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
【摘要】高中音樂公開課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音樂教學應以聆聽為主,提倡審美教育。我們的老師在公開課教學中卻走入了誤區(qū)。
【關鍵詞】高中音樂公開課;誤區(qū)
公開課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整個公開課的參與過程中,執(zhí)教者不僅展示了自身的才藝,而且提供了教研的樣本,讓同行們切磋,進一步提高了教研能力,并營造了一種積極的教研氣氛。
近期,高中音樂教學公開課在我縣舉行。認真聽了這幾節(jié)課,感觸頗深:總感覺這幾節(jié)課太重于形式而忽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規(guī)律,有的課嚴重脫離了課堂的真實性,失去了公開課的教研性。課堂上學生的回答那么流利,教師的表演那么嫻熟,這樣的公開課能反映出真實的課堂效果和問題嗎?通過仔細觀察和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這幾節(jié)看似熱鬧非凡、豐富多彩的公開課,其實只是給音樂教學披上了美麗的外衣而已,致使高中音樂教學走入了部分老師所謂的創(chuàng)新與新理念的誤區(qū)。只有我們走出這些誤區(qū),音樂公開課教學才會更真實、更有效,真正起到其展示和導向的作用。
我縣使用的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課程,鑒于我縣音樂教學的實際狀況,我覺得高中音樂教學應以聆聽為主,提倡審美教育。我們的老師在公開課教學中卻走入了這樣的誤區(qū):
一、過重強調(diào)音樂審美表現(xiàn),忽視對音樂知識技能的掌握
為使一節(jié)公開課展示的有聲有色,往往追求聽、唱、動、奏樣樣俱全。這樣的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如何設想、如何調(diào)控、如何操作,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知識技能自主學習的考慮。一位教師這樣授《非洲歌舞》一課:在學生還沒有很好地掌握非洲音樂節(jié)奏這個知識點時,就忙著讓學生敲擊非洲鼓;非洲鼓節(jié)奏還沒敲擊幾下,又忙著讓學生唱歌譜;在歌譜還不能熟練掌握的情況下,就匆匆的進行表演唱;在表演唱還沒有表演結束時,又讓學生在歌唱中加進非洲舞蹈。一節(jié)課下來,就像在飯桌上不停地上菜,一盤接一盤,盤盤都沒怎么讓人品出味道來?!皻g聲笑語撒滿了每個角落,五彩多姿的多媒體課件也橫穿在整個教學流程,唱、跳、演,奏,學生的個性好像得到了最充分的張揚……”這樣看似形式多樣化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種暗流——盲目追“審美”風,人云亦云。音樂作為一門學科,如果離開自身的知識體系,便會失去獨立存在的價值。音樂中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體裁、形式等要素,或演唱、視譜、演奏等技能,才是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美的手段,是我們體驗和領會音樂豐富的審美情感內(nèi)涵的依據(jù)。
表1
幻燈片展示 教師問題 學生回答
1、大象奔跑的場景 ①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非洲
②你判斷的理由是什么? 大象,沙漠區(qū)
2、一黑人摘香蕉的畫面 ③你知道非洲盛產(chǎn)哪些植物或水果嗎? 香蕉、甘蔗、芒果
④畫面上描繪的什么場景? 勞動、收獲
3、一黑人歌手打鼓演唱的視頻 ⑤你知道畫面上的人嗎? 知道,郝歌
⑥你看過他的表演嗎? 見過
⑦在哪媒體上? 星光大道
⑧你喜歡欣賞他的聲音嗎? 喜歡
⑨他表演的好看嗎? 好看
⑩你想試一下他打擊的那個鼓嗎? 想
二、過多運用多媒體課件,嚴重消弱了音樂的藝術功能
多媒體課件、教具的利用給公開課帶來了方便,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及教具,能使課堂錦上添花。若過分地依賴多媒體,就會將自己變成電腦“操作員”。因此公開課教學更要慎重把握課件和教具的運用,要從服務于教學,輔助于教學的角度去定位,濫用多媒體和教具會使課堂畫蛇添足。以一位老師的《非洲歌舞音樂》的導入為例(見表1)。
然后老師拿著一個非洲鼓從前到后讓學生摸一下,“那就讓我們走進非洲歌舞音樂的天地吧”……
這一幅幅精心設計的畫面無形之中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強拉硬扯將多媒體拖入冗長的導入中,嚴重地削弱了音樂的藝術功能,降低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音樂課堂教學變得直觀、生動、逼真。音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應根據(jù)自身教學需要和音樂教學規(guī)律,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文化水平、音樂素養(yǎng)等因素,適當、靈活地加以運用,切忌濫用。對那些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要點、有助于深化理解的地方、需要拓展的背景知識及新穎的導入等,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而對那些只需要講解就能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用了。
三、盲目拓展知識領域,改變音樂學科的性質(zhì)和特點
