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 時秋寬 鄒晨雙 石婧 段春波 于普林
國內重要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2005-2013年高被引論文分析
孟麗 時秋寬 鄒晨雙 石婧 段春波 于普林
目的 通過對重要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的高被引論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我國神經精神疾病臨床、科研、辦刊者正確選擇研究方向以及撰寫論文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以刊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更好地為臨床服務。方法 利用中國引文數據庫,檢索6種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2005-2013年所發(fā)表文章中被引次數最高的前20篇(共120 篇) 進行分析,按照被引頻次排序,對其欄目分布、年份分布、論著特點及內容特征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6 種期刊中,《中華神經外科雜志》被引次數≥5的文章所占比例最高(23.9%),零引用文章最少的為《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14.5%)。各刊之間被引頻次相差大,同一期刊內被引頻次差異也較大。 6種期刊高被引文章主要發(fā)表于2005-2008年,4種期刊以論著類高被引文章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綜述類,指南與共識類、述評和論壇類文章在個別期刊占一定比例。高被引論著類文章中,臨床類多于基礎類文章,臨床類文章中以橫斷面研究為主,基礎類文章以動物為實驗對象的較多;兩者均以單中心研究較多。高被引文章內容主要涉及常見、重大疾病如認知障礙、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精神疾病等的患病情況、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等。由于每種期刊辦刊側重點不同,其高被引文章的內容亦有較大差別。結論 期刊的影響力主要取決于少數高被引文章,從事神經及精神疾病工作者應關注本學科的前沿、熱點問題,重視常見重大疾病研究,以及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主題,重視開展指南或共識類的制定工作,加強前瞻性多中心合作研究,以提高我國神經及精神疾病研究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神經病學;精神病學;高被引文章
文章的被引次數可以顯示文章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其在科學交流中的作用及地位。而高被引文章則可反映其所屬學科的前沿及熱點問題,期刊刊登高被引文章越多,其學術影響力越大[1]。對學科相關期刊高被引情況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可反映該學科發(fā)展的現狀、趨勢及同行間的差距。骨科、急診醫(yī)學等學科已有文獻分析其高被引情況[2-3],但目前尚未檢索到神經精神病學類期刊高被引文獻分析的報道。本研究通過對國內6 種重要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高被引文章分析,以期為我國神經病及精神疾病醫(yī)學臨床、科研以及辦刊者正確選擇研究方向、撰寫論文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以刊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提高期刊的質量,更好地為臨床服務;也可作為醫(yī)學管理部門規(guī)劃神經及精神疾病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參考。
1.1 資料來源 選擇已入選中國科技統(tǒng)計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庫的6種神經病學及精神病類雜志,包括《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精神科雜志》《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1.2 方法 利用中國期刊網(網址為http://www.edu.cnki.net/) 檢索中國知識源總庫中的中國引文數據庫,檢索日期為2014-10-14 ,檢索項中的“被引刊名”分別錄入6種期刊名稱,時間段設為2005-2013 年,匹配選擇“模糊”,按照被引頻次排序,點擊文章題目,獲取所有文章的題目、作者信息、年卷期、所屬欄目、被引次數及摘要等信息,必要時下載原文進行研究??紤]到不同期刊的影響力,本研究分別以6種期刊2005-2013 年所發(fā)表全部文章中被引次數最高的前20篇(共120篇) 進行分析,如第20篇為被引次數相同的2篇以上文章,則取發(fā)表年限最近的文章為分析對象,探討其引用規(guī)律。
6種期刊2005-2013年載文量利用萬方醫(yī)學數據庫進行統(tǒng)計。各期刊影響因子(IF)以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4]的數據為準,本研究選擇的6種期刊在30種神經精神病學類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在前15位。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Excel 2007辦公軟件對120篇高被引論文的基本概況、年份分布、欄目分布、論著特點及內容特征等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構成比(%)表示。
2.1 期刊基本參數和被引概況 結果見表1。《中華神經外科雜志》被引次數≥5 的文章所占比例最高(23.9%),其次為《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和《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零引用文章最少的期刊為《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14.5%),其次為《中華精神科雜志》和《中華神經外科雜志》。被引次數最高的1篇文章發(fā)表在《中華神經科雜志》,單篇被引次數達396次。在高被引論文中,各刊之間相比,排名第l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最高者和最低者相差非常懸殊,達329次;各刊排名第20位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最高者和最低者相差相對較小,為18次。同一期刊相比,被引頻次排名第1者和第20者差異也很大。
表1 6種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2005-2013年基本參數和被引概況
注: IF:影響因子;中國神免雜志:全稱為《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表2同;a:數據來源于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b:按被引頻次排名
表2 6種神經病及精神病學類期刊前20篇高被引文章欄目分布(篇)
注:括號內為平均被引頻次
