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華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 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50-01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當前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文言文閱讀教學視為簡單地讀、機械地背誦與不斷重復地默寫,甚至連文言文翻譯都讓學生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謄寫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初中文言文教學高耗低效,失去了應有的教學價值。筆者認為,文言文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先要疏通文意,再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從而讓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實現(xiàn)情感升華。
一、誦讀為主,疏通文意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誦讀。誦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幫助學生讀準生字詞,疏通文意;其次可以讓學生體會文言文語言之美,培養(yǎng)對于文言文的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誦讀意識,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課文《三峽》時,教師不要過多講解,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朗讀與品味?!度龒{》是一篇寫景散文,短短的文章就把三峽的山與水描寫得淋漓盡致。山是那么的連綿起伏、雄奇險拔;水是那么的急湍甚箭、清幽秀麗?,槵樕峡诘乃淖侄陶Z言簡義豐。學生在誦讀時將自己的感情蘊含其中,閉了眼奇山秀水仿若就在眼前,讀完全篇,學生仿佛也經(jīng)歷了一次三峽之旅。誦讀是有技巧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斷清節(jié)奏,讀準句讀。如:“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雖然是四字,仍然要有停頓。掃清文字障礙之后的美讀則要讀準語氣語調(diào),讀出感情。教師在訓練學生誦讀時可以創(chuàng)設語境,為學生的誦讀奠定感情基調(diào)。像《三峽》要讀出賞景的喜悅,而朗讀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的《出師表》時要言辭懇切,表達出諸葛亮對先主劉備的感激以及對后主劉禪的勸勉。
二、注重方法,深入體悟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遠,在語音、詞義等方面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學中,教師應改進教學方法,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如幫助學生了解、梳理和總結(jié)課文中所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讓學生舉一反三,或借助現(xiàn)代媒體技術,增強文言文教學的形象性與生動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一)梳理文言現(xiàn)象
每一篇文言文都會存在相當多的文言現(xiàn)象,如特殊句式、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教師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存在文言現(xiàn)象的詞句的含義。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一文,文章雖然很短,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卻很多。如“博士”,在文中指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而現(xiàn)在則是一種學位的名稱。如果學生不清楚該詞古今意義的區(qū)別,對文意的理解就會偏頗。“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時要指導學生梳理并總結(jié)文中的文言現(xiàn)象,只要長期堅持,就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二)借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
對于中學生而言,艱澀難懂的文言文語言阻礙了學生與文本的交流,使得閱讀體驗失去了流暢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圖片、音樂、視頻等現(xiàn)代媒體技術,展現(xiàn)隱藏于文言文語言中的精彩畫面,讓學生領會其中的豐富意涵。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詠雪》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一個雪的世界。學生看著大屏幕中的雪景,就能體會形態(tài)不同的雪的特點,理解“撒鹽差可擬”與“柳絮因風起”二者間的區(qū)別,感受文字的鮮活與立體,加深對文本的感受,提升對文言文的感悟力。
三、古為今用,升華情感
很多學生認為文言文學習是沉悶乏味的。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激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古今結(jié)合、古為今用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嘗試著用古人的話來表達自己,這樣既有趣又新鮮,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課文《論語十則》時,針對文中孔子指出的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筆者在班里組織了一次主題演講會,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體會和認識。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陶冶;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的歷練,只有靜下心來學習,才能獲得提升;還有的學生搜集了一部分網(wǎng)上的資料,將一些學者對《論語》的解讀著作拿來分享,如《于丹〈論語〉心得》《傅佩榮細說孔子》等,這些資料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讓學生對《論語》產(chǎn)生了研究與學習的興趣。通過分享與交流,學生對孔子的了解和認知更深了一層,并從多個層面解讀了“仁”的核心概念,由此理解了《論語》在今天這個時代所具有的珍貴價值,起到了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作用。
在今天這個網(wǎng)絡發(fā)達的時代里,文言文教學處于不被學生所喜的尷尬境地。語文教師有責任與義務深入文言文教學之中,不斷鉆研探索,嘗試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文言文學習的困境,真切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筆者相信,只要教師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就一定能讓文言文教學煥發(fā)光彩!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