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兒子與情人》是英國著名作家勞倫斯的成名作品,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兒子與情人》中對女性的心理進行了大膽透徹的探索與分析,其中對莫瑞爾太太這一形象的塑造,充分體現(xiàn)出了神話原型中“大母神”的典型特征,即同時兼具著創(chuàng)造性與毀滅性。本文從原型批評角度出發(fā),從“天使”與“魔鬼”兩個方面解析《兒子與情人》中莫瑞爾太太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關(guān)鍵詞:《兒子與情人》 ?莫瑞爾太太 ?形象解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jì)杰出的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游記等等,他力求在作品中深入地探索人類的靈魂深處。在其小說作品中,勞倫斯大量運用露骨的語言,將情感與性愛描寫得非常直白,這也一度引起了社會各界猛烈的抨擊與批評。《兒子與情人》是勞倫斯代表作和成名作,小說以獨特的視角將人性中隱秘的戀母情結(jié)挖掘出來,深入分析了人物的個性心理,描述了各個人物之間錯綜復(fù)雜的心理矛盾以及情感糾葛?!秲鹤优c情人》中的莫瑞爾太太是書中舉足輕重的女性人物,小說將莫瑞爾太太典型的“大母神”形象深入地刻畫了出來,“大母神”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與毀滅性的雙重特征在莫瑞爾太太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一 ?莫瑞爾太太之“天使”的形象
莫瑞爾太太與丈夫所出身的家庭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別,莫瑞爾太太出生在中產(chǎn)階級家庭,所受到的是嚴(yán)厲的家庭教育,而其丈夫則是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礦工。丈夫的酗酒、懶惰,兩個人的生活格格不入,長期下去使得莫瑞爾太太難以忍受。但一開始,莫瑞爾太太依然想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她努力將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努力想讓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此時的莫瑞爾太太充分展現(xiàn)出了她“大母神”中溫柔與慈愛的一面。
1 ?莫瑞爾太太溫柔好妻子的形象
格特魯?shù)隆つ馉柺且粋€充滿幻想的天真少女,雖然受著嚴(yán)苛的家庭管教以及宗教教義,但是她內(nèi)省深沉的同時也渴望著美好的愛情。后來格特魯?shù)乱驗槌鯌偾槿说谋撑?,逐漸失去了對愛情的渴望,對男性產(chǎn)生了極大的懷疑,但最終卻因為一時沖動而嫁給了曠工瓦爾特·莫瑞爾。起初莫瑞爾夫婦的新婚生活還是比較幸福甜蜜的,在丈夫的眼中,莫瑞爾太太是溫柔體貼的好妻子,在鄰居看來,莫瑞爾太太是勤勞能干的家庭主婦,她盡職盡責(zé)地為丈夫和孩子洗衣做飯,為家庭日夜操勞。當(dāng)別人嘲笑她時,她忍受了所有的嘲笑與孤立,她可以在丈夫的身上尋求到一絲的安慰,但是好景不長,丈夫酗酒成性,只是滿足于現(xiàn)狀,而且在家庭以及房子的問題上撒謊。久而久之,莫瑞爾太太對丈夫失去了信心,她開始一點點地收回對丈夫的愛,夫妻兩個人的分歧與矛盾日益加深。盡管如此,莫瑞爾太太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庭,她依然盡職盡責(zé),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依舊盡心地照顧著丈夫和孩子的生活起居。當(dāng)丈夫受傷住院時,莫瑞爾太太不惜步行走數(shù)英里去醫(yī)院照看他。作為妻子,莫瑞爾太太將家庭照顧得有條不紊,竭盡全力地扮演好自己妻子與母親的角色。
2 ?莫瑞爾太太慈愛好母親的形象
莫瑞爾太太在發(fā)現(xiàn)了丈夫的無能與謊言之后,對丈夫以及所有的男性都失去了信心,她感到徹底的失望,于是莫瑞爾太太便將所有的感情轉(zhuǎn)移到孩子的身上。她將孩子看作是自己全部的精神支撐,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完整的家庭,莫瑞爾太太不惜忍受著貧窮又卑賤的生活。在二兒子還未出生之時,大兒子威廉是莫瑞爾太太最疼愛呵護的孩子,她將威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顧周全,時時刻刻地噓寒問暖,為了能夠使威廉接受更好的教育,莫瑞爾太太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使得威廉最終獲得去倫敦工作的機會,這讓莫瑞爾太太開心不已。