.5)周。兩組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西醫(yī)診斷根據(jù)《臨床皮膚病學》,中醫(yī)診斷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出現(xiàn)7天以上的皰疹,且疼痛程度VAS評分超過5分。無帶狀皰疹腦膜腦炎,眼、耳及內臟帶狀皰疹,泛發(fā)性帶狀皰疹,運動型麻痹等特殊類型帶狀皰疹。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均正常,心電圖、血常規(guī)檢查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
觀察組:治以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雙敗毒湯(銀翹敗毒湯、荊防敗毒散)加減方銀花15g,連翹10g,板藍根20g,黃芩10g,蟬蛻10g,荊芥10g,防風10g,柴胡10g,羌活10g,獨活10g,桔梗10g,前胡10g,甘草10g,枳殼10g,薄荷10g(后下),茯苓20g,川芎10g,蜈蚣2條,全蝎6g,丹參15g。肝膽火盛加龍膽草10g,便秘加虎杖10g,陰虛口干加生地20g,濕盛加薏苡仁30g、茵陳15g。每天1劑,水煎,藥沸后用溫火煎15~20min,倒出藥汁,再加水煎煮l5~20min。每日早晚分兩次服用,每次200mL,持續(xù)2周,若2周后仍未治愈繼續(xù)服用1周;若2周后基本痊愈但存在輕微疼痛且皰疹結痂,每日服藥1次、堅持1周。老年患者減少服藥次數(shù),且根據(jù)情況改為中成藥服用。
對照組:阿昔洛韋(齊魯制藥有限公司)0.2g、每日5次口服,維生素B1片20mg、每日3次口服,維生素B120.5mg、肌注。根據(jù)疼痛情況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江西南昌濟生制藥廠)75mg。
疼痛評價指標:①疼痛程度采用VAS評分法記錄[5],記錄范圍為0~100%,100%為完全緩解,0表示無緩解。疼痛緩解百分數(shù)=[(初次治療前VAS評分-末次治療后VAS評分)/初次治療前VAS評分]×100%;②疼痛持續(xù)時間(d)=疼痛完全消失時間-疼痛出現(xiàn)時間;③疼痛開始緩解時間(d)=疼痛恒定減輕超過30%的時間-疼痛出現(xiàn)時間。
皰疹評價指標:①脫痂時間(d)=痂皮完全脫落時間-初次起皰時間;②結痂時間(d)=水皰干涸結痂面積超過50%時間-初次起皰時間;③止皰時間(d)=水皰停止發(fā)生時間-初次起皰時間。
治愈:皮疹消退,疼痛消失,無臨床體征。好轉:皮疹存留少于70%,疼痛減輕明顯。未愈:皮疹存留超過70%,疼痛仍然存在。
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疼痛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療效比較()
表1 兩組疼痛療效比較()
疼痛緩解程度(%)觀察組 34 5.87±1.56 25.81±3.24 91.49±4.32對照組 34 4.17±1.02 21.56±2.89 80.48±5.60 t 5.32 5.71 9.08 P<0.05 <0.05 <0.05組別 n 疼痛開始緩解時間(d)疼痛持續(xù)時間(d)
兩組皰疹進展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皰疹進展情況比較(d)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治療帶狀皰疹應遵循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治療原則。雙敗毒湯為銀翹敗毒湯和荊防敗毒散合方加味而成,銀翹敗毒湯有銀花、連翹、板藍根、蟬蛻,荊防敗毒湯有荊芥、防風、柴胡、羌活、獨活、桔梗、前胡、甘草、枳殼、薄荷、茯苓、川芎,加用蜈蚣、全蝎、丹參活血解毒鎮(zhèn)痛,黃芩清熱解毒。全方祛風、清熱、除濕、解毒、鎮(zhèn)痛。
雙敗毒湯加減治療帶狀皰疹,能夠有效緩解疼痛,縮短止皰、結痂、脫痂時間,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1]楊麗杰. 中藥內外并舉治療帶狀皰疹41例[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5:13-14.
[2]吳潞明,鄭博文,鄒勇莉,等. 膦甲酸鈉治療中老年帶狀皰疹72例療效觀察[J]. 臨床皮膚科雜志,2011,40(1):54-55.
[3]賈春燕,杜欣,孫愛華,等. 氦氖激光聯(lián)合藥物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觀察[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1):1234-1235.
[4]黃有龍. 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帶狀皰疹32例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23):171-171.
[5]李雪薇,楊運寬,陳洪沛,等. 鋪棉灸法治療帶狀皰疹30例療效觀察[J]. 中醫(yī)雜志,2010,51(11):100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