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董貝父子》描寫的是小說發(fā)表時的英國社會生活,此時的英國已從一個農(nóng)業(yè)國轉(zhuǎn)型為工業(yè)國家,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們急切地關注著個人財富的累積增加,忽略的人性,扭曲了正常的人倫關系。本文將從人性異化的角度出發(fā),探究董貝那硬邦邦、不打彎兒的資本化身的形象。
關鍵詞:異化 《董貝父子》 回歸
作為生活在19世紀轉(zhuǎn)型期有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關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個人命運。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一步深化,國民財富急劇增長,資本家們極大地關注著個人物質(zhì)財富的積累增長。其結果是,人們忽略了人性,由此導致嚴重的個人及社會問題。《董貝父子》是一部即時性的作品,描寫的是小說發(fā)表時的英國社會生活。此時的英國早已從一個農(nóng)業(yè)國轉(zhuǎn)型為工業(yè)國家,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隨著財力,物力的上升,“人類的道德瘟疫也和有毒的空氣一起上升……”?譹?訛《經(jīng)濟學家》雜志的一匿名評論者在小說第一期發(fā)表后就表達了自己對狄更斯新作的歡迎態(tài)度,認為小說對董貝這一形象的塑造可謂針砭時弊,他說:“我們急需塑造一個像董貝這樣的人物出來,現(xiàn)在的倫敦充斥著一些像他這樣冷酷、自大、僵化而嚴厲、唯錢是尊的人?!?/p>
《董貝父子》的主人公董貝先生是個硬邦邦、不打彎兒的資本的化身,他堅信資本萬能。他遭遇了第一任妻子死亡、商行唯一繼承人夭折、最信任助手和第二任妻子的背叛以及商行破產(chǎn)等一系列變故,淪落為一個一無所有的人。最后在女兒弗洛倫斯無限的關愛下,才擺脫了人性的異化,恢復了正常的人性。
在馬克思理論看來,異化的產(chǎn)生源于私有制以及社會勞動分工的固化。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最嚴重的狀況。?譺?訛根據(jù)弗洛姆的觀點,人的異化貫穿于人類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過程,是個體化發(fā)展的一種形式。在人的社會化發(fā)展過程中,人們獲取自由的 能力逐漸增強。然而,漸次提高的個性化及自由又讓人們失去了安全感:人們不確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生命的意義。人們選擇逃離自由,或者屈服于他人的權威及有形的物質(zhì)以擺脫這種不安全感和孤獨感。然而,人們放棄自由也意味著放棄了自我并壓抑了自我的潛能。因此,人們的個性呈現(xiàn)出各種異化的特征。?譻?訛
《董貝父子》中的董貝擁有社會的、商行的和家庭的很多職位,正是這些構成了他的悲劇人生。董貝是資本社會的一個資本家,享有比其他社會成員高的社會地位和威望,他傲慢、自大冷漠,可以無情地使用自己的權利。除此之外,他擁有一家大商行,在經(jīng)濟活動中占有中心位置,這使得他更加傲慢無比。再有,作為父權制社會中的一員,具有不可置疑的崇高地位,正是這些自以為是的資本使他成了一個被異化的人,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無人性的人?!啊惛缸由绦薪?jīng)常做皮革生意,卻從來不和人心打交道,商行把人心這種高雅貨色,讓給人間小兒女們,在寄宿學校里,或書本上去經(jīng)營?!钡腋怪S刺性地描述了董貝被異化的生動形象:“他整潔光潤、干凈利落,像是新發(fā)行的鈔票,經(jīng)過一陣金錢雨的沐浴,顯得益發(fā)挺括了?!