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琤
〔關(guān)鍵詞〕沙盤游戲;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沙盤游戲療法是以沙盤游戲為工具,以榮格心理學原理為基礎(chǔ)而衍生出來的一種心理療法,因為其游戲性和非言語性的特點而受到了各級學校尤其是小學的歡迎。隨著沙盤游戲在學校的應(yīng)用越來越廣泛,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者也都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由于學校心理老師有限,而需要得到心理幫助的學生又很多,如果都采用個體沙盤游戲的話,將不利于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借鑒國內(nèi)外沙盤教育經(jīng)驗,在五年級小學生中開展團體沙盤游戲療法,幫助學生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果。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團體沙盤游戲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沙盤游戲的一種團體心理咨詢。它以沙盤游戲為主要媒介,通過團體的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認識與探討自我,觀察并接納他人,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發(fā)展良好適應(yīng)。它影響著團體的人際關(guān)系和其中每個個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該技術(shù)和方法,尤其在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改善團體的人際互動、促進團體和個體的健康人格培養(yǎng)和心性成長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通俗來講,團體沙盤游戲就是指團體成員在一個共同的沙箱中進行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的過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準則。每一次的團體沙盤制作一般至少在五輪以上,每位團體成員在每一輪的沙盤制作中只有一次擺放的機會,成員擺放的次序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決定,比如猜拳、抽簽或隨機的方法。整個擺放過程中,團體成員間不允許有任何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與互動。
二、團體沙盤游戲應(yīng)用于培養(yǎng)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可能性
(一)借由游戲產(chǎn)生共感
沙盤游戲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游戲、交流的平臺,再加上小學生喜愛游戲的天性,因此沙盤游戲很容易把學生融入到一個團隊游戲中。借助沙盤游戲平臺,小學生可以盡情地提出自己的游戲想法和看法,這增加了學生們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共享中,小學生不但加深了感情,而且能擴展自己的想象,從中找到共鳴的地方,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鑄造心靈的歸屬感
通過多次的沙盤游戲,團隊成員之間將建立默契的關(guān)系,相互之間的認同感也將增強,學生比較容易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心理歸屬感。即使是在游戲結(jié)束后,成員之間的感情也不會變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成員之間也會感到彼此很親切熟悉,并且會熱情地幫助同學,這增進了小學生間的感情。
(三)培養(yǎng)成員的責任感
團體沙盤的游戲規(guī)則是和現(xiàn)實生活一樣的,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體會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更容易培養(yǎng)其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意識,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責任感。通過沙盤游戲中自我的定位,小學生能理解到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要承擔的責任,更懂得如何尊重別人,為未來進入社會打下基礎(chǔ),促進思想意識的成熟。
(四)改善現(xiàn)實的人際互動模式
團體沙盤游戲的人際關(guān)系和現(xiàn)實生活中十分相似,學生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觀念,不能隨心所欲地做事。當前中國的獨生子女較多,很多小學生的性格任性,以自我為中心。通過沙盤游戲,可以使他們意識到如何與別人和諧相處,不知不覺中改變原來個性自我的處事風格,學會和別人進行禮貌的溝通,更懂得尊重別人的想法。
三、團體沙盤游戲的實施
團體沙盤游戲包括準備階段、工作階段以及結(jié)束階段。
(一)團體沙盤的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主要是做好各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說在五年級內(nèi)招募愿意參加心理社團的學生,或是由班主任推薦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來參與活動。另外,要和學生講清團體沙盤游戲的次數(shù)、時限等。
(二)團體沙盤的工作階段
團體沙盤工作階段不僅包括初始活動時學生之間的互相認識,師生共同制定活動規(guī)則,還包括團體沙盤的制作和分享,其中涉及的內(nèi)容有團體沙盤指導語、團體沙盤的制作、體驗與討論,以及團體沙盤的記錄和整理。
(三)團體沙盤的結(jié)束階段
結(jié)束階段是團體沙盤的最后一個階段,團體的結(jié)束意味著每個學生帶著新的人際互動模式走進自己的生活,主要任務(wù)包括:總結(jié)團體經(jīng)驗,評估成員的成長與變化,完成告別儀式。
四、團體沙盤游戲過程簡述
(一)學生組成
心理社團成員主要由五年級各班學生組成,一共有7名學生,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
(二)具體實施方法
1.第一次團體沙盤
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見面,所以大家先做了一個自我介紹,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團體沙盤游戲的規(guī)則講解,然后以剛才自我介紹的順序作為擺放沙盤的順序,七個孩子進行了六輪沙具的擺放。整個過程學生進行得比較快,因為大家對沙盤游戲十分好奇,都急切地希望自己能夠快點輪到,可以到架子上挑選自己心儀的玩具放入沙盤中。
從沙盤作品(圖1)來看,這個沙盤整體給人的感覺是亂和滿,主要體現(xiàn)為沙具的種類廣泛,數(shù)量較多。整個沙盤基本沒有留下什么空間,大家都自顧自地擺放,希望自己占的空間越多越好,可以用“各自為政”來形容。這也和學生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狀相吻合。
