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輝
現(xiàn)在的我,接孫子放學(xué)回家就是幸福。
每天下午,放學(xué)之前,做好準(zhǔn)備,整裝待發(fā)。似有相親之美意,像迎貴賓之禮儀,如見故知之急切。這是我離職后唯一值得自豪自樂自詡的事——果如此,當(dāng)然。幸福時刻,就在眼前。
看看“力小”放學(xué)門前迎接孩子們的家長吧。多為孩子的爺爺奶奶,與間或有空的孩子們的父母及阿姨們。從四面八方像趕集似的簇?fù)碓谛iT口兩邊的道路旁,如接龍似的排成幾里長的隊伍。因而每每放學(xué)時刻,不得不有幾名警察專門維持秩序,疏導(dǎo)交通。
人群云集,個個翹首,矚目伸頸,展望校門。迎接尋覓魚貫而出的自己的孩子。其間眉飛色舞交談著孩子的學(xué)習(xí):昨天得了什么獎,考了多少分,參加了什么活動;或抱怨孩子挑食,不肯吃飯,如何補(bǔ)鋅,體重多少;或夸耀雙休日帶孩子參加了什么慶典,在超市買了什么品牌,去了什么地方游玩。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直到孩子來到身旁,仍意猶未盡。
孩子像無數(shù)飛至的小鳥,逐次沖向自己的親人。大人們?nèi)绔@至寶,趕忙接過沉重的書包,扶擁孩子,牽著小手,順著人流,邊走邊躬身詢問:中午吃什么,餓不餓?老師表揚(yáng)了沒有,考了多少分?上什么課,注意聽講了嗎?
孩子到家。奶奶早早迎候在門口,“乖乖,肉子”一喋聲叫個不停。趕緊放下書包,為其脫去外套,換鞋,洗手;拿牛奶、果汁等;取“蜜加沙”“年輪”等糕點(diǎn),送到嘴邊。抓緊時間,好做作業(yè);為其挪凳子、找用品、開臺燈……看著一切,此時此刻,孩子幸福,奶奶幸福,我也幸福,心中蕩漾。
有時也不免心中酸楚,想起自己的童年。父母撫養(yǎng)了九個孩子,因窮因病因災(zāi)先后夭折五人,只剩我們兄妹四人,男孩中我最小。解放不久,那年冬天。我剛記事,也就六七歲。母親帶著我們最小的兄妹倆,請三叔用“六合車”推著,一邊坐著母親,一邊用筐裝著我們兩個小孩,迎著北風(fēng),從益林出發(fā),去找在漣水與人合伙開豆腐店的父親。一路上很荒涼,很寂靜,天昏沉沉的。傍晚時趕到黃河邊。突然,一頭黃牛從河灘的草地上向我們沖來,嚇得我們驚叫起來。三叔眼陜,抽出車棍,對著牛頭猛掃過去……可能是驚嚇過度,后來的事情一點(diǎn)也記不得。怎樣渡河,怎樣上岸,怎樣在漣城找到父親,怎樣租房子住下……
第二次租房。是北門口一家姓王的房子,混名叫“三拖泥”,為什么叫這個名字,不知道,大人都這么叫。當(dāng)時漣水城也只有幾百戶人家,北門街也只有幾十戶,不到一百戶。一條不到一里長的街市。我們住在街北頭。房頂上有一個稀疏的盆口大的洞,晚上可以看見天上的星星。門口用蘆葦編的“柴門”擋著,墻是“干打壘”,墻角有縫。一家人就睡在稻草鋪的地上。沒有墊被,沒有氈子,只有一張?zhí)J席。
后來,熟知情況的鄰居說,剛到不久,母親就在這樣的屋里生下最后一個小妹妹。沒有(錢)請接生婆,更談不上到醫(yī)院生產(chǎn),自己剪斷臍帶,滿地是血……路人看到,不住咂嘴,掩面流淚而過……后來小妹也因無錢治病,在六歲時得了腦炎夭折了。母親抱著遺體,日夜啼哭。嚇得我們不敢進(jìn)屋睡覺…一每每想起,流淚不止。那時我上小學(xué)五年級,已經(jīng)很記事。
剛到漣水上小學(xué)。沒有書包,沒有桌凳,連書也沒有。是老師幾次上門勸說,才送我去讀書。一個學(xué)校只有一個班級、一個老師、一個教室,磚墻草苫在山墻上開門的房子。老師是一位像父親一樣慈祥的中年消瘦男子。他把自己的教學(xué)書給我作課本,封面蓋有鮮紅的他的方印——魏國良。冬天,拿了一頂帽檐綻出棉花的帶舌帽給我輕輕戴上,當(dāng)時已是十分難得和珍貴。一次下雪,穿著前面露腳趾,后面露腳跟的布鞋,雙腳凍得通紅,魏先生找來一雙“毛窩”,讓我換上,給我把鞋放在火盆上烤……
上課冷時讓我們孩子跺腳取暖。太陽出來了,讓我們到南墻根太陽下做“擠鹽豆”游戲取暖。我們大多數(shù)孩子都穿空心棉襖,沒有襯衣,沒有外套,有的紐扣也沒有,用布帶或繩子扎在腰間取暖。擠著擠著,露出小膀子,小胸脯,互相用涼手掏對方的胳肢窩取鬧……
每天早上自己起來做飯。中午,只有學(xué)校上勞動體育課才有干的吃。一次中午放學(xué)回家,見媽媽在鍋臺前擦眼淚,向鄰居借的半瓢“棒子面”已吃完,只好端著一碗全是辣蘿卜煮的“飯”。晚上回來,在用藍(lán)水瓶自制的煤油燈下做作業(yè);有月光時,會和小朋友“打瓦”“摜銅板”“捉迷藏”,常要父母催叫才回家。
放學(xué)在家。早上要幫助家里挑水割草。中午要洗衣磨面。晚上要劈柴喂豬。還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
聽著我的敘說,孫子歪著頭,瞪大眼,好奇地問:“爺爺,是真的嗎?”我點(diǎn)點(diǎn)頭,“是爺爺?shù)挠H身經(jīng)歷?!迸c你們現(xiàn)在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尤覺你們的幸福,我們大家的幸福。但人們未必全知,知了也未必全懂,懂了未必全悟,只有受過苦難的人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只因生在幸福之中。
幸福時刻,就在身邊。
責(zé)任編輯:子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