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霞
摘 要: 課文背誦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對課文背誦心存畏懼,在準確性和高效性方面都大打折扣。本文通過一些教學實例,闡明利用“支架”式教學模式,能非常有效地幫助學生掃除背誦障礙,更快更好地完成背誦任務。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 英語課文 背誦 應用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識記和背誦,教學和智力發(fā)展是不可思議的?!笨梢?,在英語學習中,課文背誦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課文背誦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擴大單詞、短語、句型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輸出規(guī)范的語言,提高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然而,許多學生在背誦課文時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對背誦課文心存畏懼,以至于最終失去了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那么,怎樣實現(xiàn)高效背誦和理解記憶共贏的英語教學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支架”幫助,背誦課文不僅不再是枯燥的機械記憶過程,反而是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增強信心、提高效率的過程。
一、“支架”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支架”理論來源于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支架(scaffolding)一詞在《朗文高階詞典》中的解釋為:“A set of poles and boards that are built into a structure for workers to stand on when they are working on the outside of a building.”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腳手架”。“支架”式教學模式借用了這一“腳手架”的概念,比喻為解決問題而建構有意義的、起輔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在“支架”理論指導下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興趣等,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將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并完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能力。“支架”式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教師是指導學生建構知識的主導者的理念。針對學生背誦課文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架”,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背誦課文的方法,理解識記的內容。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課文背誦中的實際應用
“支架”式教學最關鍵的要素是為學習者提供解決任務的模板和指導,逐步把學習者的理解引向深入。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筆者注意探索研究,歸納總結了以下幾種“支架”,幫助學生提高背誦英語課文的效率。
“支架”1:理清脈絡,提示段意
牛津初中英語課本中,大部分課文都有清晰的層次結構,文中都有主題句、中心句和過渡句等。老師可以借鑒語文閱讀學習中的方法,對文章每段段意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在背誦之前理清文章脈絡,分解整篇文章,降低背誦難度。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上Unit 6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時,筆者就采用了這一方法,首先指導學生通讀課文,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要求學生參照段落大意背誦課文。整理如下:
Para.1 About Zhalong Nature Reserve
Para.2 About birds in Zhalong
Para.3 Birds in Zhalong are danger
Para.4 What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members do
Para.5 More people can help count and describe the birds
盡管生活在南方地區(qū)的學生對遠在東北的扎龍自然保護區(qū)比較陌生,背誦起來沒有背景知識的支撐。但根據(jù)段落大意,學生從扎龍“是什么”、“有什么”到“為什么”、“怎么做”層層遞進,抽絲剝繭分解文章,在理清文章框架、理解文章內容后開展的背誦活動中,準確率和效率都比平時提高了很多。
“支架”2:剖析框架,繪制導圖
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在于用簡潔明了的圖形形式表達復雜的知識結構,從而形象地、整體地、一目了然地呈現(xiàn)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習者獲取綜合信息。在背誦課文前,老師可以剖析課文框架,繪制思維導圖,為背誦提供搭配語句和詞匯的記憶支點,為記憶提供文本內容框架,從而讓課文背誦的效果得以最優(yōu)化。牛津英語9上Unit 7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文章篇幅比以往的課文要長很多,文中生詞也很多,學生背誦起來難度較大。筆者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圍繞人們對Audrey Hepburn的三個評價(即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和a great humanitarian)去了解文章內容更簡單易懂,所以想到了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文章框架,借助關鍵詞幫助學生背誦。展示如下:
這張思維導圖具體生動,直觀性很強,把事物之間的關系條理化,為學生建立了清晰的影像。學生不再需要被動地設法記下一串串長句,而是可以積極地對關鍵詞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宏觀把握全文。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背誦起來流利、順暢,連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在其提示下復述出絕大部分的信息,效果明顯。
“支架”3:識別類型,歸類詞塊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也有一小部分英語課文的條理、線索不是很清晰,學生背誦時不知從何下手。因此,筆者認為要教會學生識別文本的類型,找出相應的側重點,如敘事類文章側重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再現(xiàn)故事場景;議論型注重論證,強調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老師應讓學生明白背誦課文的過程其實是對文本內容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學生可以借助詞塊的幫助,進行文章“支架”的建構,掌握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特點和風格,從而順利背出課文。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語8上Unit2 Reading School lives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以下詞塊:
1.Name/ age/ school: mixed, have lessons together/ subjects: French, foreign language
2.Reading Week/ borrow, library/ bring in, home/ read more/near the end of/ discuss/ time faster/ interesting books
3.Name/ age/ school
4.Monday/ Buddy Club/ listen/ offer/ hero
5.Different classes/ Friday afternoon/ earlier/ do sports
6.Twice a week, baseball/ practice hard/ won
通過以上詞塊,學生在腦海里呈現(xiàn)出兩個不同國家學生各自不同的校園生活,建構出整篇文章的“支架”,再通過對細節(jié)進行加工,能較容易地背誦出課文。
“支架”4:拓寬思路,表演記憶
有些課文截取了某一名著的部分章節(jié),篇幅較長,人物關系較復雜,對白較多,學生背誦起來難度大,費時費力。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拓寬思路,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作想象,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記憶課文。例如7下Unit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和Task Mo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是故事《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截取部分,課文內容畫面感很強,語言生動,很適合學生表演。筆者在教授完課文后,讓學生整合這兩部分的內容,進行分組表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分角色,準備道具,同時進行適當?shù)呐_詞修改,按照Task寫作部分的要求,加入大膽的想象,排練過程正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識記的過程。在后來的展示活動中,各小組學生有感情地把課文內容、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活動都表現(xiàn)了出來,完成了課文背誦,著實讓老師感到驚訝和欣慰。角色表演能幫助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背誦課文時的緊張情緒,減輕了壓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⒄Z課文背誦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在教學中,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提供合適的“支架”幫助,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文背誦上掃除障礙,獲得可喜的提高。但是,在備課中,老師不能為了“支架”而“支架”,應該針對不同的文章,用心揣摩使用何種“支架”最為恰當,從而提高“支架”的高度,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背誦課文的效率,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等.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下冊[M].譯林出版社, 2012,第2版.
[2]王守仁,等.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上冊[M].譯林出版社, 2013,第2版.
[3] 王守仁,等.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九年級上冊[M].譯林出版社, 2014,第2版.
[4]魏禮娟.應用“支架理論”優(yōu)化英語課文背誦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 2014 (03).
[5]黎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與學, 2013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