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萍,李 翊,楊 光,王玲姝△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醫(yī)學的發(fā)展,腹部手術量也在不斷的增加。雖然手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患者的病痛,但術后胃腸功能紊亂也是一個世界關注的問題。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是由于手術、麻醉、長期禁食及臥床等導致術后出現(xiàn)腹脹腹痛、惡心嘔吐、排氣排便困難或腹瀉等胃腸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系列癥狀[1],是普通外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在胃腸以及膽道系統(tǒng)疾病手術后尤為常見[2]。它將延長住院時間,不僅加重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也浪費了醫(yī)療資源,更有可能引發(fā)營養(yǎng)障礙、傷口愈合不良、菌群失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3]。
針刺作為獨具特色的中醫(yī)外治療法,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有廣泛的適應性,操作方法簡便易行。足三里穴在調整胃腸功能方面有著公認的良好療效。因此,筆者通過招募我院婦科腹部手術患者實施針刺足三里治療,并與未實施針刺的手術患者進行對比,評價針刺足三里穴對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F(xiàn)報道如下。
全部60 例受試者來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月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由婦科醫(yī)生確診并實施手術治療。采用完全隨機對照的方法,借助隨機數(shù)字表生成60 個隨機數(shù)字,并放入不透光密封信封保存。將符合研究標準的受試者按照手術順序分配信封,隨機分入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 例。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治療組年齡(37.43 ±7.67)歲;對照組年齡(38.21 ±6.9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術后無排氣排便,無陣發(fā)性絞痛,無腹膜刺激征,腸鳴音減弱。
①年齡18 ~65 周歲住院患者;②具備手術條件且接受了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③術前腸胃功能正常,未長期服用胃腸動力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①惡性腫瘤患者;②自身存在嚴重影響胃腸動力的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減退,免疫缺陷,腸寄生蟲病,外傷致T5及以下骨折可能引起內臟運動神經(jīng)損傷者;③嚴重心、肺、腎、血液系統(tǒng)功能異常和精神病患者;④不配合治療方案的患者;⑤過去1 個月內曾服用過胃腸動力藥或做過針灸治療者;⑥孕婦或妊娠者。
①術后12 h 內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或有嚴重感染者;②術后采用其他促胃腸動力恢復的治療手段,如灌腸者;③不能堅持完成療程,自行退出研究者。
術后監(jiān)測生命體征,常規(guī)禁食和胃腸減壓,并抗感染和電解質補液治療。
基礎治療同對照組。除常規(guī)基礎治療外,術后2 h內選取足三里穴位針刺治療?;颊哐雠P位,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使用規(guī)格為0.25 mm ×40 mm 的天協(xié)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天協(xié)針灸針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刺入皮下1.2 寸,行平補平瀉手法,每次行針約2 min,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2 次,患者向科研護士報告排氣排便均已出現(xiàn)后停止治療。所有針刺治療均由一位從事臨床針灸工作5 年的針灸醫(yī)生完成。
主要結局指標:①術后首次排氣時間;②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次要結局指標:不良反應。
所有觀察指標由科研護士進行采集和記錄,并對統(tǒng)計人員設盲。
全部數(shù)據(jù)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計算均數(shù)±標準差(ˉx ±s),采用成組t 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全部60 例患者均完成試驗,無一剔除或脫落。60例婦科女性患者均行開腹手術,手術部位均在下腹部。其中13 例子宮切除術(包括次全子宮切除術和經(jīng)腹全子宮切除術),16 例輸卵管開窗術,31 例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類型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手術類型比較
3.3.1 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在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上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中治療組首次排氣時間小于48 h 的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提示針刺足三里穴對術后排氣有改善作用。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n 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排氣時間<48 h的患者(n)治療組 30 47.68 ±24.23* 13(43.33%)*對照組 30 65.70 ±22.53 2(6.67%)
3.3.2 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在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上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其中治療組首次排便時間小于72 h 的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提示針刺足三里穴對術后排便有改善作用。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術后首次排便時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n 首次排便時間(h)首次排便時間<72 h的患者(n)治療組 30 70.42 ± 24.17* 17(56.67%)*對照組 30 89.56 ±37. 34 8(26.67%)
3.3.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胃腸運動功能的恢復是平穩(wěn)渡過圍手術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術后全面康復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對接受常規(guī)腹部手術的婦科患者進行臨床觀察,采用最直觀的反映胃腸運動功能恢復的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為主要評價指標進行療效評價。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術后常規(guī)護理,對治療組的患者統(tǒng)一取穴,運用同樣的平補平瀉手法使患者得氣并留針。結果表明,針刺足三里具有良好的恢復胃腸運動功能的效果。
中醫(yī)認為,手術是人體為金刃所傷,直接損傷胃腸,失血傷津,破氣留瘀;術前和術后禁食,術后制動臥床,使得脾胃虛弱。脾氣虛則脾升不健,胃氣虛則胃降不和,脾胃升降失司,臟腑運化失調?!端貑枴の宀貏e論》曰:“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海而不藏”、“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六腑以通為用”。腑氣不通,則機體氣機阻滯,機體氣機不暢,因而導致腹脹、惡心等癥狀產(chǎn)生;更甚者,氣機郁滯導致無力攝血,血瘀于內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一般腹部手術術后腸梗阻發(fā)生率20%,腹腔粘連發(fā)生率高達90%,其中40%以上引起粘連性腸梗阻[5]。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的合穴和下合穴,可健脾胃、調氣血,為腹病第一要穴,居四總穴歌之首“肚腹三里留”。《靈樞》載:“腸中不便,取三里。”針刺足三里穴對腸胃運動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能治療一切腸胃病。有研究表明[6-7],足三里穴能增加迷走神經(jīng)的活性,使得迷走神經(jīng)的電傳導靈敏度增加,繼而對胃的電活動、胃排空、降低胃酸分泌以及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發(fā)生等多方面產(chǎn)生影響,進而達到治療胃腸功能紊亂的作用。
總之,針刺足三里穴操作簡單,且無不良反應,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1] 虎煥煥.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術后腹脹體會[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23):3057
[2] 劉輝,孫玉勤.我國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回顧與展望[J].護理學報,2008,15(5):15-17
[3] 陳志強.圍手術期術后胃腸功能障礙的辨證論治策略[C]//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手術期醫(yī)學專題研討會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圍手術期快速康復新進展培訓班廣東省中醫(yī)藥學會外科學會會議.廣州: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圍手術期專業(yè)委員會,2012:56
[4] 周晴晴.婦科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82
[5] El-Borolossy K. The potential constipating effect of tramaelolhydroclond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in compariscon to morphine[J].7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1993(7):22-27
[6] Liu JH,Yan J,Hu JM,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gastric myoelectric activity and substance P in the dorsal vagal complex of rats[J].NeurosciLett,2004,356(2):99
[7] Ouyang H,Yin JY,Wang ZS,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ccelerates gastric emptying in association with changes in vagal activity[J].Am J Physiol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2,282(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