2.2 高被引文章年代分布 6種期刊高被引文章主要發(fā)表于2005-2008年,達88篇,2008年之后較少,僅30篇。即發(fā)表時間越長,被引用次數相對越多。2009 年之后因發(fā)表時間較短,高被引文章相對較少。除《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被引高峰出現在2007年(6篇,6/20),其余期刊高峰均在2005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高被引論文在2010-2011年有3篇,《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在2009-2010年也有4篇,表明兩刊近年來的學術水平提高較快,發(fā)表后較快受到學術界的關注。
2.3 高被引文章欄目分布 結果見表2。從欄目分布看,6種期刊差別不大,大部分以論著類高被引文章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綜述類;但是《中華神經科雜志》指南與共識類文章、《中華神經外科雜志》述評和論壇類文章超過綜述。從被引次數均值看,6種期刊差別較大,《中華神經科雜志》以指南與共識類文章被引次數最高,平均為136次,《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以述評和論壇類最高?!吨腥A神經醫(yī)學雜志》《中華精神科雜志》和《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以論著類文章最高,而《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以綜述類為最高。
2.4 高被引論著類文章分析
2.4.1 研究類型:《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5篇比1篇)、《中華神經科雜志》(14篇比0篇)、《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3篇比3篇)、《中華精神科雜志》(17篇比1篇)高被引論著類文章中臨床研究多于基礎研究,而《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數量相近(分別為7篇比6篇,8篇比8篇)。6 種期刊臨床研究論著中均以橫斷面研究較多,《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以回顧性研究次之?!吨腥A精神科雜志》有4篇為前瞻性研究,沒有回顧性研究;《中華神經科雜志》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前瞻性和回顧性研究同樣多,《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無前瞻性研究,橫斷面和回顧性研究同樣多。
2.4.2 研究對象和機構:基礎類論著中以動物為實驗對象較多,如《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7篇基礎類研究對象均為大鼠,《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3篇基礎類研究對象均為大鼠,而《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和《中華神經外科雜志》基礎類文章中研究對象在細胞水平的分別為3篇和1篇。6 種期刊前20篇高被引文章除《中華神經科雜志》研究機構以多中心研究較多外,其余5種期刊均以單中心研究多于多中心研究。
2.4.3 研究例數:120篇高被引文章中,病例數大于1000例的臨床或調查研究共有16篇,如《中華神經科雜志》發(fā)表的“我國中年人群血清TC/HDL-C比值與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危險性”研究對象10121例,《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發(fā)表的“我國南方152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特點”,《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發(fā)表的“急性顱腦損傷10730例臨床分析”,《中華精神科雜志》發(fā)表的抑郁癥的患病率調查對象有5926例等。有關疑難或特發(fā)疾病的文章有5篇,例數均較少,如《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中“特發(fā)性肥厚性硬腦膜炎”4例,《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中“可復性后部腦病綜合征”12例等。
2.5 前20 篇高被引文章內容分析 主要涉及常見、重大疾病如認知障礙、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精神疾病的研究等。由于每種期刊的側重點不同,其高被引文章的內容亦有較大差別。
2.5.1 認知障礙相關研究論文被引率高:其中《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7篇、《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5篇、《中國神經精神雜志》4篇、《中華神經科雜志》3篇高被引論文為關于認知障礙或癡呆研究。在120篇高被引論文中,關于認知障礙研究的文章有20 篇(16.7%)。內容主要包括檢查量表如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以及Stroop色詞測驗在認知障礙中的應用,阿爾茨海默病(AD)動物模型研究,電針、葛根素、熟地黃對AD大鼠海馬神經可塑性和神經元凋亡的作用,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以及社區(qū)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調查和隨訪的研究等。此外還包括帕金森病專家共識、普拉克索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研究、AD主要相關基因和功能蛋白研究進展以及血管性認知障礙專論等。
2.5.2 針對腦血管疾病的研究關注度高:內容側重腦缺血(7篇)、腦梗死(7篇)、腦卒中(10篇)、腦出血(7篇)以及動脈瘤(4篇)等。如《中華神經科雜志》14篇、《中華神經外科雜志》8篇、《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5篇、《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3篇、《中國神經精神雜志》有5篇。在120 篇高被引論文中, 關于腦血管病研究的有35 篇(29.2%)。腦缺血研究如“疏血通注射液對局灶腦缺血大鼠血管內皮因子表達的影響”;腦梗死研究如“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變化及意義”等;腦卒中研究如“腦卒中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等;動脈瘤研究如“顱內動脈瘤手術治療的現狀和前景”;腦出血研究包括“高血壓腦出血最佳手術時機的研究”等。
2.5.3 神經免疫性疾病研究論文被引率較高:涉及神經免疫性疾病研究的論文包括《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4篇、《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篇、《中華神經科雜志》1篇。包括“我國南方152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特點”、“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多發(fā)性硬化流行病學研究”和“特發(fā)性肥厚性腦膜炎臨床病理特點”、“中國人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的臨床特點(附40例分析)”、“鼠源乙酰膽堿受體α亞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鼠誘導實驗性重癥肌無力模型”等。