泵鎸ν康聽栂壬硎境龅暮ε吗B(yǎng)不活自己的子女,董貝所顯示出的是冷漠;面對第一任妻子的死亡,董貝只是覺得如同自己的杯盤、桌椅等日常家具里少了一件東西而已。作為資本家,董貝最大的資產(chǎn)便是“董貝父子”商行,他的思想和行為不能脫離該商行而獨立存在,淪落為“董貝父子”商行的奴隸,成了一個“硬邦邦、不打彎兒的資本的化身”。與此同時,他屈從于金錢和權力,傲慢地認為他擁有“董貝父子”商行,也就擁有了無限的金錢和權力??杀氖?,他失去了自由,并被其帶來的孤獨消耗著生命,整天如囚徒一般待在他一樓的黑房間里。當商行破產(chǎn)后,他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認為沒有了商行、金錢和權力,他就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使命。
狄更斯善于用外部環(huán)境來渲染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董貝居所的環(huán)境,讀者可以窺見董貝的個性。董貝府位于一條豪華街道的拐角處背陰的一面,“顯得陰沉沉的。屋子有一大片地下室,一個個裝鐵柵的窗,好像對著室內(nèi)瞪眼睛;通向垃圾箱的幾扇玻璃門就像斗雞眼似的向室內(nèi)窺望。”居住在這個陰暗環(huán)境中的董貝先生,也如同環(huán)境一樣,冷漠、陰沉、了無生機。作為董貝商行的擁有者,董貝相信金錢的話語權以及其在人際關系中所發(fā)揮的作用:金錢可以帶來至高的社會地位、權力以及榮耀,并贏得他人的尊敬及順從,甚至頂禮膜拜。在金錢的奴役下,董貝蔑視勞動人民,認為他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只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恰如他對他兒子的奶媽所說:“在我們的交易中,你不必對我的孩子依依不舍,我的孩子也不必對你依依不舍。我不指望、也不要求有這類感情。我指望和要求的恰恰相反。你在我家,不過是買賣、雇傭關系;將來離開了這里,就不要再來。孩子心上不再有你,請你也不要再惦記著孩子?!?/p>
董貝生活的年代是一個父權制社會。在此體系中,男人是一個家庭的決策者,在家庭中享有至高的權利和威望,女人是作為他者而存在的。男人主導了經(jīng)濟,是家中一切經(jīng)濟收入的來源,由此決定了他們在家庭的中心位置。董貝是“董貝父子”商行的老板,自然認為他的妻兒應該屈從于他。在這個屈從于有形物質(zhì)的家長看來,商行的盈利高于一切,他自己和兒子的命運都是為其服務的。董貝夫人只不過是為該商行生產(chǎn)繼承人的工具而已。在第一章中當小董貝出生后,名副其實的“董貝父子”商行讓董貝變得溫柔,竟然在稱呼董貝太太時,加上了一個親熱的稱呼:“董貝太太,我……我親愛的?!庇纱丝梢姡愃P注的并非產(chǎn)后奄奄一息的董貝太太而是“董貝父子”商行的繼承人。董貝太太的去世,只是讓他覺得“自己杯盤、桌椅等日用家具里,就此少了一件很有用、很舍不得丟失的東西”。在女兒弗洛倫斯的成長歲月里,董貝從未正眼看過一眼她,要是在外面大街上碰見自己的女兒,他都不認識。女兒對他來說,只不過是 “一枚無法用于再投資的劣幣,一個頑劣不堪的敗家子罷了”。董貝一心一意為兒子著想,巴不得兒子能夠越過那些慢慢成長的過程,一下子就成人好接任“董貝父子”商行的業(yè)務。還在小保羅兒時,董貝就給他灌輸金錢的觀念,告訴兒子說金錢是萬能的:“你有了錢,人家就會尊重你,怕你,敬你,趨奉你,羨慕你,不論是誰,都覺得你有權力、有體面;就連你的壽命,也往往可以延長些。”董貝等不及兒子慢慢地長大,他過早地將兒子帶入成人世界,他的這些揠苗助長的行為促使了小董貝的夭亡。
