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萬軍
教育的藝術在于振動學生的“心弦”
竇萬軍
教育的目的是啟發(fā)。要達到此目的,學生在受教育時必須心動。如何讓學生心動。教師必須和學生在心靈上要有交流、要能和諧共振。要達到共振,教師的教育頻率和學生的接受頻率一致才行。這樣,教育才能有效。
固有頻率;心弦;學情;教育頻率
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教授潘光旦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啟發(fā)。所謂啟發(fā)就是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lián)想而有所思考及領悟。如果對方?jīng)]有引起聯(lián)想而有所思考及領悟的話,那么,就教育沒有達到目的。當然,創(chuàng)新能力也無從談起。
對于弦樂器,大家知道,當相鄰琴弦調節(jié)到音高一致時,彈撥其中一根琴弦時,相鄰另一根琴弦通過空氣傳遞必然發(fā)生共振現(xiàn)象。這是因為兩弦的固有頻率相同,能量就發(fā)生了傳遞。在樂器校音時,常常應用該方法。同樣,學生心中也有一根“弦。”教師在教育、在傳遞知識時,相當于教師波動了自己的心弦,如果學生感到興趣時,學生的心弦必然與教師的心弦發(fā)送共振,那么教師的教育內容才能傳遞給學生。學生的心智才會健康成長,這種教育才能有效。否則,教育便是宣傳(抗戰(zhàn)時云南大學校長熊慶來提出的教育理念,后同意潘光旦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啟發(fā)。)宣傳成了灌輸-現(xiàn)代教育的詬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師的教育“弦”和學生的接受“弦”的固有頻率一致呢?做到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所謂學生的心弦即“固有頻率”,就是指學生的基礎知識、平時興趣愛好、偏好及厭學原因等,一句話,就是學生的學情,也就是學習基礎和情趣。教師只要對學生的學情有所了解,就能找出學生的興趣點、基礎點。也就是找出了學生的心弦的“固有頻率”。
要了解學生的學情,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和溝通。例如學生崇尚什么,喜好什么,熟悉什么。比如喜歡音樂,喜歡誰的音樂,為什么?比如課外喜歡讀些什么?喜歡上什么課,上誰的課,為什么?等等。了解這些,有助于教師加以改進、學習、借鑒、引導、溝通及轉化。有的學生喜歡教師的朝氣,有的喜歡教師的幽默,有的欣賞教師的風趣,有的喜歡教師的豐富...了解學生的喜好,對照教師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己的風格,有利于師生共鳴。
一般來說,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有限,世界觀有限,學習能力有限,注意力集中有限。即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限。也就是學生的固有頻率范圍有限。學生的固有頻率范圍不易改變。教師要想振動學生的心弦,必須能調整自己的頻率,就像收音機選臺一樣,每個電臺的頻道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選定任意頻道。就是改變選臺電路的頻率,與選定電臺信號的頻率一致,才能發(fā)生諧振,才能放大選定電臺的信號,信號的能量才能轉成電路的能量,微弱的信號可以脫穎而出,才能聽見選擇的電臺信息。
所以,作為電氣專業(yè)的教師,如能把社會科學、藝術及人文等知識注入電氣知識。專業(yè)知識就能藝術化、人文化、情趣化。學生的興趣才能倍增。可見,教師要想與學生思想共振,必須有較為廣闊的頻段,才能游刃有余地找出與學生相近或相等的頻率進行載波,傳遞出自己的有用的信號。這樣,學生才能有效的吸收信息。教育目的才能達到。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追求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美麗的教學藝術、深入淺出的教育能力,而且要找到學生的興趣,達到共振學生心弦的目的。才能在教育中演奏出美妙的弦律,才能在教育中使師生共同享受教育的藝術,學生在藝術中進步、在藝術中成長。
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教師在教育中選擇的教育方法就會得心應手,共振就會容易些。有利于教師的“選臺?!币虼伺囵B(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
學生的生活閱歷、業(yè)余愛好,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如果學生出自農(nóng)村,教師用農(nóng)村的生活中的事例比喻講解,學生理解會容易些。如果學生生活在城鎮(zhèn),教師再用農(nóng)村的生活中的事例比喻講解,學生理解會非常吃力。因此廣博的生活閱歷,對于知識的理解是有所幫助的。
同樣,學生的業(yè)余愛好,不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也能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在傳授《電力電子技術》課之前,筆者首先介紹了現(xiàn)代戰(zhàn)機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特別是火炮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第一代傳動系統(tǒng)是機械傳動,就是利用機械齒輪系的傳動;缺點是重量較大,準確度低,反應慢,僅適用可視距作戰(zhàn)。第二代傳動系統(tǒng)是液壓傳動,主要利用油泵和油馬達進行傳遞動能;重量比機械傳動要輕,戰(zhàn)機可以多掛載武器,傳動效率也比較高,但漏油及機械磨損問題影響了傳動的精確度。第三代傳動系統(tǒng)是電力電子傳動,其傳動效率最高,傳動系統(tǒng)重量最輕,易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是當代最先進的傳動系統(tǒng)。我國的四代戰(zhàn)機就是采用電力電子數(shù)字化傳動系統(tǒng),戰(zhàn)機性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的國防防控進入了數(shù)字化時代。電力電子技術恰恰是電力傳動技術的基礎。通過介紹了電力電子技術的先進應用。不斷使學生對《電力電子技術》專業(yè)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對我國的國防事業(yè)也特別關注,增加了他們的業(yè)余愛好。
總之,教師要有寬廣的載波頻率,才能容易找到適合學生的固有頻率,引起學生的共振。才能把有效的信息載上發(fā)出,學生才能收到有效的教育信息。教育才有效果,學生才能正確成長。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壯大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彈奏出美妙的育人樂章。
[1]劉志紅,劉志崎.基于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高職教師繼續(xù)教育思考[J].繼續(xù)教育,2014,(2).
[2]孫懷遠,廖遠華,揚麗英,丁立軍.基于“多元化”教學目標培養(yǎng)“應用型”高職人才[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5).
[3]杜紅梅.師愛的魅力[J].教書育人,2014,(2).
(作者單位:江蘇安全技術職業(yè)學院)
竇萬軍,男(1964-),江蘇省徐州市人,碩士學位,副教授。研究領域:電氣技術、電子應用技術,已發(fā)表省級以上教育及專業(yè)學術論文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