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民 李玲
[摘要]《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結篇之課,時代感強,課程標準要求多,課堂教學有一定的駕馭難度。曹華清教授對該課的教學設計立足現(xiàn)實、立意高遠,給人的印象深刻。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從借鑒、探討、瑕疵三個角度品讀曹教授的教學設計,感悟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永無止境。
[關鍵詞]教學設計借鑒探討瑕疵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30101
筆者有幸在《歷史教學》2014年8月刊上看到曹華清教授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一課的教學設計,因為之前筆者也思考過、探索過、糾結過如何上好這一課,所以很急切地想知道曹教授是如何設計這堂課的。
2014年5月,筆者受安徽省教科院指派錄制一堂錄像課送去參加全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的評比,依據(jù)當時的教學進度,選擇了人教版歷史必修二最后一課即《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課題選定后,在構思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思考了如下問題并做了相應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地位的確定
本課探討的是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是正在發(fā)生的歷史,時代感很強,說是歷史課卻很像是政治課,讓教師在深度和廣度上不好把握。課程標準對本課要求不少,教材的文字內容卻不多,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且課時的三個小標題間及其與課題間的邏輯關系不好把握。本課還是必修二經濟史的結篇之課,在這里必須要對本冊課本的學習及人類經濟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做出總結。因此,筆者以課標要求為依據(jù)和以實現(xiàn)課標要求為訴求,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增添和重構,整合為四個學習過程:在現(xiàn)實中感受全球化,在感受中分析全球化,在分析中反思全球化,在反思中應對全球化。
二、教學主題立意的確立
主題立意是一課時教學完成后,學習者應達成的核心價值判斷?!八且还?jié)課的靈魂,決定了課的品質,也決定了教材整合的思路”,“在教學主題的引領下……課堂教學就有了靈魂,對學生認識與理解歷史、提高判斷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大有裨益”。那么本課的教學將向學生傳遞出何種價值觀念呢?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所有國家都一樣,但美、日、歐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先進發(fā)達的科技讓中國倍感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且在世貿規(guī)則框架下,中國面臨各方經濟體的挑戰(zhàn)并不小。該如何熟悉競爭規(guī)則去應對挑戰(zhàn),是民族復興必須有的意識。在認識到競爭的同時,中國人也必須認識到鄧小平所說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要有天空般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世界、包容世界,正視差異、偏見、糾紛。據(jù)此分析,筆者將本課的主題立意設定為“直面競爭,攜手共贏”。
三、立意與課標實現(xiàn)的路徑選擇
本課時新課教學是在高一年級下學期,筆者依據(jù)高中學生心智成長的階段性特征和本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特征,選擇以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和已有經驗認知作為實現(xiàn)立意和課標的主要路徑。展示實物,出示圖片,引用貼近學生生活和現(xiàn)實的史料,讓學生獲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在體驗中教師應適時引導促使學生達成預定認知,然后在認知的分析中形成判斷,從而達成立意的價值目標?!艾F(xiàn)代情感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情感過程是交織在一起的統(tǒng)一過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過程,應實現(xiàn)認知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的統(tǒng)一”。
今天品讀到曹教授的教學設計,與先前自己的設計一比較真是讓筆者獲益匪淺。曹教授的設計仿若一塊美玉,它放射出的靈光劈開了我愚鈍的神經,涌現(xiàn)出一大堆思考和想法,現(xiàn)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一)曹教授設計中有三大亮點高人一籌,值得學習
1.導入與展開設計精妙。教學導入與新課展開都是在現(xiàn)實重大事件中找到切入點,以切入點為發(fā)力點,智慧地牽出課時教學內容,達到神入歷史的效果。曹教授文提到的馬航MH370事件、釣魚島爭端都是剛剛發(fā)生過或正在發(fā)生的令人揪心的重大事件,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曹教授在引入的事件中深度挖掘、巧妙設問,恰到好處地找到與教材的對接點并展開教學設計,可謂精妙。筆者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也曾試圖找到現(xiàn)實的教學切入點,也在新聞媒體上了解這些事件,卻未能像曹教授那樣精妙地用上這些事件。深究起來,在于筆者仍缺乏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尚未養(yǎng)成平時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思考的習慣。2.教學設計立意高遠。從國家與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角度思考經濟全球化;從學生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角度理解全球化;以“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收尾結束全球化學習。曹教授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民族各國家間的交流與碰撞不可避免,要在利益訴求紛爭面前化解矛盾實現(xiàn)“大同”,恐怕只有“和而不同”。這既點出了中國在全球化下應秉持的態(tài)度和做法,又向世人宣示了尊重、理解、包容的人性境界。一句“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讓曹教授的設計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文化、價值和人性層面。較之曹教授的設計,筆者的立意境界低了許多,收尾時展示的實物、圖片,誘導樹立挑戰(zhàn)的勇氣和合作精神的設計也沒有曹教授文結束的鏗鏘有力。3.對教材深邃的理解與處理。曹教授對教材的整合重構有方、取舍有度,始終以史實說話,彰顯歷史學科“據(jù)實而論”“論從史出”的特性。如探討中國應對全球化時,避開全面開花高談闊論而只選擇世貿規(guī)則一個主題,以“了解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運用規(guī)則”一點切入,集中發(fā)力做到入木三分。且對問題的分析解析也是鞭辟入里、一語中的,對世界經濟全球化歷史進程中趨勢及特點的分析,對“交通、通訊技術進步,跨國公司發(fā)展動力又是什么?”的追問等設計,無不見證了設計者分析問題所站的高度,理解教材所有的深度。
