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中間地帶
日期:2015/05/16-2015/07/26
地點:C空間(北京·草場地)
藝術家和科學家是人類發(fā)展的一對孿生兄弟,而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學創(chuàng)造常被詬病于神經病人的建設事業(yè),仿佛兩者都是在浮冰之上的思維空間活動,踩空了或是沒跳對節(jié)拍就會咣當落水??茖W沒玩好,精神分裂了,也能混到約翰·納什的份兒;而藝術沒玩好,神經不聽使喚了,大多會走梵高的老路子。
王欣的“在三分零三秒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只黑色渡鴉飛過…”玩的就是藝術與神經病人的游戲,一個神經病人的視覺影像與另一個神經病人的潛意識影像,通過一條黑色的鐵鏈連接起來,仿佛是在講述精神病人的受社會歧視程度與人類自我保護意識形成的強行暴力捆綁。對神經病頗有研究的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意識是前意識的一部分,前意識是“警察”,監(jiān)督和管理著“潛意識”,潛意識無時無刻不在活動和為非作歹。把弗洛伊德的理論植入于王欣的影像裝置作品,視覺影像的部分算是意識,潛意識影像的部分算是潛意識的活動,從這個角度去界定,視覺影像的那些類似電影《不可撤銷》似的鏡頭就無法構成神經病人的視角,只能算是正常人對神經病人的模擬和假設;從視覺影像的構成發(fā)現,潛意識的影像也存在同樣的模擬和假設。
藝術家拍攝素材時運用了主觀鏡頭,鏡頭的背后是藝術家的視角和觀看方式,藝術家若能從創(chuàng)作中抽離,通過類似于克萊因身體繪畫的方式,利用指導或發(fā)現的視角去呈現神經病人的視角或通過科技的手段捕捉到人類心理的潛意識活動圖像,則會改變或增加一些這件作品不可控的內容和效果。
王欣的作品名稱和空間現場的展覽效果是非常震撼的,像是把一個處子扒光了,扔在了展廳中一般,既百看不厭又不敢直視。(文/白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