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在參加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90多年光輝歷程啟示我們,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使我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質(zhì)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我們創(chuàng)造了中國奇跡、書寫了中國震撼、找到了中國道路。
從“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diào)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打掉橫亙在黨和群眾之間的無形之墻,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習近平總書記履新之始就將“人民”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在“敬民”的話語坐標下,強調(diào)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
小官有大作用。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基層干部的作用。2013年11月26日,他在菏澤市座談時,還特意給在場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說,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chǎn)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習近平同志推崇的干部,大多級別不高,多在基層任職,但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gòu)成國家“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活力。對老百姓來說,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對小事的處理中也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
釋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這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燮(號板橋)的一首題畫詩,是他在濰縣知縣任上贈給署理山東巡撫包括的,約創(chuàng)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當時山東大澇,濰縣尤烈,餓殍遍野。鄭板橋即令“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應先上報朝廷,他斷然拒絕道:“此何時?俟輾轉(zhuǎn)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
這首詩巧妙地以竹聲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寫自己在衙署書房內(nèi)休息,聽到窗外風吹竹葉之聲。一個“聽”字,凸顯了作者憂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聯(lián)想到百姓啼饑號寒的疾苦。一個“疑”字,道出了作者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是說我們只是小小的州縣官。些小:微小。吾曹:我輩,指自己和包括。第四句,“一枝一葉”表面詠竹,暗喻民間疾苦,既照應了風竹畫和詩題,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百姓的冷暖安危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