現(xiàn)行課標重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提倡加入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但有些公開課上卻盲目地將不同的藝術形式都綜合起來,把一堂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音樂課變成了不倫不類的綜合課,嚴重改變了音樂學科的性質(zhì)和特點。以一位教師授《多彩的民歌》為例,在欣賞民歌《孟姜女》環(huán)節(jié),教材有江蘇民歌和河北民歌兩個版本的賞析。
其課設計:教師拿出一張美人畫像,讓學生觀看是否漂亮,然后找一學生說說對這位美人的贊美之詞,再讓學生說一下課前查閱的孟姜女的資料,然后老師又深情講解她和萬喜良之間的感人愛情,最后又講到暴君秦始皇如何貪戀美色、逼孟姜女做他的妃子,孟姜女悲痛至極哭倒長城八百里等情節(jié)。同學們都被傳奇的孟姜女吸引住了,有些學生還問道:長城真倒了嗎?那個帶路的烏鴉是神仙變的嗎?啥時候也給我們播放一遍電影……
繞了一大圈,從歷史傳說、歷史畫面、電影剪輯、電視劇等不同側面來了解孟姜女,卻叫人忘了這是一節(jié)音樂課,忘了教學目標是欣賞不同旋律的民歌《孟姜女》。試問這樣的音樂課能激發(fā)學生多少音樂情感呢?雖然現(xiàn)行課標大力提倡音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但音樂課的性質(zhì)和特點是不容改變的,教學設計應體現(xiàn)學科特點,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不管音樂課上的學習活動涉及哪個領域,哪個學科,應用哪些手段,其前提都應該是致力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上例可以簡單的這樣設計:讓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別搜集不同的民歌《孟姜女》的演唱版本。教學重點是比較江蘇和河北兩種不同版本的音樂表現(xiàn)風格及表現(xiàn)形式,再通過欣賞、比較二胡與小提琴演奏《孟姜女》主題旋律,來對比不同樂器的音色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最后拓展到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用漢語向全世界演繹的孟姜女形象。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同一首歌在不同場合、不同語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從而體驗到民歌的多樣化特征。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感受音樂,并在體驗音樂的過程中來學習民歌的多彩性,從而升華到為我們的國家擁有這樣優(yōu)秀的民歌而驕傲,擁有一流的歌唱家而自豪。我想如果這樣處理教學,始終圍繞著“音樂”在拓展,綜合有度,不僅符合音樂學科的性質(zhì)和特征,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美,而且有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四、濫用小組合作模式,降低音樂課堂效果
音樂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合作,現(xiàn)行課標尤其強調(diào)相互合作,因此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在公開課教學中被認為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但在許多的公開課中,并沒真正體現(xiàn)出小組合作帶來的實效。如:合作過程過短,兩三分鐘草草收場;有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在一旁等待學生,放任學生自主合作;即使到學生中間去,也是向學生傳遞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結論。對于合作學習,在設計其學習方式時,應考慮到它的實效性,從分配小組入手,依據(jù)學生的能力特點來合理搭配,教師要正確組織、指導和幫助,多提示、少否定、多鼓勵、少批評,并對各組表現(xiàn)情況作恰當?shù)脑u價。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才能讓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同時要關心各小組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習小組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其中去,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技能,形成合作的認同感,增強他們的信心。
總之,作為高中的一線音樂教師,我們必須走出前面提到的幾點誤區(qū),不能讓百花齊放的音樂教學僅披上“美麗”的“外衣”,華而不實,致使音樂公開課教學走入歧途。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現(xiàn)行課程的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要在原來教學的基礎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應深挖教材,研究課標,努力使音樂公開課返璞歸真,再現(xiàn)其創(chuàng)新理念,使它真正成為我們音樂教師交流學習的良好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