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也地
東邊日出西邊雨,南來北往人熙熙。人類的好奇與執(zhí)著,成就了文明、科技。但想象的羽翼再豐滿,也需要科學精神提供飛行動力。我們的科普信條是:從未被假象擊倒,一直在追尋真相。NO.1
【乘坐飛機不可自行占座】
前不久,上海虹橋機場上演了這樣的一幕:在上海飛往廣州的FM9311航班上,由于一名男子強行換座導致航班延誤近2小時方才起飛。
科普一下:“先到先坐”、自行換座的占座規(guī)則為什么在飛機上行不通?由于飛機對載重的要求非常高,辦理登機手續(xù)后,旅客的信息包括行李的信息都被計入飛機的載重。相關部門按照飛機重心要求做分散擺放,并以傳真形式發(fā)送給機長,以便機組確認飛機的重量、重心,從而計算出飛機最適合飛行的高度、速度和油量等飛行參數(shù)。如果乘客上飛機后不能對號入座,那么,機組基于乘客在辦理登機手續(xù)時錄入的乘客布局計算的重心就有可能發(fā)生偏差,從而危及飛行安全。因此,登機“對號入座”,不僅是保障飛行安全,亦是保障旅客自身安全。
NO.2
【吃飽為啥撐得慌】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吃貨”見了美食就欲罷不能,吃撐了是常有的事,真是“腰圍三尺,非一日之饞”。吃飽了為什么撐,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科普一下:人的胃的容積大概為一升,當你吃了一頓大餐后,胃就會盡其所能地裝下所有你吃的東西,而且會擴大并擠壓身體里的其他器官,讓肚子覺得滿滿的。另外,進食時,來源于食物、飲料,以及吞咽時一同吞下的氣體也會被“吃”進胃部和腸道。這些多余的空氣增加你的飽腹感。蘇打飲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氣體在胃里占的空間比飲料本身還大,因此會讓你感覺格外飽。當大腦覺得身體已經(jīng)吃飽了的時候,會發(fā)出信息阻止人繼續(xù)進食。當身體攝取的脂肪達到一定水平后,大腦會釋放出一種名為瘦素的激素,它能抑制饑餓感,讓你感覺自己吃飽了。
NO.3
【飛鳥為什么不會相撞】
人群不時地會發(fā)生踩踏事件,動物在成群結(jié)隊行動時,即使遇到緊急情況也不會因為驚慌失措而相互碰撞。為什么?
科普一下:許多大型的鳥類如天鵝以V字形、J字形或梯形編隊飛行,這樣既能提高飛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夠降低65%,飛行距離可以提高70%,因為每一只鳥都處于前面一只鳥的翼尖渦流造成的上升氣流中。只有頭鳥得不到這種好處,但鳥群中的其他鳥會輪換當頭鳥,以共同承擔這種壓力。無論是哪種形狀都可以讓所有的鳥獲得對前面同類的最佳視野,以便與它保持安全的距離。飛行時,鳥群中的鳥之所以不會相互碰撞,是因為它們的視覺系統(tǒng)比人類更發(fā)達,它們的新陳代謝和肌肉的反應速度更快。
NO.4
【為啥洗澡愛哼歌】
你是否承認:即便你唱歌跑調(diào),當你在浴室抓起花灑淋浴時,也哼唱過一兩次歌。
科普一下: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淋浴的時候是他們一天中唯一的獨處時光。淋浴的時候,你會處于一種溫暖、狹小而又安全的環(huán)境,能夠舒適地自我清洗,壓力也隨之而去。浴室里有最好的“音響設備”,讓你信心大增。因為浴室瓷磚不能吸收聲音,在聲音消失前它會在房間里不停地振動。浴室的面積較小,它會提高你的聲音并增加低音效果,讓聲音聽起來更為強有力。洗澡時唱歌,你就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思考問題,也意味著你能暫時釋放壓力,對身體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