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燦芹
【摘要】在課改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練習法、問答法等已不太適應新的課程改革。作為高年數學老師,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呢?筆者認為高年級數學新的課堂教學策略有生活法、合作法、探究法、綜合應用等,應用這些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逐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年級 ?數學 ?教學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143-02
數學是數量關系、空間概念和結構變化等一些抽象的、需要邏輯推理的一門學科,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生活態(tài)度,訓練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小學生年齡小,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智上都還處于剛開始發(fā)展的階段,但是高年級和低年級的學生相比,高年級的小學生在認知能力上有所提升,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相對較強,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越來越強烈,這就使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不能滿足高年級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改革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年數學老師,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作以下分析與探究,以供同行參考與商榷。
一、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分析
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每個教師都有自身的一些方法,所以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風格。這種現象經過實際教學成果的考察,最終得出:并不是每個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都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就必須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比較,探討出最佳的數學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主要以下幾種:
1.講授法。以教師的“講”為主,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口頭講解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在聽課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高度集中精力,否則就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步驟。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
2.練習法。以學生的“練習”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會穿插進各種各樣的練習,比如判斷、填空、計算、動手操作等練習。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可以通過形式各異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的理想效果。
3.問答法。以師生間的“互問互答”為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傳送知識和反饋學習信息。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問答的方式,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向教師咨詢,及時地解決疑惑,教師也可以通過問答了解到學生學習的薄弱點,使學習情況及時得到反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課堂教學方法,比如師生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的“討論法”、借助實物模型、圖片影像等方式給學生直觀感受的“演示法”等等。所有這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都各有各的優(yōu)點,但是缺點也是不可避免的:講授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練習法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問答法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并且容易偏離教學重心;演示法需要一定的設備技術和實物模型的準備等。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教師不能總是拘泥于這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教學,應該順應課改的要求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使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策略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下,我們作為研究性教師,秉承新課改的理念,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在這樣的指導下,總結出了許多具有實際可行性的教學方法。我根據這些新型的教學方法,同時加上自己的一些主觀看法,總結出了以下幾種適合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1.生活法 ? ?根據學生學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可以得知:學生更愿意在熟悉的生活場景里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總是拘泥在狹隘的學校課堂里。數學來源于生活,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更多地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小學五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一課,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提供相應的實物,比如長方體,然后讓每個學生都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進行觀察,說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幾個長方體的面,使學生感受到觀察同一物體時,不同的觀察方向會得出不同的長方體形狀。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物體,如文具盒、《新華字典》等,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生觀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思維。
2.合作法 ? ?班級是一個集體,學生的學習不能只是靠自己一個人來完成的,更需要以小組或者團體間的合作方式來相互促進以提高,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更為深刻。合作學習不但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體潛能,使不同層次間的學生的知識得到互補,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密切同學間的關系,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同學間的友誼。比如,在小學五年級上冊量一量找規(guī)律這一課中,就可以通過小組7人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一起利用盤子、細繩、皮筋和木棒等工具制作出一把簡易秤。在制作出秤之后,2個同學依次稱出不同數量的課本的重量和使用的皮筋總長度,2個同學負責記錄下這些實驗數據,其他3個同學就負責根據數據畫出統(tǒng)計圖,分析統(tǒng)計圖反映出的信息,最后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出皮筋的長度和課本數量之間的規(guī)律所在。
3.探究法 ? ?由于數學獨具的抽象性,就使得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靠自己的探究和鉆研才能充分理解知識,化抽象為具體。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學生探究的前提,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畫龍點睛”,又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探究式為主的教學方法具體操作程序為:學生收集資料,學生進行資料的歸納與總結,學生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及該操作步驟的展示等。這些程序都應在教師掌握下,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和交流。例如學習“圓柱與圓錐”的體積計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以下步驟學習。第一步,進行課本的預習及知識點的標注:第二步,操作步驟的展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第三步,如何從圓柱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第四步,知識點的總結;第五步,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側重于交流,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同桌之間、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擴充知識的廣度和維度,讓學生養(yǎng)成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廣泛閱讀和查閱資料的好習慣。通過探究法,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記憶猶新,同是增加了學生的自豪感,提高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4.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 ? ?不管是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還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它們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不能說完全擯棄而使用單一的教學法。多種課堂方法的綜合利用是優(yōu)化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吸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精華之處,在此基礎之上加入新的教學法:
(1)實踐體驗:例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合理存款”時,怎樣存款收益最大呢?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壓歲錢(以及父母的教育基金)通過多種存款方法的比較,選取收益最大的存款方案,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2)信息采集:如今,學生的信息來源以多種多樣,平面媒體、多媒體等已被廣泛應用,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期“數學廣角”——“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時,可先讓學生從不同渠道收集有關信息,通過信息比對,獲取“水資源”的重要性,然后再溶入相關信息(例如糧食、石油等),進一步喚醒學生勤儉節(jié)約,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3)多媒體:在教學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的體積”時,除了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比較等底、等高的圓拄,得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手段獲得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通過課件展示,更為直觀。
……
這樣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小學高年級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育朝著素質教育發(fā)展。
總之,小學高年級教師在不斷地改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要更好地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形象化,逐步地實現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空間的開放化,優(yōu)化教學方法策略,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逐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初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