2.第二次團體沙盤
這是學生們的第二次沙盤,這一次大家依然比較興奮,但是有一個孩子因為種種原因,退出了活動,所以沙具的總數(shù)減少了。
從這一次的作品(圖2)來看,學生在挑選沙具時注意了種類的相對集中,整個沙盤的空間有了一些疏密之分。但是沖突依然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開到屋頂?shù)能娕?、跨在坦克上的軍車、?cè)翻傾倒的運輸車,都體現(xiàn)出了學生不愿意退讓,想做征服者和領(lǐng)導者的想法。
3.第三次團體沙盤
第三次新增補了一位五年級學生。開始團體沙盤游戲時,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不再是一輪到自己就跑到架子上拿東西,而是會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看伙伴們放完沙具,再去挑選沙具(見圖3)。endprint
在分享時,大家對彼此共同合作擺放出來的哆啦A夢在家里吃飯的場景最為滿意。大家分享說這一次擺放沙具時,會看一下沙盤的布局,猜測一下別人想擺的基調(diào)是什么,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關(guān)注自己,沒有想到他人。
4.第四次團體沙盤
在制作第四次團體沙盤時,由于受到第三次的分享心得影響,從擺放第一個沙具開始,絕大部分的成員都不由自主地跟著第一個成員的思路走,結(jié)果整個沙盤的一角被布置成了食物豐富的家庭餐廳,而其他地方反而顯得空空蕩蕩。
雖然沙盤作品(圖4)的布局不是很好,但是反映出了團隊伙伴們強烈的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的愿望,同時豐富的食物也反映出成員們心理能量的增加。
5.第五次團體沙盤
這一次的作品(圖5)格局又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的柵欄將整個沙盤分割成了幾個區(qū)塊。柵欄是一種隔離物,表明學生把自己束縛在安全天地里,不喜歡或是不愿意和同學多接觸、多交流。但是沙盤中的四輛車、一艘船卻蓄勢待發(fā),做好了隨時可以和外界交流、溝通聯(lián)系的準備。
6.第六次團體沙盤
這一次的沙盤(圖6)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中間那一大片的藍色水域,使整個沙盤充滿了勃勃生機?!八痹谏潮P游戲中有重要的意義,象征著新生、活力、精力旺盛、心理能量涌現(xiàn)。同時鮮艷的花草也象征了一種正向的意義,表明學生的心境變得越來越積極樂觀。
從沙盤整體以及團隊伙伴的分享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前只關(guān)注自己到開始關(guān)注周圍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一定的轉(zhuǎn)化意象。
五、沙盤游戲活動結(jié)果反饋
對于沙盤游戲的效果反饋,采取提交游戲心得的形式,讓學生把在活動中的體會和建議寫出來,以便分析沙盤游戲教學的成效,為下一步的活動提供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通過調(diào)查問卷顯示,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認為參加團體沙盤游戲會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使自己獲得很多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所有的小學生都表達了對團體沙盤游戲的喜愛,并期待下學期能繼續(xù)參加活動。
綜上所述,首先團體沙盤游戲能夠為小學生提供感情交流的平臺,在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內(nèi),讓學生能夠盡情地釋放自己,將壓抑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不良情緒表達出來,把自己平時不敢或者不能承擔的事情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其次,通過游戲中的團結(jié)合作,學生還學會了更好地觀察他人,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并且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變得多元化,這種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伙伴相處。
最后,在自由、受保護、共感理解的環(huán)境氛圍中,學生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創(chuàng)造并體驗“自己”的世界。這些孩子以前一直強調(diào)自己不善與人交往,但是在伙伴交流時,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并不是獨一無二的,其實自己的人際交往煩惱有一定的普遍性,降低了對自己的消極評價。
六、不足與改進
在帶領(lǐng)學生開展團體沙盤游戲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這次活動過程中有成員中途退出。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可能會有小學生因為厭煩游戲規(guī)則、和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心理落差大等原因,選擇中途退出,這些小學生一般都自尊心較強,很難和別人和諧相處,不會改變自己以適應(yīng)游戲規(guī)則,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會產(chǎn)生較強的抵觸心理。
同時因為有伙伴的中途退出,也就會產(chǎn)生新成員加入這個問題。研究顯示,在活動過程中,團體沙盤游戲成員會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默契的平衡,突然加入的陌生伙伴可能會打破這種平衡,使原本建立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破裂,造成團體成員在心理上的不適應(yīng),甚至會產(chǎn)生阻抗現(xiàn)象。
筆者十分重視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了妥善處理,盡量減少對團體沙盤游戲的影響。面對中途退出者,要秉承“去者不追”的原則,在游戲結(jié)束后,約請退出的學生進行單獨交流,了解其想法,同時在時機成熟時,與該生進行個人沙盤游戲若干次,幫助學生自我成長,提高其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同時在新成員加入時,要與團隊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聚集團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努力讓成員了解,沖突和矛盾不僅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存在,在生活中更是常有的,讓他們學會如何和陌生人交流,并幫助其融入團體。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小學,蘇州,215021。該校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單位)
欄目編輯/丁堯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