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蘇寧
因為愛石,每年至少要邀友或受邀外出撿幾次石。安徽撿石最好的季節(jié)是每年的枯水期,一般為5月至10月。10月進入秋季,水淺石出,經(jīng)過多雨季,上游的石順水而下,撿石正當時。每次外出撿石,多則十來人,少則三、四人,或驅(qū)車、或騎車、或包車。石友們只要知道哪里有石源,頭天便相約,第二天一大早動身??磾y帶的工具,就知今天誰是新手,往往新手都是臨時湊個工具。老手便會全副武裝,背包、手電筒、手套、長靴、撬棍、礦泉水瓶等等。大家每次開始撿石都是一起出發(fā),開始還是三人一組、兩人一組,撿著撿著,便分頭行動了,有的一人跑得老遠,有的慢慢地翻動著石頭;有的剛撿到可心的就嚷嚷著“快來看、快來看”,還有邊撿邊扔的;有的先將石堆在一起,走時再來挑揀。到最后收工時,大家才笑呵呵地互相看看“戰(zhàn)利品”,這個說自己找到了寶貝,那個說誰誰撿到的最好。每當這個時候,奇石讓人陶醉,忘記了疲倦、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饑腸轆轆。大家一邊挑揀著帶回家,一邊對石頭說“如果有緣,下回接家去”,或“下回再見”,如此與石對話,正是一種與石有約的承諾,我不知道同去的石友,會不會每次都如此說,我自己每次都是這樣做,也許正因為這種堅持,每次我都有收獲,更令人喜悅地是,竟然,有一次真的與原來留下的石有緣,得以再次相見。
2011年五月,有幾個外地石友驅(qū)車前來我家玩,席間說到去安徽撿石,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和五位石友便出發(fā)了。這次主要是走訪石友,順便去撿石。同行的一位石友說要帶大家去個從來沒人去過的地方。在安徽境內(nèi),沒人去過的地方不多,但一般沒人去過的地方,就會有石可撿。一路上,大家講了不少石界新聞舊事,不知不覺到了目的地。一向不太記路的我,下車一看,先樂了:“原來是這地方,不瞞各位,這地方我來過好幾次?!蔽疫呎f邊遠眺著前邊的河溪,心想也許因為地偏來人少,這里或許還有我以前留下沒帶走的石頭,沒準今天有緣,還會找到的。說話間我們便分頭開始覓石。記得當年這里的河床還有水,只是亂石和腐爛的樹枝不少。不多時,我便在一個大石旁,發(fā)現(xiàn)了曾經(jīng)放棄的一塊大別山畫面石。仔細看看正是當年那塊,當年因為這塊石上苔蘚很滑、也很臟,一時也沒分辯出圖案為何物。在丟棄時,嘴里還喃喃自語道:“再養(yǎng)一養(yǎng)吧,下次有緣再接回家。”真沒想到時過幾年,同樣的地方、不同的時間,竟然,這么有緣在此相見,不能不說是石緣也。于是,毫不猶豫地帶回家中。
在我眼里,石是有靈性、有生命的,不能得之不珍,棄時毀之。奇石不是生來就如此奇特、奇異、奇巧、奇美的,每一塊都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天地變遷中,歷經(jīng)日月星辰轉(zhuǎn)換,在水磨風蝕、雨雪侵襲中悄然無聲出落而成的。今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也許明天在有緣人眼中,會被發(fā)現(xiàn)其奇巧之處。我們何不與石來個約定,今生若有緣,相見時便帶走。今生若無緣,讓有緣人帶走,也是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