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摘 要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生物學的組成部分,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保證和提高實驗教學的關鍵在生物教師。本文就農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 生物學 實驗教學 生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1-0074-01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生物學的組成部分,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保證和提高實驗教學的關鍵在生物教師。如果教師實驗技能不熟練,缺乏準備和指導實驗的經驗,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由于農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相對落后,而且學生動手能力差,生活經驗不足,也缺乏對事物本質的探究經驗。因此結合學生實際,因地制宜,完成大綱、教材規(guī)定的生物學實驗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是我們每個生物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教師應加強對實驗教學的鉆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血液和血型”一節(jié),其中“血液的組成與功能”的內容我花了二課時,采用了先實驗后得出結論的探究式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第一課時,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通過觀察知道加入檸檬酸鈉溶液后血液發(fā)生分層現象,再通過觀察人血涂片識別紅細胞、白細胞的形態(tài)。有了這些感性認識后,第二課時,再講授血液的組成與功能。采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識,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明確實驗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生物學實驗也不例外,只有明確實驗目的,才能確定實驗的步驟、方法。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動手實驗,實驗效果就會很好。農村中學學生對實驗比較陌生,有的學生上實驗課只圖好玩,缺乏科學態(tài)度,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生活經驗不足,這些都會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實驗前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了解和關注該實驗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實際應用。如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親身經歷了實驗,先操作然后再總結,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來獲得知識。如模擬“血型鑒定”,通過鑒定血型使學生獲得與血型和輸血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認同無償獻血制度,關愛他人生命,培養(yǎng)樂于為挽救他人生命奉獻愛心的高尚情感。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興趣。
三、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guī)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guī)范操作實驗的基礎,只有理解、掌握步驟方法才能規(guī)范操作,實驗才能得到預期的結果。實驗前應指導學生預習實驗步驟,將實驗步驟簡化,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使之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的使用,先將安放、對光、觀察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參照課本實驗指導,邊講邊示范操作一次。然后分段講解、示范和指導操作。再讓每名學生完整操作一遍。最后指定一名學生上講臺操作一遍。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步驟、要領,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
四、運用教師教學口語,使生物學知識趣味化
一堂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語言要生動活潑,鮮明形象,感情洋溢,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 “如聞其聲”。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來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遺傳現象和變異現象;用“萬物生長靠太陽”來說明所有生物生命活動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等來說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間的關系和食物鏈的特點。講到生物圈中的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時,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來說明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生不息。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要轉變舊觀念,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因地制宜,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為今后搞好生物學實驗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美珍等. 中學生物學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王崇舉等.教師職業(yè)技能達標訓練[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