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后,探究已經(jīng)成為科學學習的核心。但是,探究活動中的科學記錄往往被教師所忽略。本文從精心設計記錄表格,體驗形成過程;人人參與記錄過程,鞏固科學概念;合理分析記錄數(shù)據(jù),體現(xiàn)真實價值;科學評價記錄結果,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四個方面闡述了“科學記錄”在科學課中的作用。
【關鍵詞】科學記錄 科學探究 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55-02
小學科學的新課程改革給學生發(fā)展帶了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探究”。在《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指出,探究成為科學課的核心,它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而我們的科學老師往往把學生動手操作視為科學探究活動的唯一方式,其實在課標中明確提到了科學探究不僅涉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jù)、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還涉及到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如科學探究的特征。因此,我認為要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方式有很多。而課堂教學中的“科學記錄”就是探究活動中不容忽視的一項內(nèi)容,因為它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規(guī)律有著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引導學生靈活地進行科學記錄,可以使他們的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一、精心設計記錄表格,體驗形成過程
現(xiàn)在的科學課,要求我們精心準備探究活動,讓學生有更大的興趣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因此,我們也要在課前根據(jù)不同的探究內(nèi)容,精心設計靈活多樣的實驗記錄表。而我們所謂“精心”設計的記錄表,有時過于繁瑣、復雜,使學生索然無味;有時要求顯然過于籠統(tǒng),會讓學生無從下手。這些看似新鮮奪目,花費很多心血設計的記錄表,其實都是用處不大。
那如何設計有效、使用的記錄表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1.設計時應考慮探究活動前的安排
教師對探究記錄表的設計應該從活動前的準備開始,要提前充分考慮本次活動所用的時間、填寫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記錄等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盡可能有效的實驗和記錄。
2.設計時應考慮探究活動時的記錄
在科學課中,學生感興趣的往往是實驗活動,他們很難在中途割舍下手中的實驗來填寫記錄表。還有的同學不喜歡記錄是因為他們認為記錄太枯燥。干巴巴的幾個字對他們沒有吸引力,特別是需要用很多文字來做記錄的,更是無人問津。因此,我們就要設計一些簡單的記錄表,盡可能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形式,如:使用圖表、畫圖、標本(照片)等,另外在版面的設計時,盡可能符合小學生心理。這樣,學生在填寫記錄表時就會增加填寫的興趣。
例如《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中,實驗的記錄表可以讓學生用“↑”、“↓”來表示沉浮,這樣就節(jié)省了時間,又可以讓學生當場記錄。再如《月相變化》一課中,教師讓學生剪出各種月相,貼在記錄表上,這樣的記錄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使月相觀察更加明顯。
3.設計時應考慮探究活動后的評價
記錄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活動后的分析、交流上。因此,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記錄表在展示與交流過程中是否簡單,學生的匯報是否可能沒有順序、隨意等。另外,記錄表的設計也要考慮到記錄后評價,如果只有學生的匯報缺乏評價會使學生的記錄積極性受到打擊。
例如在記錄表的最后可以加上不同形式評價語,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記錄表進行自我評價等。
二、人人參與記錄過程,鞏固科學概念
自從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很多科學課的探究活動中,老師給每位學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務,有的是實驗員、有的是觀察員、有的是材料員、有的是記錄員。各小組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記錄的任務則往往由記錄員來完成,好像其它小組成員與記錄沒有任何關系,久而久之,其它成員將會懶于動筆,漠視記錄。記錄絕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每個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由自己的記錄,別人的記錄我們只能作為參考。因此,我覺得在探究活動中,我們不能機械地安排一名記錄員,要讓每個成員有機地結合,他們都應該有自己的記錄表。
我聽公開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上課的老師都會使用記錄表,而且他們也確實非常用心地設計這些記錄表,但在下課了以后,很少有老師問及學生手中的記錄紙。
