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夕英
初中學生作文時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沒內(nèi)容可寫;二是缺乏必要的寫法指導,不知道怎么寫;三是束縛太多,不敢大膽有創(chuàng)意地寫;四是作文沒有交流的渠道,沒有動力寫。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遵循作文教學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總結(jié)出消除學生“四苦”的“四招”,有效地貫徹了新課標的作文理念,使不少學生享受到了寫作的快樂。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創(chuàng)設(shè)作文教學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決“寫什么”的問題?!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葉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倍巯聦W生普遍感覺生活單調(diào),那么,怎樣才能促使學生將生活之源源源不斷地流向作文呢?
經(jīng)過學習實踐,我發(fā)現(xiàn)最好的辦法是創(chuàng)設(shè)作文教學情境,讓作文教學情境為學生的作文開源。作文教學情境法,依據(jù)直觀教學原理和情知對稱原理,教師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有意創(chuàng)設(shè)一個個具體的場合、景象,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為學生寫作提供材料來源。具體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體會情境,組織活動體驗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書”,帶領(lǐng)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自然,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感受,收集資料;同時有意識地組織一些為作文而開展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感受和體驗。
寫建筑,我請家長帶學生參觀柳州的橋;寫游記,我?guī)ьI(lǐng)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箭盤山奇石園參觀;寫人的記敘文,啟發(fā)學生通過調(diào)查采訪,了解寫作的素材,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境,觀察人物的外貌言行舉止;寫事的記敘文,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通過參與活動的全過程體驗生活,獲得感悟。當學生充滿激情地感受生活時,生活也會饋贈他們寫作的靈感。
2.運用直觀教具演示情境
“百聞不如一見”,寫狀物的作文,最適合運用直觀教具演示情境,使學生對物的形、色、味、質(zhì)地、氣質(zhì)特點等有感性的接觸。直觀教具可以是教學模具、掛圖、實物等。例如寫一件工藝品,我讓每個學習小組帶一件工藝品到課堂上觀察;介紹小動物,我同樣讓同學們帶小寵物到課堂上觀察。每每這時教室里熱鬧非凡,大家興致勃勃地觀察、討論、把玩實物,對事物的特點有了全面的認識。
3.運用語言描繪情境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寫一篇作文都要把學生帶入生活的實景,這就都需要教師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有聲有色的描繪,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喚起學生生活的表象和體驗,從而獲得寫作素材。
二、“跟著感覺走”?—— 作文訓練序列化
懂得“寫什么”,許多同學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筆行文,總不可能跟著感覺走吧?然而,許多教師在作文的訓練時也是跟著感覺走,作文的訓練存在隨意性,缺乏完善、科學、有序的訓練體系。而作文教學是一項具有整體性、內(nèi)在邏輯性、系統(tǒng)性的活動。學生只有獲得了寫作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他們才會構(gòu)思、立意、布局、表達。
總的原則是:先口頭后書面,先單項后綜合,先模仿后創(chuàng)造,先記敘描寫再說明議論,逐步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科學化,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具體做法是:
1.口頭作文
葉圣陶說,“作文和說話本是同一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罷了,所以,在說話的經(jīng)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弊魑挠柧殢恼f到寫,說寫結(jié)合,符合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陬^作文,可安排在書面寫作之前進行,也可以單獨安排在平時的訓練中。
2.單項訓練
可安排人物的描寫單項訓練,景物描寫單項訓練,場景描寫單項訓練,還有敘事、構(gòu)思、選材、線索、結(jié)構(gòu)、思維、想象等等訓練點。單項訓練一定要全面透徹,即使在單項訓練時,也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對人物的語言進行描寫,教會學生:第一步,用簡單的“人+話”的格式說話;第二步,用“人+動作+話”的格式說話;第三步,用“人+動作+表情+話”的格式說話;第四步,用“人+心理活動+表情+動作+話”的格式說話。
3.初中三年的訓練總安排
七年級以記敘描寫訓練為主,八年級逐步開始進行說明訓練,九年級著手議論性的訓練,但整個初中階段仍以記敘描寫訓練為主。
三、我的作文誰做主?—— 鼓勵個性作文
由于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生的作文沒有個性,沒有真情,沒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他們唯恐自己的情感不夠高尚,思想不夠深刻,語言不夠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學生被壓制了個性,束縛了手腳,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揣摩教師心目中好文章的標準,因此,作文中便充斥著偽圣的假話、成人的語言,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作文喪失了自我。
我們教給學生寫作的種種手法,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反而,我們要“ 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個性呢?
1. 要鼓勵學生表現(xiàn)個性的思想
學生的思想盡管不很成熟,或許還不很正確,但是正表現(xiàn)了他們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標準,自己的好惡衡量所有的學生,要多寬容,哪怕學生的觀點有點偏激,只要教師給予適度的指導,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尊重和保護。教師的責任是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按照自己本來的樣子更好地發(fā)展。
2.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思考的習慣,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
有一次,有一位學生寫《成長路上,你牽著我的手》,其中的“你”,既非父母,也非朋友兄長,而是《格林童話》,雖然文章內(nèi)容不夠具體,但是我首先肯定了她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在我的鼓勵下,她進行了修改,最后創(chuàng)作了一篇新穎的佳作。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象之鳥一旦放飛,創(chuàng)新的芽便會破土而出。
4.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要多肯定學生大膽使流和發(fā)表的平臺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不夠重視作文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而美國《提高寫作技能》一書開宗明義地表明,“寫,是為了有效的交流”。
新課標也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我認為促進學生作文交流有多方面的意義:
1.能夠使學生相互間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形成思想和思維的碰撞,同時也促進作文的相互評改。
2.另一方面,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會得到滿足,從而獲得寫作的內(nèi)在激勵。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先生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 其排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需求(成就的需求),我認為作文交流可以滿足后三個層次的需求。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給孩子以取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在他們的心中激發(fā)自豪感、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瓕W習取得成績乃是孩子產(chǎn)生克服困難的動力和愿望的內(nèi)在力量的唯一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