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文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 200093
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功能與應用
林雅文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 200093
高校安全教育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教學內容。新媒體技術在近十年中飛速發(fā)展,傳播信息速度更快,覆蓋面更廣,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與方法。本文針對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發(fā)揮的功能與應用進行簡要概述,對新時期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新應用進行探討。
新媒體;高校安全教育;大學生;應用研究
自2004年北京林業(yè)大學把安全逃生納入課堂教學以來,安全教育課程在全國高校逐漸得到落實;2010年國家發(fā)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要求廣泛開展師生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師生安全防范意識與能力。在政府引導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正是在安全教育逐步開展的這十年中,新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成為在校大學生的新的學習交流平臺,在展開本文的分析之前,我們首先應對我國高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做一個簡單描述。
1)高校安全教育現狀描述??傮w來看,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未形成系統的安全教育體系,大多數高校面對安全問題,處于“出了問題,后解決”的尷尬境地,并未充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例如王能武(2008)[1]認為“部分高校沒有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安全教育,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 也沒有這方面的完整的教材, 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必要的資金投入, 大學師生的安全意識比較淡薄。”鐘玉坤(2010)[2]認為“學生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各級學生安全管理機構未建立或不健全?!毕嚓P的安全教育政策沒有切實有效的落實到學生個體上,同時,大學生安全教育研究也是近二十年起步,研究資料較少,研究周期較短。對于發(fā)現高校安全教育問題與提出解決措施的研究,還需進一步補充與實時更新。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形式主要集中為安全教育講座、消防演習、寢室安全檢查等傳統教育方式,學生普遍表示形式過于單一、老套。而高校負責安全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由學校保衛(wèi)處人員與輔導員組成,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傳統的安全教育形式面臨覆蓋性、持續(xù)性、有效性方面的問題。
2)新媒體方式對當前安全教育工作帶來變化。新媒體傳播方式在近十年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并催生了眾多新媒體形態(tài),諸如移動電視、手機電視、網絡視頻、博客、播客和時下火熱的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等。其特殊的信息傳播方式與豐富的傳播內容,得到在校大學生的接受并影響到其日常生活。
但是由于新媒體方式是近幾年新興產生,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應用并不廣泛,它對于高校安全教育信息傳播有一定幫助,但是目前對于新媒體的功能與應用挖掘并不充分,其進一步的功能還有待探索,因此本文將著重發(fā)掘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所可能發(fā)揮的功能并對其應用提出建議。
如前面所述,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是由其傳播特點決定。在探索新媒體在安全教育中可能發(fā)揮的功能前,首先需要了解其特點。
1.1 新媒體傳播方式的特點
在新媒體傳播方式特點上,學者有不同看法,如王婉妮(2014)[3]認為“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邢長敏(2009)[4]認為“集成性性充分體現了新媒體傳播形態(tài)的多樣性特點。它集報紙、廣播、電視的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于一體?!?/p>
總結幾家學者意見,新媒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即時性。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新媒體可以實現實時的傳播,對于突發(fā)事件能夠第一時間發(fā)布,不再需要復雜的剪輯和煩瑣的后期制作與排版,技術的簡單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實現實時傳播。這一優(yōu)勢是任何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2)互動性。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是單向、線性、不可選擇的。它集中表現為在特定的時間內由信息發(fā)布者向受眾傳播信息,受眾被動的接受,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雙向的,傳統的發(fā)布者和受眾現在都成為了信息的發(fā)布者,而且可以進行互動。
3)多樣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內容方面更為豐富,文字、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化成為一種趨勢。將普通文字轉化為多感官信息傳播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受眾接收訊息興趣。同時新媒體提供的內容又可以被選擇,很好的滿足了受眾多樣化的需求。
4)開放性。不同于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新媒體的傳播成非線性的網狀。受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跨越時空與網絡上任何人交流,信息的傳播覆蓋面也被無限放大,實現信息24小時發(fā)布,這也使受眾能夠有渠道的參與信息的傳播當中,提高信息傳播有效性。