驕傲與自大是董貝形象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作品開篇,董貝驕傲地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地球,為的是讓‘董貝父子商行在上面做買賣,上帝創(chuàng)造太陽、月亮,為的是給商行照亮,上帝為了給商行船只航行之便,開辟了長河大海。虹霓為他們預報好氣候;風是順是逆,只意味著對商行事業(yè)的或損或益。沿著軌道運行的星辰,也不敢違背以商行為中心的宇宙規(guī)律。在董貝先生眼里,就連常用的簡略字也具有僅僅與‘董貝父子相關的新鮮意義。譬如說A.D.就不是耶穌紀元的縮寫,而是‘董貝父子紀元的縮寫了?!备チ_姆說:“一個人只有用自己的腳獨立行走的時候,才是獨立的,只有在完全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時,他才能用自己的腳獨立行走?!保孔t?訛董貝依附董貝商行而存在,并非獨立的個體,被其所擁有的商行所異化。
董貝還驕傲地認為,任何一個女子,都應該以能嫁給他這樣擁有財富的丈夫為榮。這尤其表現(xiàn)在他對其第二任妻子伊迪絲身上。他總以一種絕對的命令語氣對伊迪絲講話,讓伊迪絲明白因為嫁給了他,從而提升了她的社會地位。在第四十章里,董貝以至高無上的權威向伊迪絲強調(diào):“必須理解清楚,我是你必須敬重和服從的。必須在世人面前公開顯示和明確表白對我的尊重?!紤]到我已經(jīng)大大地提高了你的經(jīng)濟地位,作為回報,我必須對你提出這樣的要求?!薄叭说恼加杏菬o盡的,然而社會是無法無止境地滿足人的欲望的。”?譽?訛伊迪絲并非傳統(tǒng)觀念中的“家中天使”,她用同樣的傲慢對董貝進行了有力的還擊,她借助董貝最信任的助手卡克先生來打擊董貝,最終,伊迪絲與卡克的私奔給了董貝致命的一擊。
促使董貝人性回歸的正是被他忽略的,不能用于再投資的劣幣女兒弗洛倫斯。在得知父親的情況后,她前往探視,正巧碰上董貝舉刀刺向自己。女兒的出現(xiàn)及時阻止了董貝的自殺行為。盡管董貝一直忽略女兒的存在,但唯有女兒對他的愛沒有變。弗洛倫斯是狄更斯理想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要救贖被物質(zhì)異化的人性,人們只有回歸到“童年的狀態(tài),因為回歸童年代表回歸純真,回歸到一個用愛、慈悲、經(jīng)歷、毅力和好運救贖的世界”?譾?訛。小說中董貝的女兒心態(tài)一直處于童年的狀態(tài),永遠擁有愛和感情。所以,小說結尾董貝被他女兒的愛和耐心所感化,終究獲得人性的回歸,實則就是他回歸到人類最初純真的童年狀態(tài),而這純真的童年狀態(tài)是董貝一直沒有擁有過的。只有像弗洛倫斯那樣永遠保持純真的愛與感情的人才不會被異化,不會為了追求物質(zhì)利益而放棄人性,董貝恰恰需要那種種純真的愛和感情。
?譹?訛 狄更斯:《董貝父子》,薛鴻時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前言第2頁。以下引文皆出自該譯本。
?譺?訛 中國人民大學編:《馬克思恩格斯論人性、人道主義和異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203頁。
?譻?訛 張倩、唐俊紅:《以異化理論解讀〈董貝父子〉中的家庭關系》,《短篇小說》2003年第3期,第64—65頁。
?譼?訛 Erich Fromm.On Being Human. Beijing: International Culture Press,2007,p25.
?譽?訛 牛殿慶、傅祖棟、王巖:《和諧:文學的承擔》,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譾?訛 Pykett, Lyn. “Dombey and Son: A Sentimental Family Romance”.Studies in the Novel,1987(1).
作者:董淑銘,碩士學位,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的教學與研究。
編輯:趙紅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