例如,我在聽《抵抗彎曲》一課中,老師對抗彎曲能力與紙的厚度、寬度的數(shù)據(jù)分析非常仔細,學生的記錄表中也詳細的記錄了實驗的數(shù)據(jù)。但是,當我下課后去詢問學生紙的厚度、寬度對抗彎曲能力,哪個影響較大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有好多學生竟認為影響是一樣的。
為什么呢?他們的記錄表上有明顯的數(shù)據(jù)啊!他們的回答告訴了我答案“記錄表4人拼一張,我們沒有?!笔前?,記錄表有利于學生的回憶和反思,面對自己的記錄表,通過自己的回憶和反思,能使他們更好的鞏固自己的科學概念。
在許多的公開課上,我也發(fā)現(xiàn)學生很少會把這些記錄紙保存起來。因為,每個小組只有一張記錄紙,所以學生大部分都把它扔進了垃圾筒。他們并不懂得這一張紙的價值所在,但如果我們能讓他們?nèi)耸忠粡?,也許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會流失了。因此,我認為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記錄,讓他們都保存一張有價值的記錄表,這樣對學生的知識鞏固將有很大的幫助。
三、合理分析記錄數(shù)據(jù),體現(xiàn)真實價值
郁波老師曾經(jīng)說過:“科學課的記錄表是要學生填寫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實際現(xiàn)象和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記錄沒有‘對與‘錯的標準,描述的是真實性與準確度?!?/p>
雖然現(xiàn)在的科學教學是以探究為核心,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快樂、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但是,我們在重視學生探究過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探究得出的結果。
現(xiàn)如今,很多的科學課在探究活動結束后,只是代表性的讓幾個小組發(fā)表他們的實驗記錄,更多的小組則是在傾聽老師的總結。而有的則是老師講活動過程中指導好的幾個小組請上臺來展示一下,對一些有問題、記錄“錯誤”的小組根本不加理睬。甚至,有些老師在活動結束后根本沒有時間來安排學生的分析、討論、交流時間,對于學生手上的這些記錄表,只是作為這些科學教師點綴課堂的裝飾品。
其實,如果我們能好好利用這些記錄,也許我們能指導或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例如在《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這課中,學生自制了洋蔥表皮細胞,每個學生都畫下了自己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結構細胞。在隨后的討論、匯報中,多數(shù)的學生都發(fā)現(xiàn)了洋蔥表皮的細胞核,但有一個小組卻沒有觀察到細胞核。我馬上追問其他同學“你們覺得出現(xiàn)了這個結果,他們小組在做觀察時可能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學生說出了很多可能,最后分析發(fā)現(xiàn):因為他們使用的物鏡和目鏡都是低倍鏡,所以需要學生在進行測觀察時無法發(fā)現(xiàn)細胞核。根據(jù)這個有用的結果,我再次強調(diào)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顯微鏡時的注意事項,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觀察。
因此,我們不能把這些看似沒用的探究結果給丟掉了,只要加以分析這些實驗結果終能體現(xiàn)其重要價值。
另外,我們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交流、總結出有用的東西,讓他們親歷整個記錄的過程,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記錄表的作用。然后,讓各小組展示他們的探究、記錄成果,教師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學生慢慢地意識到科學記錄的重要性,自覺養(yǎng)成探究過程中記錄的好習慣。
四、科學評價記錄結果,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眼下我們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評價方法還不是很多,許多老師還是會用考試的方法,一張試卷決定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其實,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像學生的學習一樣,要用事實來說話。所以,我認為可以嘗試用一種新的評價方式,把學生的記錄也作為期末考核的一種形式。例如,將學生記錄表的積累作為考核的一項內(nèi)容;也可以學生現(xiàn)場探究、記錄、分析、匯報,教師根據(jù)情況現(xiàn)場打分等。這樣既讓學生倍感新鮮,也能讓學生重視平時的記錄、使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極大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記錄”是科學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讓我們的科學老師繼續(xù)一起探討實驗記錄在課堂上的有效使用,促進學生真正的親歷探究的全過程,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充分運用形象化的科學記錄,有效促進科學概念的形成》 李偉臣
[2]《科學記錄的深思考》 曹炳達
[3]《靈活地進行科學記錄》 韓玉明
作者簡介:
顧恩甲,男,本科學歷?,F(xiàn)在工作單位:寧波市北侖區(qū)大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