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在其編寫的《故事、知識、權(quán)力——敘事治療的力量》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敘事療法,即通過傾聽來訪者的問題故事,從中找出“閃光事件”,以喚醒其內(nèi)在的積極力量,進而重構(gòu)其人生故事,促使其認知改變。本文試通過學生案例,探討敘事療法在心理疏導中的運用。
一、緣起
一天,一位家長打來電話:“方老師,班上是不是有個同學叫小怡?女兒回來說,小怡經(jīng)常拿著剪刀戳自己的手,嘴里還常說著‘要離家出走,做人沒意思’之類的話……”
我的心一下子抽緊了。掛了電話后,我趕緊找來當事者詢問:“小怡常這樣嗎?”
“她從一年級開始就這樣,我們都習慣了。不過,她從來不在你面前說這些的?!焙⒆雍芴煺妫笥小奥芬姴黄?,拔刀相助”的豪情,“小怡還說,要是不完成媽媽布置的作業(yè),就沒晚飯吃!我真想給她媽媽打個電話……”
我立刻撥通了小怡媽媽的電話。家長承認,由于孩子爸爸工作忙碌,孩子的規(guī)矩都是由她定的,軍事化的管理方法挺管用。當然,有時難免嚴格些,說話的時候也不是很注意,但那都是“嚇嚇人的”,沒有真正實施過。
小怡的種種表現(xiàn),讓我覺得有必要采用敘事療法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希望通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等途徑,幫助孩子從被捆綁的思緒中解放出來,依靠自己的力量積極面對問題,走出困境,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意義。
二、過程
1.故事敘說,捕捉問題起始根源
當我問起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做這些事時,小怡只是淡淡的一句:“說著玩的,不是真的!”“那這幾天有什么讓你不開心的事情嗎?” 我將問題聚焦,想探聽孩子真實的內(nèi)心?!坝邪?,昨天晚上,我數(shù)學題做錯了,訂正了好多次還是錯的。媽媽很生氣,說做錯了就要多練習,所以就有了很多的題目,我怎么也做不完!”
我感覺有些不太對勁,這種負面情緒背后一定還有更大的危機。我耐心地等她繼續(xù)往下說,可是小怡開始抽泣,顯然她的情緒激動起來了。
“是不是最近數(shù)學難度增加了,讓你感覺吃力?”我關(guān)心地問道。
“題目我是懂的,”她說得很堅決,“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計算總是出錯?!彼脑捒斓糜行┎磺宄恕?/p>
“不著急?!蔽椅⑿χ醚凵窀嬖V她,我將是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最后就是媽媽不管我了!”沒想到,說完這句話,小怡低下頭,不吭聲了。
其實,學生敘述的故事往往是其正面對或曾經(jīng)歷的復雜情景。教師認真聆聽,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不僅能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更有助于他們消除負面的情緒障礙。
2. 問題外化,重組故事發(fā)展進程
我仔細琢磨小怡說的話,準備再次打開談話的僵局?!皨寢屨娴牟还苣憷??”我順著她的思路問。她點點頭?!澳墙裉斓脑绮褪悄阕约鹤龅??”我感覺她怔了一下,眼睛里有東西在閃動?!翱墒撬缓臀艺f話!”她不解地看著我。“今天晚飯你自己解決?”我又故意加了一條。小怡笑了:“那倒沒有,好像媽媽還是管著我的!”
看到小怡的笑容,我松了一口氣?!皨寢尀槭裁催@么生氣?”我嘗試引導小怡將問題外化。她沉默了一會兒,表情很認真,似乎在考慮該怎么開口:“我不喜歡她老是那么嚴格地管我,我覺得自己很可憐!我也知道自己有的時候是不太自覺?!?/p>
聽到這里,我的心里已經(jīng)有了大概:母親強壓式的嚴格管教,導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她又很怕媽媽真的不再管自己了。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外化將學生從問題中解脫出來,使其更好地負起與問題互動的責任。隨后,教師利用問題外的閃亮事件,引導學生通過有助于問題解決的新敘說,重構(gòu)并正確地轉(zhuǎn)換對問題意義的認識,從而消除原有問題敘說的負面意義,推動問題的解決。
3.故事重構(gòu),尋求問題解決途徑
雖然解開了“媽媽情結(jié)”,但我還要引導小怡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我首先肯定她有一顆要求上進的心:“其實你一直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孩子!”“是啊,我做任何事情都給自己定計劃,但是經(jīng)常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小怡顯得很矛盾?!澳窃趺崔k呢?”我嘗試引導她自主尋求解決方法。她的表情有些尷尬,“學校里,有老師和同學提醒,我應(yīng)該可以抓緊的,可回到家里……”
“還要繼續(xù)聽媽媽的大嗓門?”我果斷地發(fā)起了挑戰(zhàn)。小怡骨子里叛逆的個性又開始張揚。可是她剛想張嘴說些什么,卻又閉上了,顯然我們之前的談話在起著作用。數(shù)十秒鐘后,她嘆口氣說:“如果我可以更自覺一點,一切就都好辦了!”她用征詢的眼光看著我。我微笑著給她鼓勁:“你現(xiàn)在對自己更了解了,一定也能比以前更好地管住自己。另外,你和媽媽之間不用每次都眼淚、鼻涕一大把吧?”“我要給自己定一條:爭取在老媽生氣之前,接受她正確的意見!”“我還要把它寫出來,貼在房間最醒目的地方?!彼_始幸福地自言自語。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從更加理性、積極的視角解讀自我與他人,解讀人際關(guān)系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在自信的獲取中潛移默化地增強積極體驗和有效應(yīng)對問題的能力。
三、思考
教師在運用敘事療法時,要先串聯(lián)“問題故事”主線,再利用問題外化和解構(gòu),將問題與人分離,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時挖掘“閃光事件”,重構(gòu)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教師采用敘事療法輔導學生時,應(yīng)注意:
首先,讓學生對故事進行充分敘述,以便得到完整的“問題故事”,為解構(gòu)和重構(gòu)“敘事”對話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需要強調(diào)的是,教師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提出的問題和講述的故事,而應(yīng)透過解構(gòu)去發(fā)掘?qū)儆谌霜毺匦缘哪遣糠謨?nèi)涵。
其次,通過“解構(gòu)式聆聽”“解構(gòu)式詢問”等方式深入剖析“問題故事”,松動負面的“敘事內(nèi)容”,為治療難點的突破尋找契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提及的關(guān)鍵事件不夠充滿能量,教師可以重新引導其尋找一些事件進行豐厚、實證和遷移,直到孩子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無限能量,逐漸豐富故事內(nèi)容,豐厚生命意義。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當時的互動和情境創(chuàng)造地采用一些問題外化和優(yōu)勢凸顯的方法。
如此,才能以“閃光事件”作為治療關(guān)注點,尋找豐富的積極經(jīng)驗,從而串聯(lián)成新的敘事,使治療效果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促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寧波市江東區(qū)實驗小學 浙江寧波 315000)
責任編輯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