2.5.4 精神疾病研究受關注較高:包括抑郁癥、失眠、精神分裂、應激、自殺、藥物依賴等。其中《中華神經科雜志》3篇,《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篇,《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有9篇,《中華精神科雜志》18篇。
2.5.5 基礎研究占一定比例:120篇高被引論文中AD模型大鼠相關研究有6篇,干細胞研究5篇,腦血管疾病研究對象為大鼠6篇。
2.5.6 各刊特點: 各期刊的高被引論文基本突出了其優(yōu)勢學科。《中華精神科雜志》前20篇高被引論文幾乎全部是精神疾病相關研究;《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腦血管病出血4篇,動脈瘤4篇,顱腦外傷6篇;《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中精神疾病9篇,腦血管病5篇,認知障礙4篇,神經變性疾病2篇?!吨袊窠浢庖邔W和神經病學雜志》20篇高被引論文中有4篇是神經免疫性疾病,7篇是認知障礙研究,5篇腦血管疾病研究;《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腦血管病研究14篇,認知障礙和精神障礙研究均有少數;《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中認知障礙研究5篇,干細胞基礎研究4篇,腦血管病研究3篇等。
近年來,以高被引論文作為科研評價標準之一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5],高層科研管理部門越來越多地傾向于采用被引頻次來衡量論文的重要性。有學者認為,如果某一學科領域內的高影響力論文均出自于某種期刊時,表明這些期刊的水平和質量較高。同樣,如果一種科技期刊有較多的高被引論文,表明該刊刊登了所屬學科的前沿問題或被同行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1]。
本研究結果顯示,6種國內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類期刊,不論是同種期刊還是不同期刊之間比較,被引次數相差均很大。不僅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類期刊被引次數相差較大,一些知名期刊高被引次數相差也很大,如Web of science檢索系統(tǒng)中JAMA 2006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被引次數達3744 次,N Engl J Med 單篇最高被引次數為1928 次,相差達1816次。另外,本研究發(fā)現 6種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類期刊中《中華神經科雜志》單篇最高被引次數最高,被引次數≥5 的文章構成比也較高,零引用較低,其IF最高( 2013年IF為1.596) ,表明期刊的影響力受少數高被引文章影響較大[6],提示期刊編輯在策劃組稿時應關注本學科的前沿、熱點問題,爭取刊出為臨床醫(yī)療服務及科研發(fā)展提供更多啟示或幫助的優(yōu)秀稿件。
雖然高被引文章隨發(fā)表時間的延長,被引次數相對增多,但發(fā)表時間長短并不是文章被關注程度的關鍵所在,其關鍵在于文章所刊載的信息是否對讀者有所幫助,是否反映了有關神經醫(yī)學的熱點、前沿問題。如《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0 年發(fā)表的綜述類文章“MoCA和MMSE在輕度認知障礙中的應用比較”和2011年發(fā)表的論著“中文版MoCA和MMSE在診斷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中的應用”重點專題雖然發(fā)表時間相對較短,但被引用率卻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被引文章欄目分布以論著、綜述及述評、指南類文章受關注程度較高,這一點與其他學科相似[7]。如《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有4篇專題約稿如老年性癡呆和神經變性專題文章入列前20名;《中華神經科雜志》指南共識類文章對該刊貢獻較大,20 篇高被引文章中4 篇均為專家組撰寫。表明讀者對本專業(yè)權威專家撰寫的具有指導作用的述評、指南類文章的關注度較高,這些文章對期刊的貢獻也最大。指南與共識類的文章受關注程度較高,可見讀者需要了解相關方面的規(guī)范以期指導臨床的診療工作,提示神經疾病工作者應重視制定標準與規(guī)范的工作,以推動臨床診療規(guī)范化,特別是對于跨學科、發(fā)病率高的疾病診斷標準和治療規(guī)范。有學者認為“綜述”可以使研究人員快速了解學科領域內的重要進展[1],較受讀者青睞,提示期刊編輯在組織策劃稿件時,在有目的的組織策劃國際、國內的前沿課題,以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著為主的同時,還應積極邀請國內相關領域有影響的專家撰寫高質量的綜述。但是綜述文章發(fā)表得過多,會影響期刊的信息量、創(chuàng)新性和科技含量[8]。
以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前瞻性研究更容易被關注和引用,而單中心、多中心研究被引用情況則呈現不同的規(guī)律。本研究結果表明單中心的以患者為研究對象的橫斷面臨床研究被關注程度較高,有較高的被引用率,僅《中華精神科雜志》有較多的前瞻性研究,這與其他學科表現不同[1,6]。提示神經精神疾病臨床及研究人員在進行科研設計及期刊編輯在組織策劃稿件時,應多向多中心合作研究的前瞻性臨床研究傾斜。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對臨床醫(yī)學的貢獻很大,其結果更可靠也更容易推廣,更能發(fā)現疾病的新的規(guī)律和治療方法,是提高我國臨床研究質量的一個發(fā)展方向,迫切需要在神經精神疾病臨床科研以及領導管理加強全國以及區(qū)域間的合作開展多中心研究,以提高我國神經精神疾病研究的整體質量和水平[9]。
臨床醫(yī)生的特長是發(fā)現臨床問題,通過臨床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即便是開展基礎研究也應偏重于應用性基礎研究。本研究結果中基礎研究領域高被引論文占一定比例,如AD或腦血管疾病大鼠模型以及干細胞研究等。期待有更多的多學科合作的團隊能夠精誠合作開展多中心多學科的研究,將基礎研究的實驗成果轉化到臨床工作中去檢驗。本研究120篇高被引文章中,病例數大于1000例的臨床或調查研究有一定數量,希望今后神經精神疾病研究人員通過隨訪收集整理資料,讓更多寶貴的臨床資料能得到恰當地總結和分析,在我國產生更多高質量的醫(yī)學研究論文。
就具體研究內容而言,6種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類期刊雖各有特色,但高被引論文比較側重常見重大疾病研究如認知障礙、腦血管、神經變性疾病等,針對腦血管疾病研究的最多。神經內科學高被引論文以慢性病為主,多樣本研究比例高,提示神經慢性病管理是神經疾病臨床醫(yī)生的寶貴資源,尤其應注意做好長期隨訪并力求資料的完整性。神經外科學領域最受歡迎的文章依然是關于手術術式的探討,這符合外科學專業(yè)本身的規(guī)律特點。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期刊的影響力主要取決于少數高被引文章,神經精神疾病工作者應關注本學科的前沿、熱點問題,重視常見重大疾病研究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主題,重視制定指南或共識類的工作,加強前瞻性多中心合作研究,以提高我國神經病學及精神病學研究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1]韓維棟,薛秦芬,王麗珍. 挖掘高被引論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 514-518.