但同時也使她感到悲傷,她不想讓孩子離開她的身邊,但為了孩子能夠擺脫困境,她還是忍痛將威廉送上開往倫敦的列車。但最終,威廉因染病而不幸去世,這給莫瑞爾太太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她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撐。二兒子保羅的降生是在莫瑞爾夫婦的關(guān)系降至冰點的時候,為了彌保羅生活中缺失的完整的父母愛,莫瑞爾太太將全部的感情轉(zhuǎn)移到保羅身上,用自己全部的精力極力地補償他、關(guān)心他。對待后來的幼子亞瑟和唯一的女兒安妮,莫瑞爾太太也是關(guān)愛之至。
作為一個母親,莫瑞爾太太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責(zé)任,她盡力扮演好了女人的各類角色,但是到了小說的后半部分,也正是由于莫瑞爾太太這種無私的母愛,最終使其演變成為了充滿畸形與扭曲的母愛,她開始展現(xiàn)出“大母神”中邪惡的一面,給自己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帶來了可怕的影響及后果。
二 ?莫瑞爾太太之“魔鬼”的形象
莫瑞爾太太在小說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女性角色,她在整個家庭中是精神支柱與核心人物,充分展現(xiàn)出了“大母神”中溫柔、善良、慈愛與迷人的一面。同時她也是家庭成員崩潰與毀滅的根源,她深深地控制了兒子的生活與精神,使丈夫徹底地走向毀滅。
1 ?莫瑞爾太太對丈夫的打擊與毀滅
莫瑞爾先生是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礦工,年輕時候朝氣蓬勃,是一個外表不錯的小伙子,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使得莫瑞爾太太一時沖動嫁給了他?;楹蟛虐l(fā)現(xiàn)兩個人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與文化背景都格格不入,長久以來便產(chǎn)生了許多尖銳的矛盾。起初莫瑞爾太太仍舊盡職盡責(zé)地想要做好一個妻子的本分,但是隨著對丈夫行為的失望以及生活態(tài)度的巨大差異,莫瑞爾太太逐漸喪失了對丈夫的愛,她蔑視丈夫的懦弱與渺小,為了避免孩子受到不良的影響,不愿意孩子與丈夫過分的接觸,但同時她又抱著一絲的希望,想要把丈夫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樣子,她用清教式的方式與苛刻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并限制丈夫的行為,夫妻兩人之間進行著一場可怕的搏斗。莫瑞爾先生由于長時間面對妻子的苛責(zé)與嘮叨,便以酗酒的方式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面對妻子的鄙視,他越發(fā)的自暴自棄,精神上受到嚴(yán)重的打擊,同時莫瑞爾先生在孩子心中的父親形象也徹底毀滅,他在喪失了男性應(yīng)有的尊嚴(yán)與家庭地位后,最終走向了墮落與毀滅。
2 ?莫瑞爾太太對大兒子威廉的干涉
莫瑞爾太太對兒子生活以及精神的深深控制,最終導(dǎo)致了整個家庭的分崩離析。莫瑞爾太太最初將自己的全部期望寄托到大兒子威廉的身上,甚至將威廉假想成自己理想中的丈夫,在兒子成長與前進的道路上,莫瑞爾太太強烈控制著兒子的精神與靈魂,她不惜一切地想要為威廉掃清所有前進的障礙,然而當(dāng)威廉在事業(yè)與學(xué)業(yè)上取得成功的時候,莫瑞爾太太卻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擔(dān)心和妒忌,當(dāng)威廉將要離開的時候,她的心開始變得絕望而害怕,于是她想方設(shè)法想要控制住威廉的靈魂。此外,莫瑞爾太太對威廉的女友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不滿,時常指責(zé)威廉的女友沒有受過什么教育,過于自負。在莫瑞爾太太的內(nèi)心深處,她害怕兒子離開自己,她想要讓威廉永遠留在身邊。最終,威廉因母親的控制與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而心力交瘁,死于肺炎。威廉的去世給莫瑞爾太太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在二兒子保羅出生后,莫瑞爾太太便又將全部的感情與精力轉(zhuǎn)移到了保羅身上。她仍舊用同樣的方式深深地控制著保羅的生活與精神,這也注定了悲劇的再次發(fā)生。
3 ?莫瑞爾太太對二兒子保羅的控制
