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堅
序 言
外甥對我說,他媽曾經(jīng)問他,你舅舅大約有多少錢?外甥說,這是問都用不著問的。如果說,十年前,舅舅的經(jīng)濟狀況在一般之上,那么,現(xiàn)在已在一般之下了。姐夫插嘴說,我也感到奇怪,你那么有頭腦,那么有知識,那么有文化,怎么就能坐得住?
兩三年前,在銀川開雜文會時,我曾說過:如今上下都在搶錢。友人張心陽則說:十三億人口,不搶行嗎?!我是極而言之,他則是戲言,卻反映著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霸趺淳湍茏米 钡膯柼?,大致就是在這種喧囂與浮躁中冒出來的。
其實我也曾郁悶,也曾焦慮,也曾有過內(nèi)心的掙扎。我之所以最怕后半夜醒來,原因之一,就是怕想著這類煩心事:十年之前,福州的房價,一套一百四五十平米的,大致五十萬元左右,現(xiàn)在卻要三百萬元了。辛辛苦苦積累的那點血汗錢不斷縮水,怎能不心如刀割?但心為物役,畢竟是可悲的。我還是掙扎過來了,沒有被這種喧囂與浮躁所裹挾。
自從2008年5月退休至今,我的生活節(jié)奏放慢了,生活還算充實:看一點書,寫一點文章,審一點書稿,很有點“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感覺。在喧囂與浮躁的氛圍中,我算是“坐得住”的。2001年搬遷新居時,外甥送的真皮老板椅,到了2008年已經(jīng)破得不能再坐,換了一把人造革的,人造革現(xiàn)已斑駁陸離,氣壓泵也壞了,我還在用著。與我的晚輩相比,我的經(jīng)濟狀況確實正在下沉。略感欣慰的是,一起“沉淀”下來的還有非物化的東西,包括這些承載著我的感受、感慨與感悟的雜感。
是為序。
2014年3月9日
后 記
收錄于這部雜文集的是2008年至2013年間的作品,基本上是退休之后寫下的。與2009年1月出版的《難易居札記》一樣,編為上下卷——上卷偏重于時政,下卷偏重于文史,并有少量情感性的散文隨筆,權當是“廣義雜文”。
作為《難易居札記》的續(xù)編,自有與《難易居札記》一脈相承的東西,至少“難易”二字“一以貫之”。但在整理這個集子時,我也明顯感到它與《難易居札記》的差別,尤其是偏重于時政的上卷,由于熱點與焦點的變遷,話題就與前者有些不同。我于是更清晰地看到雜文與社會現(xiàn)實以及時代發(fā)展之間的密切關系。魯迅曾說他的雜文“不敢說是詩史,其中有著時代的眉目”,對于他的這句話,我也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退休之后的這些年,我對儒家經(jīng)典與諸子著述有所涉獵。有些書是年輕時就買下的,幾十年之后方才下決心花時間去啃。我也沒有割斷與社會的聯(lián)系,除了“有線網(wǎng)絡”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通過“無線聯(lián)絡”。恰如我在《生命與雜文同在》一文說的那樣,“現(xiàn)實能激活自己積累的知識,知識能夠加深對現(xiàn)實的思考,此二者在某一節(jié)點上的銜接,方能生發(fā)自己的感悟,迸發(fā)思想的火花”,我的不少雜文,就是這樣生成的。
這六年間,《雜文選刊》先后為我出過四期“新作小輯”,每期都有“作者告白”,發(fā)表過我的“訪談錄”與“檔案”,有關雜文的話題說得很多了,此處不再贅述。
此書出版,得到海峽書局的鼎力支持,謹此致謝。
2014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