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賢
〔關鍵詞〕正強化;負強化;作業(yè)
某天,筆者收到課題合作團隊發(fā)來的一則短信,題目是“交齊作業(yè)的策略”?!叭绻嗄苓B續(xù)五天交齊作業(yè),可以集體免一天作業(yè)!”“如果全班能再連續(xù)十天交齊作業(yè),我要請你們吃雪糕,還免一次周六日作業(yè)。”“如果再連續(xù)十天,我愿意為大家跳個小鴨子舞蹈?!边@則短信引發(fā)我深思。目前,在中小學教育研究中,有一種趨勢是從教師身邊的“小問題”出發(fā),給出“小策略”,這本身無可非議。但“交齊作業(yè)的策略”讓我感到擔心。不難看出教師很為其“小策略”一次次奏效而感到高興,殊不知,這些“小策略”中隱藏著不少問題。
在塑造小學生良好行為或改變其不良行為時,許多教師往往不知不覺地運用了各種強化。然而,由于對強化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刻,導致學生產(chǎn)生了一些不良行為。因此筆者將通過分析這一事例,尋求正確運用強化的方法。
一、正確理解強化理論
從行為學習理論上看,如果某一結果性刺激使這一操作行為發(fā)生的概率增加,那么這一刺激就是這一操作行為的強化物(或稱強化刺激),利用強化物誘使某一操作行為的概率增加的過程叫強化。按照強化的性質可將它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類型。正強化是指個體做出某一行為時就從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某種刺激物,這種刺激物稱之為正強化物。負強化是指個體做出某一行為時就從環(huán)境中撤去某種刺激物,這種刺激物稱之為負強化物或厭惡刺激。正負強化的目的相同,但實際運用不同(見表一)。
該事例中為使學生交齊作業(yè),教師既運用了正強化又運用了負強化?!罢埬銈兂匝└?,跳個小鴨子舞蹈”為正強化物;“集體免一天作業(yè),還免一次周六日作業(yè)”為負強化物。
二、恰當、靈活地運用強化理論
(一)正強化的運用
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們產(chǎn)生某種動機,導致某種行為的主要源泉。故而小學教師常常把物質獎勵、精神鼓勵作為正強化的方式。
1.物質獎勵
物質獎勵是對學生的積極行為進行強化的常用方式,教師通過物質獎勵來強化學生的好的言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言行習慣。該事例中以“請你們吃雪糕;跳個小鴨子舞蹈”作為正強化物,不可否認它的適時運用激發(fā)了學生寫作業(yè)、交作業(yè)的動力,但同時也留下了隱患:有多少學生是為了追求獎勵才寫作業(yè),有多少不是;會不會使本來自覺交作業(yè)的學生從“為自己交作業(yè)”的內部動機,變成了“為獲得獎勵”的外部動機;多次運用會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飽和現(xiàn)象;如果停止了獎勵,學生交作業(yè)的情況又會怎樣,是否會讓一些學生對獎勵產(chǎn)生依賴……諸如此類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如下面“互助合作”一例,會讓我們有所感悟。
筆者剛畢業(yè)時,被分到一所小學任教。所帶班級學生的成績差,連基本的家庭作業(yè)能全部做完的也不過三五人。筆者多方思索行為改變策略,終于想出一個方法,以故事為措施物,只要全班學生都把家庭作業(yè)做好,就可以欣賞一個很長很精彩的故事。實施以后,果然有效,不僅全班學生都做完作業(yè)了,而且上學也提早了。我暗自歡喜。但一周、兩周……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收集到的故事越來越少,正在心焦之際,卻發(fā)現(xiàn)一件令我震驚的事。有一天我提前到校,當走進教室時,發(fā)現(xiàn)好幾個學生立即把作業(yè)收進抽屜,而且臉色驚慌,原來他們手上拿的都是學困生的作業(yè)。他們?yōu)榱寺牴适?,全班早到校,相互幫忙,合作完成家庭作業(yè)。
2.精神鼓勵
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緊密聯(lián)系,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精神鼓勵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質載體,而物質激勵則必須包含一定的思想內容。而且,只有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精神鼓勵較之物質獎勵更能滿足學生精神上的需要。精神需要的貧乏容易使學生變得孤獨、冷漠、自卑甚至心理變態(tài),影響其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更要十分注重學生的精神需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運用精神鼓勵能夠使學生形成一個較持久的學習目標和動力,激勵學生不斷前進。
3.教師應該怎樣運用正強化
教師在運用正強化時,首先,要考慮強化物的選擇。強化物應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易用,能立即呈現(xiàn)在所需要的行為發(fā)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至于產(chǎn)生飽和現(xiàn)象等。該事例中無論是正強化物“請你們吃雪糕,跳個小鴨子舞蹈”,還是負強化物“集體免一天作業(yè),還免一次周六日作業(yè)”,多次使用均會產(chǎn)生飽和現(xiàn)象。所以在強化物的選擇上,還需仔細推敲。
其次,應說明獎勵的理由,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或制止學生的行為,而且也使他們逐步懂得為什么不能這么做,或為什么應該這么做的道理,使這種外在的影響逐漸內化為他們內在的行為標準,這樣才能達到塑造學生行為的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獎勵都是正強化物,只有這些獎勵能真正增加或維持學生的某種行為時,才可以稱其為正強化物。
再次,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正強化。為避免單一強化讓學生生厭,教師要學會變換。該事例中教師除了運用物質獎勵外,更要善于運用精神鼓勵。當交齊作業(yè)的行為出現(xiàn)率達到標準后,宜將有形的強化物如雪糕等,逐漸改為精神鼓勵,如用表揚、贊許、撫摸、擁抱等應對學生的改變和進步。教師也可以把分數(shù)作為強化物,如把平時作業(yè)成績算入最后總評成績,這樣會強化學生平時做作業(yè)的認真態(tài)度。
最后,教師要針對學生上交作業(yè)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哪些學生自覺完成作業(yè)且積極上交,哪些學生常常不交作業(yè)或總是拖后,哪些學生處在兩者之間。對學生進行強化的時候,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強化物系列,做到因人而異。比如對積極交作業(yè)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把他們的作業(yè)及時展示給全班同學,并給予贊許和賞識。小學生尤其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和集體的接納,教師這樣的做法既可以使積極交作業(yè)的學生得到極大的鼓勵,又促使其他的學生在看到他人成功后,增強產(chǎn)生同樣行為的傾向,容易在今后做出相應的積極行為;對那些常常不交作業(yè)或總是拖后的學生,教師和家長可共同了解這些學生對什么感興趣,如果喜歡上網(wǎng)、踢球等,那么就以上網(wǎng)、踢球等作為強化物,只有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yè),才允許他們上網(wǎng)或踢球。這樣可以使學生及早完成作業(yè),促進學生的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