1.2 新媒體技術對高校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安全教育方式在覆蓋面、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新媒體技術可以利用自身特點,彌補傳統安全教育方式的問題。
在人人擁有移動終端的時代,新媒體可以確保將安全教育知識傳達到每一個學生,打破傳統安全教育方式受時間、空間、人數的限制,保證信息傳播的覆蓋面;同時新媒體將傳統說教的安全教育知識轉化為大學生更愿意接收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高校安全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新媒體的即時性,可以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最新安全知識,如網絡詐騙、人身防衛(wèi)手段,緊跟社會熱點,保證安全教育教學的持續(xù)性。
1.3 當前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應用
目前,部分高校開始將新媒體方式運用到安全教育當中,例如開設“平安校園”微信賬號、微博賬號,在公眾平臺發(fā)布安全教育知識,急救知識宣傳視頻;利用LED大屏幕在校園滾動發(fā)布最新校園安全信息;在節(jié)假日前向學生發(fā)送節(jié)日安全注意事項短信等。
這些應用結合了新媒體的特點,創(chuàng)新了安全教育的方式,用新穎的表現形式代替了傳統說教式的安全教育方法,讓學生更愿意接受。同時新媒體的即時性也能在校園安全突發(fā)事件中,第一時間將最新信息傳遞到校園每個角落。
但是在目前形式下,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并未充分發(fā)揮功能,在信息的傳播中依然是學校發(fā)布-學生接收的單向傳播,缺乏互動性;并且新媒體傳播方式并未在各高校進行運用,使用范圍較狹窄;同時安全知識的表現形式單一,信息平臺匱乏,在實際安全教育工作中,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在新時期對于新媒體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也應不斷開發(fā)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進行以下應用。
2.1 利用即時性特點,開發(fā)新媒體技術校園安全教育平臺
目前,小部分高校開始著手在微信微博上開設校園安全給公眾平臺,應當推廣這一舉措,在各高校都建立相應的新媒體平臺,定時更新安全教育知識講解,根據社會熱點以及時節(jié)調整安全教育內容。
2.2 利用互動性特點,開發(fā)校園安全APP,增強與學生互動性
將現有的微信微博平臺資源,整合成為系統的移動終端應用程序(APP),在應用程序中包含最新實用性安全教育知識教學,如心肺復蘇、火災逃生、防身術等,并配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另外開辟學生論壇板塊,讓學生能夠與其他在校學生一起參與到安全教育知識學習的討論當中,并發(fā)表自己看法,高??梢愿鶕畔⒎答?,及時調整安全教育工作內容與方式。
在校園突發(fā)安全事件時,第一時間在APP上發(fā)布,可以即時傳遞到學生個體,有助于學生及時應對。
2.3 挖掘新型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度
1)開發(fā)安全知識小游戲,提高學生參與興趣。高??梢詫踩逃R融入到益智游戲中,通過一個又一個情景設置,讓學生模擬緊急情況應對方法,在闖關中得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也提高自身安全意識??梢远ㄆ谂e行線上PK賽,評選出安全知識“百事通”,給予一定獎勵,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安全知識的學習當中。
2)舉辦安全教育主題微電影大賽,提升學生參與度。高校安全教育在新時期需要繼續(xù)創(chuàng)新形式。通過拍攝微電影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到安全知識,并轉化到拍攝作品中,加深自身對于安全事件印象。微電影的方式,更貼近學生需求,可以將獲獎作品在校園平臺播出,起到進一步宣傳作用。
2.4 將傳統安全教育內容與新媒體傳播方式緊密結合
1)在新媒體平臺上,對已有的教科書式安全教育知識進行推廣。我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已開展近二十年,相關經驗豐富,知識內容廣泛,我們需要在新時期將豐富的知識發(fā)布到新興媒體平臺上,用新穎的表現形式將實用知識生動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易接受與提高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科書式教育模式的呆板老套印象,提高安全教育知識接受度。
2)名人安全知識廣告投放,吸引學生關注。高校安全教育需要吸引學生關注度。建議高??梢越梃b韓國教育部的做法,請明星拍攝相關安全知識公益廣告,并進行校園投放,利用明星效應,吸引學生對安全知識的興趣,以及提高自身應對突發(fā)安全事故的能力。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進入了新的階段,新媒體的功能能夠彌補傳統安全教育方式的一些不足,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導,在新時期,需要進一步開發(fā)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繼續(xù)推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實施與持續(xù)性,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得到安全知識的學習。
[1]王能武.高校安全教育研究[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8(3).
[2]鐘玉坤.當前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3).
[3]王婉妮.網絡新媒體特點及其現狀分析[J].今傳媒,2014(12).
[4]邢長敏.論新媒體定義的重構[J].新聞愛好者,2009 (20).
[5]蔣娜紅.高校安全教育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6]劉皓,樊強.新媒體技術在公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7).
[7]孫宜君,王建磊.論新媒體對文化傳播力的影響與提升.當代傳播,2012(1).
[8]高琳.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現狀和對策分析.科技文匯,2011(9).
[9]付昌義.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研究綜述.傳播與版權,2014(11).
G2
A
1674-6708(2015)137-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