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2015年3月15日 晴
常有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不知該寫什么,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敷衍了事,內(nèi)容空泛籠統(tǒng)。為此,我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yǎng)成一種習慣。
高中生已具備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教學大綱對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課內(nèi)作文,要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nèi)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課外練筆。去年我接了兩個高一班,要求兩周一篇大作文,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并進行講評。
寫隨筆,就是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shù)自由。只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勺h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或點點滴滴幾十字均可: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他們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xù)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也看到了學生因創(chuàng)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nèi)ビ^察,去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庇械恼f:“由于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里、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學生全部完成了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于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并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nèi)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征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像。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了,創(chuàng)作熱情被激發(fā)了,紛紛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yōu)秀作品。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在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不只是“看”。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窌r,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三次描寫,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而后,我布置了寫學校的退休工人老袁。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wěn)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湖南隆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