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賢
【關鍵詞】語文教學 幽默藝術
運用方法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77-02
筆者曾在班上開展了一次關于“什么類型的教師最受學生歡迎”的調查活動,在“平易近人”“學識淵博”“幽默風趣”“關心學生”“寬宏大量”等選項中,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幽默風趣”這個選項。可見,一位教師擁有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學富五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如果在此基礎上能擁有并熟練運用幽默,就很容易贏得學生的喜愛。幽默是一種含蓄而又充滿機智的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如能恰當運用這種教學藝術,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事半功倍。
一、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幽默的幾種方式
蘇聯(lián)教育家斯維洛夫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笔聦嵣?,很多教師都明白幽默風趣是活躍課堂氛圍的“第一位助手”,因而很注重在課堂上運用幽默藝術。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身邊很多語文教師對于幽默的運用也非常有心得,試舉幾例加以說明。
(一)曲解諧音。漢語中的諧音字很多,歷史上有許多利用諧音曲折表達意圖的經典案例,如《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晴”與“情”同音,《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賈”與“假”同音,“甄士隱”的“甄”與“真”同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漢語諧音字多的語音特點,用其他同音或近音的字代替本字,從而產生有趣的教學效果。例如,有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剛愎自用”這個成語的時候,由于“愎”字讀音難記,于是他刻意把“剛愎自用”解釋為“自己的鋼筆自己用”,學生聽后會心一笑,從此牢牢記住了這個成語的讀音和字義。
(二)巧用俚曲。經典通俗歌曲往往在校園中流傳甚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引通俗歌曲,讓教學語言變得更為幽默、生動,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教授《孔乙己》“坐不到半天,便連人和紙張筆硯,一齊失蹤”一句的時候,突然問學生:“失蹤?跑去哪兒了?是不是跑到外婆的澎湖灣啦?”學生立即笑了起來,因為當時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正在大陸大街小巷流行,學生們當然能意會得到,于是在笑聲中體會到孔乙己“好喝懶做”的性格特點。
(三)自我調侃。1990年,臺灣藝人凌峰戴著一頂黑色濟公帽亮相央視春晚,拿自己的長相調侃:“(我)所到之處呢,觀眾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尤其是男觀眾對我的印象特別好,因為他們認為本人的長相很中國。中國5000年的滄桑和苦難全都寫在我的臉上。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觀眾對我的長相已經到忍無可忍的地步,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球黑……”凌峰話音未落,全場爆發(fā)熱烈的掌聲,這是非常典型的自我調侃成功的案例。有一位語文教師在教授《范進中舉》一文時也依葫蘆畫瓢,同樣拿自己的長相調侃,收效也不錯:當讀到“你不見城里的張府上的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尖嘴猴腮,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三不四,也想天鵝肉屁吃”這句話的時候,該教師停頓了一下,問了一句:“什么叫尖嘴猴腮?”不等學生反應,他就多加了一句:“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因為該教師面容瘦削,學生們不由大笑,笑過之后,該教師再加一句:“同學們立刻查成語詞典,一切以詞典為準?!闭n堂氣氛更是其樂融融。
