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艷
一、莫姜的形象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形象
莫姜形象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形象,更準確地說,是中國晚清沒落貴族婦女的典型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國傳統(tǒng)婦女淡定堅忍的品格,同時,也具有貴族婦女特有的氣質(zhì)與矜持,作者將兩者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莫姜形象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首先,筆者在莫姜身上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婦女淡定堅忍的品德與對禮教的恪守與無奈。莫姜作為一位出宮多年的宮女,雖歷經(jīng)世事滄桑,但始終自尊自信,言語投足間充滿了淡定與堅忍。“我”初次見到莫姜,對她的印象是“穿得很單薄,就是一件青夾襖,胳膊肘有兩塊補丁,挎著個紫花小包袱,凍得在微微顫抖,看得出她在克制著哆嗦,努力地使自己顯得舒展。燈光下,女人的面部青黃黯淡,臉上從額頭到左頰有一道長長的疤痕,這道痕跡使她的臉整個破了相,破了相的臉又做出淡淡的微笑,那不是笑,實在是一種扭曲”。處境的困窘、衣著的破敗、外表的缺陷并沒有使莫姜深感自卑和矮人一等,她努力“克制著哆嗦,努力使自己顯得舒展”“破了相的臉又做出淡淡的微笑”,這兩處細節(jié)顯示了貫穿莫姜一生的堅忍自信的品格。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堅強自尊的女性,在面對曾經(jīng)虐待她,使她破相,又將她抵給小混混,現(xiàn)在卻老病纏身過來找她的丈夫時,又是那樣的脆弱和無奈。在呆住半天后,“哇”的一聲哭了,蹲在地上用手捂著臉??诶镟骸澳氵€活著?還活著……”最終還是收留了他并照顧他一直到死。莫姜的行為與其說是寬容,不如說更多的是對禮教的恪守與無奈。在封建皇權(quán)的指婚安排下,在“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的古訓(xùn)下,莫姜失去了獲得美滿愛情、家庭、婚姻的權(quán)利,有的只是服從、忍受和守望的義務(wù),正是這種“義務(wù)”造就了莫姜不幸的一生,歷經(jīng)苦日子的磨難而能平靜以對,是堅韌。堅強而又脆弱,自信而又無奈,矛盾著的莫姜正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代表,寄托了作者對于舊時女性悲劇命運的深刻反思。
其次,莫姜身上又具有貴族婦女特有的講究與矜持。她出身宮禁,雖然身為宮女,但長期遵守森嚴的禮教,莫姜跟“我”說話從來都是:“您”“您”的,好像她從來不會用“你”,即使對于“我”這個孩子,她也只是“會些許流露出一點對我的親近,但也既有分寸”。
莫姜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嚴格恪守禮法,這種守禮不是做給誰看的,而是融入血液中,形成了她待人接物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這使莫姜具有普通婦女所不具有的貴族氣質(zhì),莫姜相貌平靜得像寒玉,神色清朗如秋水,那氣質(zhì)不是誰都有的。那種氣質(zhì)與矜持,是在等級森嚴、禮法繁復(fù)的宮廷中形成的。喜性、矜持剝奪了她喜怒哀樂的基本權(quán)利,扼殺了人的性情,莫姜的形象,正是被神權(quán)、皇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父權(quán)所壓迫的中國女性的代表。
二、莫姜的形象承載著作者對于歷史與文化的深刻思考
出身深宅大院的葉廣苓,她的小說作品時常展現(xiàn)出豐富的滿族貴族的典章禮儀,對文物辭章的描寫,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例如,在《雨也蕭蕭》中對玉的鑒賞詳實而真切;在《不知何事縈懷抱》中對堪輿之術(shù)的描述,反襯出人物命運的荒謬與凄涼等等。在《豆汁記》中,作者通過莫姜之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的中華飲食文化。莫姜在宮中原為打點太妃飲食的宮女,本來就熟稔宮廷飲食,丈夫劉成貴是“抓抄王”的得意弟子,深受太妃和宣統(tǒng)皇帝賞識,莫姜從他那里學(xué)得一首精湛的廚藝:方上桌時嘴巴開合,渾身還在動彈的糖醋大魚;爛而不柴、爽而不膩的醋燜肉;奶酥六品;麻婆豆腐等等。玉盤珍饈將一個個歷史瞬間串起,慈禧的飲食逸聞、宣統(tǒng)皇帝退位、滿洲政府成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都在舉杯投箸間煙消云散,作者透過莫姜揭示了:“器具質(zhì)而潔,瓦翁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疏逾珍饈,布衣暖,菜根香,恬淡平靜的百姓日子,才是最舒服,最養(yǎng)人的,正如豆汁,正如莫姜?!蹦辉賰H僅是一位婦女,而是承載著作者對歷史與文化深刻思考的人物形象。
三、莫姜的形象承載著作者對于生命的性格的深刻思考
莫姜形象雖然被作者賦予了獨特的思想和性格,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承載著作者對于生命性格的思考。莫姜的形象與作者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無法自主選擇婚姻的她被老太妃一高興指給了小自己八歲的廚子,后來又被當做籌碼抵押給了一個小混混,好不容易有了個安身之處,老病纏身的丈夫卻又找來,她不得不回去照顧他,本以為可以相依為命、了此余生,卻未料文革浩劫,最終只有通過自殺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莫姜的生命好像一團柳絮,隨風(fēng)飄搖,沒有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只能任由命運的撕扯而飽經(jīng)人世滄桑和酸楚。莫姜說:“各人有各人的命,不能強求,眼下這樣她已經(jīng)很知足了?!边@哪里是知足,根本是作者對于造化弄人和詭譎命運的掙扎與無奈,是作者經(jīng)歷一幕幕風(fēng)云變幻,一次次風(fēng)雨坎坷后對命運的質(zhì)問與追問。歷史的滄桑,生命的無奈,恍如隔世,如此的安排升華了作者對于生命性格的深刻探討與思考。
大羹必有淡味,淡然堅持的莫姜,恪守禮法的莫姜,烹飪?nèi)松傥兜哪?,如一碗“酸中帶甜,醇味十足”“其貌不揚,其味不香”,但卻意蘊深厚的豆汁,散發(fā)著迷人的芬芳。作者在文末特意安排了一場四十年后的故地重游,莫姜當年當?shù)舻钠揭驯灰患抑閷毜攴顬椤版?zhèn)店之寶”。莫姜作為葉廣苓《豆汁記》中的女性形象,代表著作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理解,承載著作者對于歷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對生命性格的深刻思考,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豆汁記》,更好地研究葉廣苓的文學(xué)思想。
參考文獻:
宋國靜.有一種佳人難再得:對《豆汁記》人物“莫姜”的解析[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0(11).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