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高原野
能源補貼常被作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手段,在發(fā)展中國家尤其如此。進入21世紀,隨著能源價格提高,能源補貼的成本也水漲船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全球能源補貼成本(即消費者支付的能源價格與其“真實成本”之差額)達5.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6.5%,甚至超過醫(yī)療和教育支出。按絕對值計算,補貼最大的國家是中國,高達2.3萬億美元,其次是美國,達6990億美元,第三是俄羅斯,達3350億美元。歐盟的能源補貼也很可觀,達3300億美元,印度為2770億美元,日本為1570億美元。
針對數(shù)額巨大且極為普遍的能源補貼,英國路透社日前撰文分析:經(jīng)濟學家一向?qū)δ茉囱a貼持厭惡態(tài)度,這些補貼破壞了政府預算,委內(nèi)瑞拉糟糕的財政狀況就是由于民眾只花幾美分就能買到1加侖油品補貼政策導致的惡果。盡管能源補貼是出于好意,但由于富人才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群體,因而此類政策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惠及窮人。2014年,埃及最窮的民眾只有40%享受到3%的石油補貼。
現(xiàn)在,能源價格正在下降,此時削減能源補貼更容易些,因為能源市場價格與民眾期望價格間的差距已縮小。埃及政府已削減了對柴油和汽油的價格補貼,該項補貼曾占埃及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的10%。2013年7月,埃及柴油價格上浮64%,而汽油價格則上浮60%。2014年1月,印度尼西亞取消了所有汽油補貼,印度也取消了對柴油價格的控制。
萊斯大學的吉姆·克瑞恩稱,在補貼方面頗慷慨的石油出口國,民眾可能更贊同削減補貼,因為這些國家的經(jīng)濟在能源價格的羈絆下裹足不前。不過,下降的能源價格也使得補貼降低,所以也可能會推遲削減補貼進程。在克瑞恩追蹤的19個石油出口國中,只有少部分2014年削減了能源補貼。
作為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烏克蘭提供經(jīng)濟援助的一個條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烏克蘭提高國內(nèi)氣價。這樣可解決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的巨額赤字問題。多年來,該公司一直向烏克蘭民眾提供只需支付市場價格1/5的優(yōu)惠。一些政府通過幫助貧困群體來平復價格上漲導致的爭議。當然,還有一些國家迄今為止未有絲毫動作,典型的就是俄羅斯。2013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電力補貼花費高達400億美元。牛津能源研究所的詹姆斯·亨德森表示,居民和工業(yè)氣價2014年沒有變動,2015年也不大可能出現(xiàn)變化,因為此時提高油價會降低民眾對普京的支持率。
當能源價格下跌時,削減補貼可能是一個明智做法,不過此刻也是那些陷入泥沼的能源公司向政府尋求幫助之時。智庫海外發(fā)展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顯示,20國集團(G20)成員每年要花費880億美元用于支持化石燃料的勘探活動,且該數(shù)字可能還會增加。去年12月,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宣布,削減對石油公司的征稅以支持北海油氣工業(yè)。同時,普京也出手支持在盧布貶值中遭受重創(chuàng)的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美國是為油氣開發(fā)和生產(chǎn)提供慷慨補助的另一個大國。能源價格走低最終是會刺激改革?還是讓政府拖延削減補貼的進程還需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