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晶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水平較低的情況,這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了巨大的阻礙。小學是學生寫作能力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小學的寫作基礎不扎實將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寫作能力,所以,應重視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影響小學生寫作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將總結影響小學生寫作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 ?低效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86-02
一、學生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分析
1.教學目標存在誤區(qū)
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師中普遍將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作為寫作教學的首要目標,具有較重的文化傾向。比如教師在出題的過程中,總是過分強調立意的深度和意義,而且教師往往將思路的獨特性、布局的嚴謹性和表達的新穎性作為定性評價學生作文的重要指標,如果學生的在這幾方面沒有較突出的特色,那么這樣的作文將被評為一般性的作文。教師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小學生處于寫作的初級階段,寫作水平較低的實際情況。所以,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評價得到的作文,成績在90分以上(百分制)的學生或者為優(yōu)秀(優(yōu)、良、中、差)或者A等(A、B、C、D)的學生僅占據(jù)了學生總數(shù)的10%,而成績在70分或者獲得良或B等以下的學生占據(jù)了學生總數(shù)的72.7%。不正確的教學目標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低下。除此之外,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片面的重視學生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而對于學生的真實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往往被忽略。這樣“程式化”的培養(yǎng)方式,會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學生主體的意識,而主觀的進行教學,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
2.教學內容的誤區(qū)
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誤區(qū)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具有科學主義的傾向。作文的教學實際上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價值觀念等一系列的情感和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片面的重視教授學生寫作的各種文體和技法,將寫作的教學當成是對學生一種實際技能的訓練,將教學內容程式化。教師往往根據(jù)作文中所涉及到的文體的特點,研究一般式的套路教授學生,并在一般式的基礎上進行衍生和變化。這樣的科學主義的教學方式在理論上是受到批判的,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師面對應試的壓力,總是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彷徨,最終在教學中受到科學主義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生的寫作教學過程中受到人文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在“程式化訓練”下形成的教學思想,倡導作文的主體意識。而這樣的教學思想往往是理論呼聲較高,而實際上由于應試的壓力實踐較少。最后,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將作文的過程簡單的理解為“寫”作文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在動筆之前的對事物進行觀察和思考的過程和在寫作完成之后對作文的修改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往往也只是重視寫的過程,而忽略了寫作之前和之后的關鍵步驟,養(yǎng)成這樣的寫作習慣,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3.教學方式的誤區(qū)
作文的寫作過程是一項學生感性感知和理性思考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感性感知和理性思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作文的布置環(huán)節(jié)到作文的講評會和指導,都是在以理性的點撥為主,這阻礙了學生感性思維的提高。此外,作文本身是一項個性化的語言活動,因此,學生的水平也會參差不齊。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個別輔導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組織方式都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個別的加以輔導。這樣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和能力的提高。
二、解決小學生低效問題的教學策略
1.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包括學生的感悟能力和理性思維的提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還應提高學生直覺領悟能力。例如,以作文題目“第一次_____”來說,在教師對作文題目進行講解時,不應只強調作文中所用到的寫作技能,而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瑢W生第一次經歷某件事情的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內心的活動。學生在進行這樣的思考和回憶之后對這個作文題目將會產生更大的興趣,這樣更利于學生的發(fā)揮。此外,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針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進行單獨的輔導。
2.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選擇性學習的過程,是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fā)揮的過程。所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這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所以,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的引導。例如在習作課上,老師布置了三個作文題目供學生選擇:《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同桌》。某個學生開始選擇《我的媽媽》,在動筆之后,他就寫不下去了,于是他又改為寫《我的爸爸》,但是在寫了一部分之后又寫不下去了,最后改為《我的同桌》,但是仍遇到同樣的問題,這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應發(fā)揮其輔導作用,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寫《我的媽媽》,就指導學生想一想打算寫媽媽哪些方面?哪件事最讓你感動?由此告訴學生寫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典型來寫,才能使人信服,活靈活現(xiàn)。最能說明人物思想品質并以此表現(xiàn)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屬于典型實力事例?!稗Z轟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卻包含著人物不平凡品質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塑造典型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某一種事理,所以,塑造典型時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不能無中生有,捕風捉影。
3.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
小學生仍處于成長和學習的主要階段,所以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思維往往不同于成年人。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應適應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例如在評價“描寫秋天”這篇作文時,可以采用教師評價為主,輔以學生自評和互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總結
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應對小學生寫作教學水平的提升提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我國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教師應及時改正,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耀武.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3,(12):40-41.
[2] 林小麗.小學作文低效原因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