除了以上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辦法取得幽默風趣的效果。教師平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熱愛與留心生活,善于發(fā)現、積累幽默素材,勤于總結教學規(guī)律,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使課堂教學充滿感染力。
二、在教學中運用幽默應注意的事項
必須指出,幽默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在運用的時候稍有差池,就會弄巧成拙。這種情況,我們姑且稱之為“濫用幽默”,以下試舉幾個濫用幽默的案例。
(一)沒有注意幽默的對象。美國民眾喜愛并欣賞幽默,據報道,美國總統(tǒng)競選班子里專門設置有一群幽默顧問,專門負責對幽默進行設計和把關,其中包括提醒總統(tǒng)競選人在演說時對不同的聽眾要采取不同的幽默方式?,F實中,有的語文教師對這一點就不夠注意。比如,十幾年前,一位農村學校的語文教師上作文課時,講到句子要精練時,舉了賈島“推與敲”、王安石“春風又綠(到、過、吹)江南岸”兩個例子,課堂氣氛很不錯,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但是,這位語文教師覺得還不夠,又舉了林語堂當年演說時一句著名的戲謔之語:“聰明的紳士的講話,應跟女士們迷你裙一樣,越短越好!”此話一出,原本還活躍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沉寂下來,學生們似乎毫無反應,教者期待的幽默效果不僅沒達到,還弄得課堂氣氛很尷尬。顯然,超短的迷你裙對于當時的農村學生而言實在是太超前了,這位教師在教學時搞錯了幽默的對象,所以非但幽默不起來,還弄巧成拙了。
(二)沒有注意幽默的時機。一位青年語文教師上《藤野先生》,為了營造氣氛,他拿自己“開涮”,學著藤野嚴九郎的口吻作自我介紹:“我就是張某某老師,人稱‘四眼先生的。”學生一聽果然哄然大笑,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頗佳。此后師生之間的關系日趨親密,張老師提問戴眼鏡的同學,悉以“陳四眼”“李四眼”稱之,被叫學生聽了也覺得親切有趣。一日,張老師迎接鎮(zhèn)級教學檢查,一近視女學生遲到,鈴響一分鐘后才急急忙忙從外面沖進來,過講臺邊時不小心把張老師精心準備的教具碰翻在地,全場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張老師見狀,便依常規(guī)做法幽上一默:“‘黃四眼呀,你今天就是再多兩只眼也走不好路呀!”話音落后,全場卻鴉雀無聲,緊張氣氛更甚。試想,學生在那么多聽課老師的注視下,心情本來已與平時大不一樣,此刻又有誰能意會“四眼”這個本身就帶有不良因子的幽默呢?面對這種意外狀況,張老師還不如說些諸如“同學們,今天黃同學是不是熱情過頭了”這類俏皮話呢。
(三)沒有注意幽默會傷人?!坝哪瑫恕?,此話嚴格地講,應為“亂幽默會傷人”。筆者曾聽一位口才極佳的教師上陳毅的《梅嶺三章》,一番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后,聽者已經意興索然,有兩名調皮學生于是偷偷撕紙屑玩耍,紙屑迎風一吹,很有點隨風飛舞的樣子。教者見狀,隨即提高聲調說道:“各位同學請看,李同學與何同學正‘捷報飛來當紙錢吶!”全場頓時哄然大笑,只是那兩名“作案”的學生卻已經面如土色。令這位教師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自此之后這兩名學生上起課來很不合作,后來甚至發(fā)展到時不時專門逃他的課的程度??梢姡處熢谑治沼哪@把“雙刃劍”的時候,不能不假思索就隨便出手,否則一不小心就傷到人了。
(四)沒有注意幽默的配角地位。幽默本身不是一種科學理論,教師不可能也不應該刻意去追求;它應該是興之所至,妙手所得。可惜的是,教學實踐中,教師為幽默而幽默的情形卻不在少數,經常有一些“習慣幽默”的語文教師對幽默效果的營造樂此不疲。筆者身邊有一位語文教師,他學識深厚,工作熱情高漲,更難得的是其談吐幽默,口才了得。但是,他所任教的班級語文成績卻曾慘不忍睹,他本人苦惱不已,校領導也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經過深入分析,發(fā)現他上課幽默過多,把“傳道授業(yè)解惑”這個重任“晾”在一邊,課堂中學生經常歡聲笑語,不能靜心學習,因而導致考試成績落后。找到癥結后,他閉門反思,改進教學方式,后來在教學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教師必須明確,在教學面前,幽默只是一種手段,處于配角的地位,切勿本末倒置。
總之,幽默的作用不容小覷,教師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藝術,能有效感染學生,使課堂教學煥發(fā)獨特的生命力。但是,幽默只是一種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手段,在運用幽默時,教師必須從課堂教學出發(fā),做到適時、適度,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