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
【摘要】在初中基礎課程教學中,化學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作為教學資源中重要資源的生成性資源在對其進行有效的捕捉,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極大的幫助。文章結合初中化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捕捉,簡要論述了如何對初中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 ?生成性 ?教學資源 ?捕捉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56-02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概述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生成性教學主要是根據(jù)教師在課程前的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對課程教學期間出現(xiàn)的種種變化靈活更改授課內容的方式,生成性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主要目的,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點。生成性教學為了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在授課前對于課程教學的目標制定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也不會被提前的教學設計所影響,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掌握知識點情況,對于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最終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然而,在當下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問題加以及時的處理,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能夠對錯誤進行及時的整改,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對問題處理過程進行一定的感悟,不僅幫助學生增加了成性的教學方法,而且還有效增強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出現(xiàn)問題時老師能夠沉著應變,其教學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對于這些教學過程中錯誤問題的處理,還能夠有效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具體的工作任務,學生根據(jù)任務來執(zhí)行化學實驗,實驗開始前應先進行一定的猜想,當判斷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后,應當對錯誤的信息進行糾正和更改。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實現(xiàn)對錯誤教學資源的捕捉,進而更有效的提升自己。例如,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任務,然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猜想,學生根據(jù)教學任務的具體內容,進行化學實驗,然后來驗證其預先的猜想是否正確。在這樣的教學流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并且學生在自主尋求答案的能力上也會得到顯著的增長。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
1.在化學教學中有效激發(fā)生成性資源。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堅持民主的教學方式,保障整個課堂教學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下開展。當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輕松時,學生的內心想法才能夠很好的展露出來。教師對于學生存在的誤區(qū)要有耐心的進行說服,細致地給學生進行講解,并對其掌握知識點的多少進行評價。當學生的想法錯誤時,教師應當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性教學資源捕捉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教師要學會珍惜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進行自我再創(chuàng)造,這同時也是豐富教師教學實踐的一種有效方法。
2.教師自身還應當有扎實專業(yè)的知識體系做支撐。對于存在的生成性問題應當及時解決。對于初中化學教師而言,應當不斷拓寬其自身的知識面,不斷對其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更新,這樣即使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些疑難問題,教師也可以從容應對,不會因為拒絕回答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一般能提出問題的學生通常都是能積極進行思考并會舉一反三的優(yōu)秀學生,面對這種積極思考學生的提問,教師更應該重視,幫助其更好地進行化學課程的學習。
3.教師在針對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對生成性資源進行積極的捕捉。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最直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身的滲入思考對問題加以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鞏固自身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對知識的鞏固和溫習。對于初中化學教師而言,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疑,最終有效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尋答案,以此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對新舊問題的交替解決,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不斷地深化,這就是利用課堂教學對生成性資源進行捕捉。
4.積極開展化學實驗,加強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與一般課程所不同的是,化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通過化學實驗實現(xiàn)對生成性資源的捕捉是極其有益的。初中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對于對其感官器官的運用,不斷強化對知識的感知,通過化學實驗實現(xiàn)對新舊知識的交替認識,實驗中產生的疑惑也能及時地加以解決。初中化學實驗的綜合性較強,實驗過程中對學生的操作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觀察能力也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對于強化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體系有著極大的幫助,對于教師而言,也是其捕捉生成性資源的必要手段。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課程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是應當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開放性。這一過程需要教師進行妥善的控制,實踐證明,越是活躍的課堂風味,越需要教師強有力的引導,同時教師也能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控制,繼而更好地開發(fā)利用生成性資源。
參考文獻:
[1]劉英惠.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J].科技信息,2014(08):336.
[2]徐文濤.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初探[J].凱里學院學報,2014(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