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獻
自由女神這座承載了自由精神的雕像,在建造時卻遭遇捉襟見肘的尷尬,由于資金匱乏,最后只好采取眾籌的方式籌措建造資金。
女神像作者弗雷德里克·奧克斯特·巴特勒迪,是一位法國雕塑家。他在1865年的某天去凡爾賽參加宴會,偶遇一位極其崇拜美國的歷史學(xué)家,這位歷史學(xué)家的癡迷影響到了巴特勒迪先生,他生出送美國一份百年生日禮物的想法。這份禮物就是一座雕塑。
藝術(shù)家的天才想法受到政府的冷落。為籌措資金,1876年巴特勒迪把已完成的雕塑右手和火炬運到費城的美國百年慶典上去展覽。花上50美元,參觀者就可以爬過約9米高的鋼鐵臺階站在火炬邊緣的平臺上。1876年,巴特勒迪又將雕像頭部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并通過這種預(yù)展形式收取費用。后來還直接發(fā)行了一種“自由彩票”,實際上就是通過博彩來籌款。直到1879年,巴特勒迪共籌集到25萬法郎。
1884年6月,雕像完工,巴特勒迪將其豎立在他在巴黎工作室旁的一個庭院里,他原計劃隨后將其拆除并裝船運往美國,安裝在紐約港旁邊那塊空地的基座上。然而,1883年,美國國會投票否決了一項投資10萬美元用于修建基座的議案,顯然,美國人民不領(lǐng)這份情,他們覺得“為什么紐約需要一座‘法國人的女神雕像呢”?
這一結(jié)果激怒了后來新聞界鼎鼎大名的約瑟夫·普利策——自由女神像眾籌第二波的接棒人。普利策在他的報紙上開辟專欄來為雕像基座籌募資金。在兩個月沒有停息的文字轟炸之后,普利策眾籌到修建底座所需要的巨款中135.75美元。第一次眾籌慘淡收尾。
普利策炸了!他決定開始第二次眾籌。這時,距離上次慘敗已經(jīng)過去兩年,他的報紙訂閱量增長了100倍以上,這意味著將有數(shù)十萬的人接受他的文字轟炸。自1885年3月15日開始,普利策連續(xù)5個月連載此事,并發(fā)出倡議:“這座雕像不是法國百萬富翁們送給美國百萬富翁們的玩物,而是法國全體民眾獻給美國全體民眾的禮物,把它當(dāng)做你自己的事情吧?!?/p>
這一次,眾籌得到了熱烈響應(yīng)。到1885年3月27日,有2535人捐獻了2359.67美元。4月1日,普利策趁熱打鐵發(fā)布了一個爆炸性新聞:運載著雕像的法國戰(zhàn)艦Isere號即將出發(fā)并會在5月8日抵達美國。消息一發(fā)布便在紐約甚至全美掀起了一股風(fēng)潮,到1885年6月19日,普利策的眾籌資金上升到了7.5萬美元。
6月22日,Isere號抵達了紐約,它不僅帶來了雕像,也把民眾對此的激動之情帶到了最高點。當(dāng)天的《紐約世界報》頭版頭條刊登著:“十萬美元,自由身像底座的資金募集成功?!惫灿谐^12萬人為其捐款,平均每人83美分。
最終,在經(jīng)歷約147天的努力之后,普利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眾籌。
節(jié)選自《解放眾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