[2]邵菊芳.《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1—2012年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22(5):558-560.
[3]聶蘭英,王鋼,金丹,等.《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0,12(3):272-277.
[4]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220.
[5]Wang MY, Yu G, Yu D,et al. Mining typical features for highly cited papers[J].Scientometrics, 2011, 87(3): 695-706.
[6]高雪山, 鐘紫紅.中外臨床營養(yǎng)學期刊2006~2010 年高被引文章比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92-96.
[7]聶蘭英.我國骨科學期刊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81-584.
[8]楊紅蕓, 孫波, 王晴.17種口腔醫(yī)學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的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12):75-78.
[9]李偉,劉雪松,朱瑤,等.2011年中國期刊及《中華醫(yī)學雜志》高被引論文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18):1294-1296.
(本文編輯:高秋萍)
Analysis of highly cited paper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of neuropsychiatry from 2005-2013
MENGLi,SHIQiukuanZOUChenshuang,SHIJing,DUANChunbo,YUPulin*.
*DepartmentofEditorial,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010,China
YU Pulin, Email:pulin_yu@163.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of neuropsychiatry and to provide proper research direction and guidance of thesis writing. Methods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cited by the top 20) published in 6 important journals of neuropsychiatry since 2005-2013 were retrieved by 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 and ordered by cited frequency. The distribution of column, published time, types of original articles and their content featur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6 journals of neuropsychiatry journals, the rate of citation frequency ≥5 was the most in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3.9%), zero citation paper was the least in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14.5%). The cited frequency was largely different among the journals as well as within the journal.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were mainly published in 2005-2008. Original articles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4 journals, followed by review, while guideline, editorial or expert forum occupie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highly cited papers, clinical papers were more than basic researches. Most of clinical researches was designed as cross-sec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ubject of basic study was mainly animal. The study of highly cited paper was mostly carried out in single center rather than multicenter. Their contents majored in common and critical diseases such as prevalence mechanism and diagnosis or treatment of cognition disorder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mental diseases. Its content of highly cited paper was different as for particular emphasis on each journal. Conclusions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a few highly cited paper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t issues of neuropsychiatry, the topic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clinical, the formulation of guideline or consensus and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operation in attempt to quality promotion of neurological study.
neurology; psychiatry, highly cited papers
10.3969/j.issn.1006-2963.2015.02.012
100010北京醫(yī)院期刊編輯部
于普林,Email:pulin_yu@163.com
G257.3
A
1006-2963 (2015)02-0121-05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