威廉的死沒有使莫瑞爾太太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反而使她加強了對保羅的控制,她害怕再次失去兒子,便想要緊緊地抓住保羅,使其局限在自己狹隘的世界里,這種狹隘的控制不僅體現(xiàn)在保羅的生活與工作上,更體現(xiàn)在保羅的感情上。在保羅與第一個女朋友米莉安情投意合之時,莫瑞爾太太卻極力地阻止兩人的感情發(fā)展,最終導(dǎo)致了保羅與米莉安分手。后來,保羅遇到了克萊拉,一個有夫之婦的女人,在母親的控制與強烈的干預(yù)之下,保羅與克萊拉的感情也無疾而終。保羅的感情一直難以擺脫母親的控制,他一直活在母親的掌控與陰影之下,這種畸形自私的母愛以及保羅的戀母情結(jié)最終導(dǎo)致了保羅的痛苦與分裂。在莫瑞爾太太去世之后,保羅終于擺脫了母親的束縛,但他卻越發(fā)地感到失落、迷茫與絕望,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4 ?小兒子亞瑟與女兒安妮
莫瑞爾太太的小兒子亞瑟與威廉和保羅有所不同,他從小便與父親比較親近,但后來隨著父親的年老以及懦弱,對父親便產(chǎn)生了強烈的憎恨與抵制。同時他也受到了母親或多或少的控制與影響,亞瑟的脾氣開始變得狂躁與叛逆,他為了能夠擺脫母親的束縛,便迎娶了兒時的玩伴并遠離家人。莫瑞爾太太唯一的女兒安妮,在小說中并沒有占據(jù)太多的篇幅,甚至一些讀者將其忽略,安妮作為母親的影子而存在著,注定也成為了悲劇,她受到了母親較大的影響,她崇拜母親并時刻追隨母親,最終逐漸變成了母親的影子,過著像母親一樣悲劇的人生。
三 ?莫瑞爾太太成為“大母神”的因素
莫瑞爾太太對丈夫日益疏遠,并將丈夫在孩子心目中的父親形象徹底毀滅,最終使丈夫走向更加墮落與失敗的境況。莫瑞爾太太對兒子靈魂與精神近乎變態(tài)式的控制,最終使威廉與保羅成為了她理想的犧牲品,并使整個家庭在無形中走向了分崩離析,使整部小說變成了一個悲劇的故事。
莫瑞爾太太出生在有教養(yǎng)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她在受到了愛情的打擊后沖動嫁給了礦工莫瑞爾,然而甜蜜的婚姻生活持續(xù)的時間并不長久,丈夫的謊言與相差甚遠的生活態(tài)度使莫瑞爾太太喪失了對丈夫的愛,使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漸行漸遠?;橐龅氖∨c生活的無望使莫瑞爾太太將感情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最終產(chǎn)生了近乎變態(tài)式的控制以及與兒子間畸形的情感。
在莫瑞爾太太的身上融合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一面如天使般的溫柔善良,另一面卻又如惡魔般的邪惡與強勢,她讓人為之憐憫卻又感到恐懼。她“大母神”的特性最終導(dǎo)致了個人以及整個家庭的悲劇,然而在這個悲劇的背后卻隱藏著一些更深的原因,即莫瑞爾太太從小接受的嚴(yán)酷自律的宗教教義、唯利是圖的意識形態(tài)、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以及令她徹底絕望的婚姻生活等,這些因素成為無形的推手,將莫瑞爾太太由一個充滿幻想的純真少女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母神”。
四 ?結(jié)語
勞倫斯的作品洞察人類生命中最深層的領(lǐng)域,將人類的痛苦、危機、掙扎以及歡娛都生動細膩的描述出來。其中,《兒子與情人》作為勞倫斯的成名作,以獨特的創(chuàng)作主題以及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成為了文學(xué)史上難以磨滅的經(jīng)典之作,勞倫斯在小說中將各個人物的心理以及靈魂深入地刻畫出來,將一個充滿慈愛性與毀滅性的女性形象莫瑞爾太太刻畫細膩深刻,充分體現(xiàn)出了遠古神話中典型的“大母神”特性。
參考文獻:
[1] 王素青:《〈兒子與情人〉中莫瑞爾太太的大母親形象分析》,《劍南文學(xué)》(經(jīng)典教苑),2011年第12期。
[2] 陳新宇:《論〈兒子與情人〉中莫瑞爾太太的“畸形”母愛》,《時代文學(xué)》(下半月),2012年第6期。
[3] 王露霜:《勞倫斯早期生活的鏡子——〈兒子與情人〉的自傳性分析》,《文教資料》,2013年第28期。
[4] 普昆:《〈兒子與情人〉中保羅“戀母情結(jié)”的表現(xiàn)及成因探究》,《芒種》,2014年第5期。
[5] 陳慧晶:《從〈兒子與情人〉看勞倫斯的愛情觀》,《作家》(下半月),2014年第22期。
[6] 鄧曉潔:《解讀勞倫斯〈兒子與情人〉中的象征意象》,《語文建設(shè)》,2014年第2期。
[7] 李蓓、馬飛:《對〈兒子與情人〉的女性主義解讀》,《芒種》,2012年第8期。
[8] 李輝:《D·H·勞倫斯和他的自傳體小說〈兒子與情人〉》,《芒種》,2013年第11期。
(謝嶠,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