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金
摘要: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重視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其是誦讀在文言文和古詩詞中的教學作用。對古詩詞進行誦讀,不僅是學生了解文本的基本途徑,也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所以說:書山有路“讀”為徑。接下來,筆者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來談談誦讀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運用策略。
關(guān)鍵詞:誦讀;高中語文;古詩詞;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6-0066-01
作為一名多年站在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我深刻的感覺到學生們的誦讀能力越來越差了。盡管現(xiàn)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是誦讀教學的現(xiàn)狀卻是令人堪憂。
一、誦讀在高中古詩詞中的教學現(xiàn)狀
1、課堂誦讀不充分
高中語文教材中對絕大多數(shù)的文言篇目是要求背誦的,但是,考試時要求學生能默寫相關(guān)的文言語句。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教師經(jīng)常過度重視背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文言文及古詩詞在誦讀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獨特的魅力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感悟。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不能保證充裕的時間來指導文本的內(nèi)涵,也做不到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交流各自的誦讀感受。還有,在背誦反饋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注重學生會不會背誦了,而不注重學生是不是把文言文中的“言”和“義”抓住了。最終導致的結(jié)果是,學生費盡心思抓住了文言文和古詩詞的“殼”,卻放跑了文學的“魂”。
2、學生缺乏誦讀興趣
誦讀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和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反觀今天的高中語文教學,學生在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時只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種做法是缺乏科學性的。因為有這樣的錯誤理念和行為,學生越來越怕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把文章的美感讀出來,更沒有感受到文言文和古詩詞的魅力,久而久之,學生對誦讀就失去了興趣。
3、學生誦讀效率低下
誦讀是有方法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迫于高考的壓力,所以在文言文和古詩詞的教學中經(jīng)常不講解文言的語法知識,對于語法的傳授采取了淡化的處理,這種“隔靴搔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誦讀效率的低下。還有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及古詩詞的教學中注意到了語法的傳授,但是,這種語法知識的傳授卻是零碎的、散漫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說,零零碎碎的語法知識的傳授,也不利于學生誦讀效率的提高。
二、誦讀在高中古詩詞中的教學策略——以《將進酒》第一課時為例
1、讀出一點豪氣的感情
《將進酒》豪放、飄逸,充滿了奇思妙想,只有讓學生通過誦讀一步步的去深入文本,才能感受詩人充滿大膽想象的意蘊,才能激發(fā)學生在學習文言文和古詩詞的興趣。
在講授《將進酒》時,筆者是這樣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齊讀古詩,但是學生在讀之前,教師要提出要求,那就是要讀一點豪氣。接下來,學生齊讀課文,當學生讀到“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停下來,因為學生沒有讀出“豪情”來。這時候,教師給予指導:比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要讀的快一點,有節(jié)奏一點,尤其是后一句讀的時候,還要充滿信心;然后,就是指導學生重讀其中幾個字詞:比如,“得意”、“必”要重讀,體現(xiàn)詩人對人生的信心、“散盡”、“還”要讀的瀟灑,體現(xiàn)詩人的豪情等。接下來再讓學生帶上這些要求去誦讀。
2、讀出一點感傷的味道
李白的這首《將進酒》不止是豪情,還有感傷。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把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為學生進行介紹: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人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當學生知道李白是在那種情況下作的這首詩的時候,學生就能較容易的把握這首詩的思想情感了,也就是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去帶領(lǐng)學生賞析古詩詞。
這時候,還是讓學生齊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在讀這兩句的時候,“天上來”要讀的高亢,“不復回”要讀的悲傷點?!氨装l(fā)”、“青絲”、“成雪”要讀的“失落、低沉”。接下來,讓學生帶著以上講過的要求再去齊讀本古詩。
3、讀出一點激憤的感情
李白鄙棄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所以才會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他們卑污之行徑;他不僅僅考慮到自身的遭遇,還想到“古來圣賢”,懷經(jīng)天緯地之才而不為所用;詩中表面贊曹植豪華酒宴,其實為子建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并聊以自慰。詩人有由他人推及自己、由古推至今,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和不滿之情之情。所以,在這次讀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讀出激憤的感情來。
詩人的激憤之情主要體現(xiàn)在“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中,在學生誦讀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在這句古詩中找一找能表現(xiàn)詩人激憤的詞語,學生通過討論可知,“不足貴”是一處。還有“恣歡謔”,這次讓學生只讀這一句話,來體味一下作者的這種激憤的感情。
4、讀出一點發(fā)狂的味道
到最后,詩人已是酩酊大醉,已經(jīng)到了發(fā)狂的境界,他要用一切價值昂貴的器物,如“五花馬”“千金裘”都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這樣詩人就將賓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一切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想象,詩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時,詩已至此,情已至此,但意猶未盡,又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來之筆,從詩人口中迸發(fā)出這樣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一氣呵成。因此,在誦讀最后一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時,“五花馬、千金裘”稍微重讀,“換美酒”必須重讀,體現(xiàn)詩人的狂發(fā)不羈的性格,在讀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中,“萬古愁”中的“愁”字的字音要拖長,這樣才能和開篇中的“悲”字作呼應。到此不能結(jié)束,要讓學生帶著這四中味道再去誦讀本詩,這樣學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誦讀古詩,感悟古詩中的“情”與“境”,這才是我們教授文言文和古詩詞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泊頭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朱冬.豪氣與詩意——試論《將進酒》的創(chuàng)新教學[J],人文高地,2012(05).
[2]韓磊.《將進酒》教學設(shè)計及教學反思[J],創(chuàng)意課堂,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