(二)就曹教授的教學設計提出的三個探討
一是課程標準在教學設計中被放在什么位置。“《課程標準》作為教科書編寫和教學行為規(guī)范的指導性文件”是課堂教學的依據(jù)也是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的目標,“所以,僅僅把《課程標準》寫在教案的首頁作為裝飾是不行的,一定要緊扣課標的內涵和文字表述”。從曹教授的教學設計過程看,課程標準尤其是內容標準要求沒有放在應有的位置去實現(xiàn)和展開,只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與其他原因一起附帶提及“世界貿易組織”,并且還是用小字呈現(xiàn),這樣設計恐有失重心。個人認為撇開課標或沒有深刻理解和貫徹課標的設計恐難達成設計的意圖。
二是立意如何實現(xiàn)。立意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傳遞和形成的核心價值判斷,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xiàn)路徑,也是一課中最高的理論。就學生而言,一個核心價值觀念的形成不是一句話就能實現(xiàn)的,且“‘論的程度要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貫徹可接受性和量力性原則,循序漸進”。這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涓涓細流般滲透,學生在不斷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中才能實現(xiàn)。但曹教授的教學設計不論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還是教師的教學過程,都沒有明確見到“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體現(xiàn)。僅靠結尾的一句話能達成立意嗎?恐怕會出現(xiàn)預設與生成不對稱的情況,或者說只有預設沒有生成的情況。更何況整個教學過程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生活環(huán)境的設計幾乎沒有,畢竟釣魚島、馬航MH370離學生的個體生活很遠,沒有豐富的生活和情感體驗的高一學生恐難接受某種特定立意。
三是課堂學生小組活動主題的設定恐有形式化之嫌。課堂學生小組活動是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實現(xiàn)能力、價值培養(yǎng)目標必不可少的過程設計,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對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曹教授的教學設計在第三板塊,就“交通通訊工具的發(fā)展、跨國公司、兩極格局瓦解是怎樣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這個問題設定了一個課堂小組活動。這也是整個教學設計中唯一一個課堂小組活動設計,數(shù)量多少且不論,就活動主題看,恐有形式化之嫌。交通通訊工具是如何推動全球化的早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一課中就有體現(xiàn)和說明,且在曹教授教學設計的第二板塊也早有論及,沒有必要再進行小組討論。教材在前言部分對跨國公司是如何推動全球化的有說明,且曹教授教學設計第一板塊的美國波音公司也已展示,學生一般不難理解。小組探究的主題應具有可探究性,即要有一定的難度,能拓展思維的廣度,達到啟迪智慧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曹教授在引用史料論證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時選取了這么一段材料:“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帶給了我們什么……此時此刻有8億人口挨餓;10億人口是文盲……大氣、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氣候的變化已經帶來了不可預言的、明顯的后果?!边@段材料也是許多教學設計和課件所用過的材料,出自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著作《全球化與現(xiàn)代資本主義》。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古巴與資本主義世界對立嚴重,其領導人卡斯特羅的這本著作帶有明顯的反資本主義政治傾向,對資本主義世界不足之處大肆渲染,旨在捍衛(wèi)古巴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對材料中的數(shù)據(jù)稍加調查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明顯漏洞。喪失科學性、公允性的史料是不能用來說明什么問題的,“現(xiàn)今,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非常流行史料教學法,而史料汗牛充棟,不管我們用哪一段,都必須做到尊重歷史事實”。
總之,讀曹華清教授的教學設計讓筆者如獲美玉,玉潔以為矜玉瑕以為鏡。更讓筆者認識到上好一堂課的追求永無止境,唯有上下求索不斷進取。
[參考文獻]
[1]尤克光.高中歷史教學的“史論結合”[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6).
[2]劉紅影.孔子是帥哥還是丑男[J].中學歷史教學,2012(4/5).
[3]崔含鼎,梁仕云.現(xiàn)代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
[4]鄭林.《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成就與問題綜述[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1/2).
[5]許新梅.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有“課標意識”[J].歷史教學,2014(9).
[6]陳家華.教學設計須凸顯教學立意[J].歷史教學,2014(13).
[7]李樹全.從四個角度看教學主題的確立與落實[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2(6).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