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斯祥
東方朔3 歲過目不忘,孔融4 歲讓梨,駱賓王7 歲作詩,甘羅12 歲當宰相……神童在不斷刷新著我們的世界觀。那些智商高得爆表、腦容積媲美移動硬盤的神童,可不就是古代的“最強大腦”?
孔子乘車四處講學,一天,突然被一個孩子攔住了去路。
孔子說:“你爹媽沒教你避讓車輛嗎?”
那小孩說:“城池在此,有城池避讓車輛的說法嗎?”
孔子下車一看,前方果然有一座泥土堆成的城池,心想,該不是這小孩想“碰瓷”吧?繞道走算了。
小孩卻又不依道:“城門在這里,你干嗎還要繞道呢?”
孔子樂了,說:“你這么機靈,那我要考考你,什么山沒有石頭?什么車子沒有輪?什么水不養(yǎng)魚?什么樹沒有葉?” (敢情孔子才是腦筋急轉彎的鼻祖啊。)
項橐答:“土堆的山沒有石頭,轎子不用車輪,井水里不養(yǎng)魚,枯樹不長葉!”他反問孔子:“您知道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地上有多少糧食?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一問三搖頭。
“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兩根眉毛?!?/p>
孔子訕訕地笑道:“我車上有飛行棋,不如我們去玩一局吧?!?/p>
項橐卻說:“我不賭博。天子好賭,無心治理國家;農民好賭,就會耽誤播種;學生好賭,就會忘記讀書;小孩子好賭,就該挨揍了?!?/p>
孔子一聽佩服得不得了,立即拜項橐為師。
——玩腦筋急轉彎有風險,一不小心就暴露智商!
蔡文姬是東漢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一次,她在屋外玩耍,聽到“啪”一聲,連忙進門跟父親說:“第二根琴弦斷了?!?/p>
蔡邕低頭一看,果然是。
要知道,蔡邕彈的是7 弦古琴,每根弦都能發(fā)出數(shù)十個音。而蔡文姬能通過一個音來辨識對應的琴弦,真是不簡單呢。
等到下一次彈琴,蔡邕便有意碰斷了第四根弦。蔡文姬又說對了:“第四根弦斷了?!?/p>
蔡邕從此認真培養(yǎng)女兒學琴,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她。
——幸虧蔡邕不是方仲永的爹,讓蔡文姬去街上表演“聽音辨弦”來賺錢,因此,蔡文姬日后創(chuàng)作出了《胡笳十八拍》,位列中國古代金唱片TOP10 呢。
宋朝詩人晏殊7 歲開始發(fā)表文章,14 歲的時候,被推薦去參加古代的高考。原來,從漢代開始,官方設立了童子科這一考試制度。
童子科有點像今天的中科大少年班,是個專門培養(yǎng)超常兒童的地方。一旦獲得名次,這些“最強大腦”不僅能獲得更好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直接做官。
這天,晏殊和數(shù)千名選手參加高考的最后一輪——殿試。這就像古代的“一站到底”,只不過主持人是皇帝罷了。
考場的氛圍異常嚴肅,作為年紀最小的選手,晏殊一臉從容,絲毫沒有怯場。主持人考他各種難題,他都能對答如流。遇到曾經做過的題,他還會誠實地建議考官換個題再考。
最終,晏殊完美通關。皇帝非常喜歡這個神童,授予了他“同進士出身”,并當場給了他一個校對書本的工作。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會考試的人命運總不會差啊。
作為神童,最幸運的是生來就有一個“最強大腦”,并且在后天得到了及時訓練??鬃诱f,生下來就能考滿分的是天才,通過勤奮學習考滿分的是人才。相信上帝在賦予天才“好記性”的同時,也給了“爛筆頭”成為人才的機會哦!
最大膽:“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7 歲時曾經去動物園看老虎。老虎突然發(fā)怒,吼聲震天,幾乎要從欄桿跳躍出來。眾人嚇得臉色發(fā)白,紛紛后退,甚至還有人跌倒在地。唯有王戎站在原地,神色安詳。
最有愛:爸爸叫顧歡去驅趕黃雀,顧歡非常同情小黃雀,于是在田邊提筆,寫了一篇呼吁大家愛護動物的文章。結果,寫的當兒,黃雀把稻子吃掉了大半。爸爸非常氣憤,要打他,一轉眼看見兒子的文章,文采斐然,感情真摯,于是愉快地原諒了他。
最能記:南朝陸瓊的老爸是圍棋裁判。陸瓊8 歲時跟著爸爸去看別人下棋,一盤棋下完后,陸瓊把這盤棋從頭到尾再走了一遍,一步都沒搞錯。
最晚成:宋代的楊億五六歲時還不會說話。有一天,家人抱著他登樓游玩,不小心磕到了他的頭。楊億這下開口了:“真疼!”接著他作詩一首:“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因禍得福,家人驚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