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芬
【摘 ?要】 ?一個良好的班級并不是看有多少個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要看是否是一個一起進步的集體,因此做好后進生的工作,讓陽光灑遍每個角落,成了構建良好班集體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從愛出發(fā),提出了利用愛心灌溉、利用細心滋養(yǎng)、利用精心照料促進后進生進步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愛心;自信心;自尊心
在班級工作中,最難做到的就是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但是作為一個集體,需要的是全體成員的共同進步,而不是看有多少個優(yōu)秀的學生。在班主任工作,許多教師往往會忽略一部分人群,就是后進生,這類學生被標上這個標簽,是因為他們在成績、行為方面都相比較其他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學生要差,所以在學習上他們也經常帶有自卑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或者他們會做出一些不恰當?shù)男袨橐鸾處熀屯瑢W的注意。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這類學生需要陽光,需要雨露,沒有誰天生就是差生,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也許就是因為某一時期缺少陽光的照耀,所以導致他們成了所謂的后進生。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肩負起播撒陽光雨露的重任,一個都不能少,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讓陽光灑遍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健康地成長。
一、愛心灌溉,培育自信心
學生的心靈非常脆弱,需要教師用愛心去灌溉,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大部分后進生都是缺乏愛的學生,他們當中有的是留守學生,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yǎng),或者是寄放在親戚家;有的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有的父母文化水平從事低收入、高強度的工作,沒有能力與孩子溝通。我認為這些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愛的孩子,他們一些后進的行為往往是想得到家長和教師的注意,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對這些學生付出更多的愛,令他們感覺到被愛的感覺,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愛是一種關心,是一種關注,是一種關懷。對和家長缺少溝通的學生,班主任要給與關懷,了解具體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給與引導;對于父母無暇顧及的學生,班主任要給與關注,經常鼓勵他們,讓他們在老師的關注下,積極向上地成長;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更多的是給與關心,而不是責罵,我和學生一起找原因,我不斷地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期望。
例如,我班有個留守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爺爺奶奶年紀又大,在生活方面也無法細心地照顧,形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我得知他的情況后,首先在生活上開始關心他,并多次家訪,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班級上除了經常鼓勵、表揚他,還安排他做班干部,課后經常輔導他學習,慢慢地他的臉上就多了笑容,學習也充滿了干勁。而且我還經常組織班里的學生一起到他家?guī)椭赀~的爺爺奶奶整理家務,使他的家重新煥發(fā)出生機。
當然,只靠教師的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班主任還需要和家長緊密合作,一起灌溉,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每當學生有一點進步的時候,我就及時地匯報家長,對于長期在外工作的家長,我還會通過視頻、電話等形式,讓家長親自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從而更加地有自信,更加地陽光。
二、細心滋養(yǎng),照耀自尊心
對待學生如果只有大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細心滋養(yǎng),才能夠更好地轉化后進生。許多后進生是因為長期處于班級的末尾而形成的,他們的內心已經麻木,習慣了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已經不知道自尊心為何物,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善于細心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并及時地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被表揚的快樂,重新煥發(fā)出自尊心。如果對后進生多一點微笑,少一點斥責,相信他們一定能感受到教師的善意,從而不斷地進步。
比如,我班上有一個非常頑皮的學生,經常被老師批評,而他也從來不在乎,也從來不會改變,是每個教師眼中的“牛皮”。但是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紀律記錄本上沒有他的名字,于是我先找來班干部了解情況,原來他今天上課真地沒有搗亂,但是也沒有什么精神??吹剿悬c反常的表現(xiàn),我把他找來細細詢問,原來他今天肚子不舒服。于是我?guī)叫at(yī)室檢查,并且為他準備了熱水,讓他在辦公室休息,這時我看到他感激的目光。之后在班上的一次捐款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他捐了50塊,我抓住這個機會,在班上表揚了他的愛心之舉,全班同學給他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他驕傲的目光。我知道他已經在慢慢改變了,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不斷的地表揚他,那怕是一丁點的進步。
當學生會感激,會驕傲的時候,說明他的自尊心在不斷地增強,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成功的驕傲,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心,那么也會對別人付出關心。所以對于后進生,教師首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動之于情,曉之于理,這樣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三、精心照料,提升自強心
轉化后進生需要不斷地付出,精心進行照料,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自強心。一個人只要有了自強不息的斗志,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會成功。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奮斗精神。通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灌輸一個都不能少的概念,引發(fā)集體主義精神。
比如我就經常和其他班級舉行籃球賽、拔河比賽、知識競賽等,而且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后進生去完成,目的是讓他們在競賽中激發(fā)集體榮譽感和體驗成功的感覺。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失敗了,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斗志,每一次比賽后,我都及時地和學生開班會,總結、反思活動的過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要努力,在我的組織下,班級的凝聚力越來越強,學生的斗志也越來越強。
通過組織活動,為后進生制造參與、表現(xiàn)的機會,這種做法在實踐中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心,也明白自強奮斗的含義,因此,通過實際活動讓學生明白道理,比在課室講一百遍道理更加有用。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善良的種子,如何讓種子發(fā)芽、開花、結果是每個教師需要努力探索的問題。經過實踐,我認為后進生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教師在工作中要付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才會有所收獲。教師還要和家長緊密地聯(lián)系,為每一個學生付出自己的真心,讓愛灑遍每一個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生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這樣才會形成一個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1]周五杰.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藝術[J].成功(教育).2010(04)
[2]王林紅.漫談班主任的管理藝術[J].甘肅教育.2006(24)